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了生产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弊病和不良影响,引起了一些思想混乱。在理论认识上突出的是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混同起来,把共产主义思想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借口商品经济规律,宣扬“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主张“要尽量减少价值目标的干扰”,少管点应该是什么,多问个“实际是什么”认为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经济生活的变化,同时也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道德领域的变化,简直是一种灵魂震颤式的变化,常常令人感慨万千,忧心忡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现综述如下。 一、对当前道德状况的认识 1991年以来,一个又一个关于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以及一篇接一篇的分析当前道德症候的文章,众说纷纭,有一些不同见解。 有人欢呼“道德进步”,其理由有三:一是自主、自强、自立、自信的价值观对忽视人的自身价值的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强化了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利益,使个人  相似文献   

3.
一在我国历史上,文艺与经济的长期疏离造成了我们对商品经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认识上的偏颇,而“文章,经国之大业”的主尊地位和“君子耻言利”的传统意识,则既加大了“文”与“商”的隔膜与对立,又表现出“文”对“商”的胜利与傲慢。人们往往因为不能对商品经济作出历史的客观的考察,结果导致了经济与文化的二元分离。实际上,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它一经出现,就又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来塑造和重构人类文化,对人类存在方式的进步和文化素质的发展,提供一种必然的张力:商品经济的平等和自由的交换原则把人们从人身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确立了一种人与人平等的格局;商品经济的竞争性为人的创造性的自我发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机制,使人在不断的超越中获得自我塑造、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自由;商品经济的利益多元强化了人的利益与需求欲望,激发了人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对功利追求的迫切性。正由于此,当商品经济全面发展之际,与之相对应的人自我的发现、人的自觉意识和强烈的竞争精神,便应运而生。 正是商品经济所蕴含的这些文化价值和意义,形成了历史与社会进步的巨大的杠杆,也启动了当代  相似文献   

4.
目前,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国内外已引起了广泛地关注。我们认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既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技术方面的策略,还要阐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底蕴。本文试从哲学角度来揭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内涵。“‘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作为价值关系的主体只能是人,“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类中心价值观为核心的自然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一、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价值观 人类的生存问题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然而,直到现代社会,人的生存问题才真正作为突出的问题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普遍而深切的关注。近年来,随着诸多威胁人的生存的问题日益凸现,对人类生存的关照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提出来。人是理性的存在者,同时又是自然的存在者,“他的理性对感性就总有一种不能推卸的使命,那就是要顾虑感性方面的利益”。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正是对现代化的反思中理性的人类对感性的眷顾,它的理性的头脑运用感性的  相似文献   

5.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引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三个倡导”高度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笔者认为,要做好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观念,认为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是同一个东西。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否定商品经济,否定价值规律。近年来,又有同志认为,发展商品经济是补资本主义的“课”。其实,这都是一种糊涂认识。因为: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并  相似文献   

7.
对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人们议论较多。本文只就其中关于认识的方法论若干问题谈些粗浅体会。一、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商品经济对精神文明的作用,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建国以来,关于发展商品经济对精神文明的作用,在认识上有几次反复。起初,人们对商品经济在精神领域的作用基本持否定的看法,认为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尾巴”,经济上“挖社会主义墙脚”,思想上腐蚀人心,瓦解斗志。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看法有所改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新的价值观念、新的行为规范,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参予的机会,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种种疑虑和困惑。正如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来的“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但“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积方面也会反映到青年生活中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矛盾与碰撞。本文拟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透视,以达到调适的目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透视 马克思曾经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恩全集》第19卷P406)“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马恩全集》第1卷P270)当今,旧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体制尚待建立,在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转变阶段,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与现状既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面,又存在着某些因被误导而产生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科学的结论现已被人们所接受和理解。但是,对于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如果仅仅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方面来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的个体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三个方面,全面、深刻地认识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相似文献   

10.
王金玉 《唯实》2002,(11):67-68
当前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转折时期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各种关系 ,包括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状况 ,特别是人们“对于生活意义的追寻” ,迫切地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符合历史发展进步潮流的社会价值观体系 ,以鼓舞人们奋发向上 ,以更高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社会主义价值观应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1.“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主体 ,其全部活动的指向和…  相似文献   

