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家庭经济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及克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校园中,部分家境贫寒的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她们身上有较其他女生更为突出的优点:坚强自立、学习勤奋刻苦,生活节俭朴素;另一方面,她们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自卑情结,并严重地影响着她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跳出自卑的泥潭,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一、家庭经济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感就是个体把自己的能力评价降低的自我意识。自卑容易使人丧失自信,孤僻离群,缺乏上进…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自我认知分析与心理疗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经济因素、地区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缺陷。在我与人的关系上表现为自卑;在我与事的关系上表现为自认不公、心理失衡;在我与己的关系上表现为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矛盾冲突。我们应从构建正确的贫困观、优化心育环境、加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进行心理咨询等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疗补,从而矫正其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3.
华中科技大学的贫困学生占学生人数的30%,特困学生占学生人数的10%。学校资助中心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虽然贫困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能自强不息,但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这些学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学校在资助贫困生的工作中,坚持经济扶助与教育培养并重,探索出四种较理想的方式。一、深入调研,建立贫困生档案通过对学校本科生家庭情况的了解,资助中心建立了贫…  相似文献   

4.
我国贫困人口到底有多少?国务院扶贫办提供的数字是2900万,世界银行提供的数字是2.1亿。为何有如此悬殊的两个数字,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说,世界银行公布的贫困标准是按每人每天生活费不低于1美元的标准来计算的。这一标准考虑的是“收入”问题。中国的贫困标准与世界银行不同,主要考虑的是“支出”问题。他说,中国的贫困人口都有自己的承包地和住房,这两者均不需要支付租金。分别以收入和支出作为贫困标准来衡量,自然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论。刘坚说,1986年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6万农村人口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范围…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常常能够听到一种关于“哲学贫困、哲学无用、哲学过时、哲学终结”之类的声音。哲学果真如此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一些人仅仅看到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人为将哲学功能提高的虚假“场面”,而没有看到哲学自身功能的真实性,致使其产生哲学“贫困”的错觉。计划经济时代,出于政治家的需要,哲学成为政治的婢女。举国上下,“学哲学用哲学”成为政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哲学的功能抬高到不应有的位置。诸如,当时的工、农、商、学、兵都有自己的哲学学习组织,农民“抬石头”也是哲学。而形式主义的各种类的考试中,…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贫困是指某一社会群体或个人因种种因素在思想道德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落后于社会主流精神风貌的一种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校中出现了贫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经济贫困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对精神贫困生的关注却较少。大学生的精神贫困,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应积极分析精神贫困的种种表现,找准精神贫困的成因,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黄璟  侯静雯 《山西青年》2023,(20):181-18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其周围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呈现出焦虑、自卑等不良状态,进而影响着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也是高校大学生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管理意义,重点探究了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希望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都对贫困生在经济层面给予了相应的帮助,但对他们心理问题却较少关注,很大一部分贫困生成了“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困生”。2003年,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有效调查的718名学生中,贫困生共有217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将在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614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及乐观三因子水平均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希望因子水平上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贫困大学生存在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缺乏面对现实的自信心的矛盾心态,建议以积极心理资本为教育导向,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主要论述高职贫困大学生中容易出现的思想心理问题,如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存在偏差;政治意识缺乏;金钱意识出现偏差;人际交往发生障碍;心理上出现自卑、焦虑、抑郁、孤僻、敏感多疑、自闭、偏激等。针对高职贫困大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探讨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软贫困"问题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仅仅着眼于经济资助,解决贫困生物质上的“硬贫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提高贫困生的能力和素质入手,打破原本不断加强的贫困循环,提高贫困生获取资源的能力,使其摆脱精神、心理、能力上的“软贫困”,才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在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614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及乐观三因子水平均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希望因子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贫困大学生存在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缺乏面对现实的自信心的矛盾心态,高校应以积极心理资本为教育导向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对湖北省222名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能够有效预测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往往被心中萌动着的情感撩拨、激荡,甚至为此而痴迷。面对爱情的到来,有的人从中获得全新的自我体验和人格重塑;有的人却从中迷失自我,彷徨痛苦;有的人甚至被吞噬理智而走向疯狂……由此,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性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加强大学生恋爱教育和引导,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主要特征从众心理。部分学生有种随大流、赶时髦的心理,往往看到自己的同学或者室友谈恋爱了,于是便产生了恋爱的想法,甚至匆匆忙忙找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抑郁与缺陷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量表(SDS)与缺陷感量表(FIS),对76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生活事件应激相对较大,抑郁倾向较为严重;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应激与抑郁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缺陷感与抑郁心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生活事件并不直接导致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产生,而是通过缺陷感对抑郁产生显著的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有媒体在采访中发现,有的扶贫干部把贫困户“摘帽”当成“交差”。认为摘了贫困帽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大功告成歇口气”,这种放松懈怠的精神状态要不得。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一方面,一些地区贫困户虽然摘掉了穷帽子,但由于脱贫标准相对低,社会保障存在短板,因灾、因病、因学等情况返贫的风险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有的贫困户虽然收入增加了,但精神上依然贫困,敬神灵缺斗志,陈规陋习犹在。凡此种种,无不在警示我们,摘了贫困帽并不能高枕无忧,也来不得丝毫懈怠。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使用个案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访谈,发现贫困大学生具有自尊与自卑并存的特点.这种特点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获取.研究认为,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方式与思维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的主要因素,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来更好地为贫困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哲学贫困吗?至少比十年前不贫困。据笔者所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就是由理论家提出,尔后才为政治家所重视的。更何况哲学同其他学科不同,它有着更为特殊的规律,它不可能像经济学、社会科学那样对各种社会病直接诊治。企图让哲学直接投方治病,这是另一类“贫困”的表现。然而,“哲学贫困”之说,也确有根据。第一,我们的哲学教科书确实贫乏。早在数年之前,人们已经发现这一弊端。1984-1985年关于哲学体系改革的议论也沸腾了一阵子,但至今未有多大改观。最近有权威说,此事至少要5年。不少人从哲学教科书来认识哲学,看它是老面孔几十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