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历次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无论是领导制度、精简机构、下放权力的改革,还是政府职能转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履行政府执行这个根本功能。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相似文献   

2.
试论行政权力折射现象的负面作用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行政权力是通过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权力。但是,人们常常把法律化的行政权力人格化,似乎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头上都拥有“权力光环”。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在行政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一是在法定的权力范围内、依据法定的程序执行公务,对这种“阳光普照”式的依法行政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行政权力“直射现象”;二是直接将公共行政权力当作个人的权力和资本,谋取个人私利,我们称之为行政权力“反射现象”;三是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利用行政权力的影响力为家人或他人谋取私利,我们则称之…  相似文献   

3.
议行合一制     
《团结》2010,(4):10-10
立法权和行政权属于同一个最高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仅是立法机关的执行部门的政体形式和政权活动原则。与三权分立制度相对。现代议行合一制的雏型是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革命所建立的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委员会是统一掌握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4.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内容,行政法制建设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是依法行政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制,主要包括完善行政组织法,使行政权力机构的产生、组成有法可依;制定行政编制法,使行政权力机关在机构设置和规模控制上有法可依;制定行政程序法,使行政权力在具体运作上有法可依;制定公务员法,使行政权力机关在自身内部人事管理上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5.
师丹 《学理论》2014,(6):3-5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行政改革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我们认为行政语言为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的工作人员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用以传递意识的信息符号。其中我国公共部门的人事行政语言的产生、形成、发展与运用,受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制约,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如"人力资源管理"取代"人事管理",企业人事管理引进公共部门等等。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权力清单,是指对政府及政府部门行使的职能、权限,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行政机关履行职能、行使权力,应当按照依法律、法规确立的清单进行,不属于清单列举范围内的职能和权限,行政机关不得为之。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权力清单制度奉行地方政府及工作部门行使权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根本准则。按照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能是执行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直接从事国家的日常管理活动。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行为方式等都作了基本规定。所谓依法行政,既包含了行政机  相似文献   

8.
从政府对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等公共权力主体承担责任的角度,把政府执行力划分为政治执行力、法律执行力、行政执行力。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和各地区、各部门政府工作千差万别,政府执行活动中具有一般管理执行力不同的特点。中国政府执行不力的问题和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可以从实行政治问责制、法律问责制、行政问责制、道德问责制四个方面寻找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责任行政之道德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行政是实现法治行政的基本要求 ,它要求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政中要有责任感并承担相应责任。责任行政中法治因素含量较多 ;但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道德因素。道德因素对责任行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行政权力授予 ,行政责任划分、责任行政执行等方面影响很大。为此 ,我们在行政实践中必须重视和抓好道德因素 ,以求达到责任行政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党内权力制约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党内权力运行方面的最大弊端,就是实际存在的各级党委过于集中的权力长期得不到对等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其原因在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配置不合理、不均衡,所导致的决策机关虚化,执行机关权力扩张,监督机关权力萎缩,党员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对于党内权力制约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调整党内权力架构和配置,推行党委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力三分".二是以党员权利制约党内权力.三是以道德制约党内权力.以德行政,发挥道德在权力运行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对于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而言,这三种制约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为主,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把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基本确定为人民法院,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它削弱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和执行职能,降低了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也不利于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救济。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回归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职能分工的要求;是行政强制执行行为自身性质的要求。它有利于加强人民法院自身职能,有利于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对行政相对人权利实施救济。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界定权力边界当务之急就是要依法将各种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优化权力配置,让各种权力之间权责清晰、责任明确,消除制度腐败和制度失灵,真正将权力规范起来,使之合乎制度的要求。一是党内分权。党内分成决策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三个不同的机关,还权给党员,党员就有了权力,党内民主就能存在,党内监督就能强化,党员就能成为各级党组织的  相似文献   

13.
行政申诉是公民的救济权。其可以用来抵御行政机关对正当权益的侵犯,防止权力恣意与滥用,减少腐败,维护公正,提高行政效率。当前在我国行政申诉制度的建设中,其价值定位应是保护公民权利的救济权利;功能定位应是审查外部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及内部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申诉机关应具备独立性和相应的权力;申诉过程应体现程序公正和程序民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内地的行政救济体制主要由行政机关救济、司法机关救济、权力机关救济构成,三种救济体制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但无论是行政机关救济,还是司法机关救济,抑或是权力机关救济,为行政相对人所能提供的救济都是极为有限的。而且,受我国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与观念的影响,行政救济体制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因此,进一步增强救济机关的独立性,完善行政救济程序,拓宽行政救济的范围,是未来中国行政救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所谓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自由作出行政决定的权力。行政职权通常包含着处理权和裁量权两个部分。只有处理权而无裁量权,称为羁束权力。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只能严格按法定条文行事.没有任何裁量的自由。如果既有处理权又有裁量权,称为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6.
行政权力是维护社会发展和社会秩序的保障。在现代社会中 ,行政权力的扩张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而这种扩张又是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但是行政权力的扩张也会给公民、法人的权益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国家有关机关应当对行政权力予以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17.
行政成本     
《团结》2011,(6):7
行政成本通常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定义:第一种定义是指维持国家权力机关运转所耗费的财政开支,即政府非职能性开支;第二种定义是指行政行为的外部性成本。政府(广义政府,即国家权力机关及其附属机构的统称)的存在和运转需要有必要的费用耗费,包括  相似文献   

18.
宋国涛 《学理论》2014,(8):23-24
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的"清理规范省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本质上是行政自我规制的表现,具有全面强化行政自我规制等多重积极价值。例如:全面强化行政自我规制;加快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切实完善预防腐败的机制建设。但由省级行政机关主导的行政权力改革受制于现行法律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因素,而存在多方面局限如下:"权力清理"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无法彻底实施;"权力清理"中职权依据难以得到实质规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这全面体现了党和政府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决心和力度。本文主要以行政问责主体为视角,系统阐述了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发展的现状、行政问责主体制度中权力机关问责力度不够、形同虚设以及成因,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借此不断强化权力机关监督、问责的力度,真正落实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曾保根 《党政论坛》2014,(19):31-33
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运用权威性和强制性的国家公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机关内部事务的行为。众所周知,倘若行政权力运用不当,极有可能侵害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孟德斯鸠曾经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