11.
所谓价值观是社会中人对周围事物的评价、以及由此而采取的行为取向。它反映了人和事物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价值观内部结构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价值取向,价值评价、价值标准、价值目标这样几个部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表现了该时代人们精神活动最为关注和推崇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人们最主要的精神。“重估一切价值”尼采这句名言已经在当今时代得到验证。改革开放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对人生感受性最强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则更为引起人们的关注。展望90年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必将具有很多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两个问题:提高自觉性;掌握操作性。 本文第一部分否定把公有制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看法,认为商品经济的序幕不是由私有制拉开的,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不能归结为私有制。为此,本文精辟阐明了马克思关于决定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因素:“社会分工”和“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决不等于私有制,而应在更深层次上还原为“个别劳动”。只要个别劳动不能成为直接社会劳动,商品经济就必将存在,这就是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 本文第二部分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践操作中,既要把握其一般性,又要把握其特殊性。本文从作为交换经济、价值经济、市场经济和竞争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等5个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商品经济的一般性;又从所有制基础、劳动者地位、生产目的、运行总体、历史作用等5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吴向东 《党建》2023,(8):17-20
<正>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表现为人们的价值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价值观,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强调加强价值观的建设、培育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精神上的“钙”。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补足人们精神上的"钙"呢?应该牢牢抓住以下几点:首先,着力增强认知认同。要使一种价值观念落地生根,就要增强认知认同,使之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一是增强理性认同。  相似文献   

15.
理论文摘     
《新视野》1995,(1)
市场经济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为什么人”是共产党人价值观中的核心问题。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对共产党人的价值选择产生深刻影响。当前,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并使之介入市场经济活动,从而保证党对市场经济的领导和驾驭一促进市场经济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共产党员所坚持的价值观不能市场化,但需要充实新的内容。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新的内涵:I、通过发展市场经济造福于民,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2、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主体…  相似文献   

16.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表现为物资和价值的双重运动。价值运动是商品经济独具的运动形态,也是商品经济区别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根本标志之一。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它表明一切商品的价值,并可以直接交换一切商品。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有贷币。货币伴随着商品经济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以此而论,可以说商品经济也是货币经济。此点并不因社会经济关系的不同而不同。所以,马克思说,“货币经济是一切商品生产所共有的”(《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7.
美国道德教育三大学派之一的价值观澄清学派兴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现已成为美国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研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把道德看作是一种能力,一种对道德价值观进行独立选择的综合能力,将道德教育视为发展个人独立作出价值选择能力的过程,因此被人称为“面向能力的道德教育”。 价值观澄清学派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选择、自我澄清在学生发展道德品质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认为采用道德价值观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就会轻视学生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现在有的同志认为,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范畴。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一、市场经济冲击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它不但包括商品的市场交换,而且包括一切经济关系的市场化·对于非经济的社会关系也有很强的影响。但它的基础仍然是商品经济。因此,分析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核心是分析研究商品经济规律对方学生产生的思想影响。如何认识商品经济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呢?应当说,商品经济好比一把“双刀剑”,它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一开始就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二重性。从长远看,商品经济的发展把价值观念,竞争机制引进高等教育领域,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给高校注入了活力,增强大学生的成才意识,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迅速成长;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它又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重专业轻政治、重利轻义、厌学经商、纪律松驰、道德水平下降……上述二重性,集中反映当前大学生下列思想特点。1.崇尚知识,渴望成才,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价值观念发生偏移,存在重利轻义倾向。当代大学生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影响下,他们都具有渴望成才的主体意识,希望自已在改革开放时代干一番事业,迫切希望“成家立业”,实现自身价值。但部分学生在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主张“自  相似文献   

20.
“厌学”已为教育界人士十分关注,并引起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担心和忧虑。从目前情况来看,产生“厌学”现象有下列原因。一、观念变化。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今天,昔日“谈钱变色”的人们如今也理直气壮地为金钱而奔走了,这无疑是一次金钱观的重大变革,也迫使大学生们对自己的价值观、成才观进行再思考。“脑体倒挂”对大学生的心理冲击很大挫伤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也助长了在校大学生的混世思想。很多学生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不想在学习上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