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首相出访东南亚四国 日本首相村山富市于8月23~30日访问了菲律宾、越南、马宋西亚和新加坡。村山内阁成立后一反惯例,连续出访亚洲国家而不是先行访美,这在日本战后历史上是罕见的,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日本执政党联合代表团访问朝鲜 3月28—30日,日本执政三党应朝鲜劳动党的邀请访问了朝鲜。这是在朝鲜半岛南北对话中断,美朝关于轻水反应堆谈判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成行的,其对日朝关系及东北亚形势的影响引人注目。 访问背景 从日本方面看,主要出于以下需要。(1)结束战后遗留问题。日朝至今尚未建交,这是战后日本外交的一大悬案。因此,日急于借二战结束50周年之机了结这一悬案,真正结束战后遗留  相似文献   

3.
继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 5月 2 2日访问美国后 ,韩国总统卢武铉又于 6月 6日访问日本。对朝政策无疑是日美及日韩首脑会谈的最重要议题。面对美国对朝的强硬立场 ,日本的对朝政策也明显向美靠拢 ,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它又不可能完全追随美国 ,今后日本会在何种程度上支持美国的对朝政策 ,将直接关系到朝核问题的解决 ,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 ,小泉内阁的对朝政策基本是向美靠拢 ,联手对朝施压。布什邀请小泉访美 ,除犒劳小泉对美军事打伊的政治及军事支持外 ,主要议题有二 ,一是希望日本向伊拉克派出自卫队 ,为美英军队提供支持 ;…  相似文献   

4.
"战后50周年决议"未能使日本放下历史包袱6月9日晚,日本众议院在新进党等半数国会议员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自民、社会、新党魁三联合执政党提出的"战后50周年决议"(不战决议)。这是战后首次在国会通过旨在反省侵略行为的决议,也是日本各派政治力量较量妥协的结果。这个《以历史为教训重申和平决心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是:"在战后50周年之际,对  相似文献   

5.
越南:日本亚洲外交的新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8月底,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访问了东南亚4国,其中对越南的访问被外交界、新闻界认为是“本次东南亚之行的最关键一站”,充分表明以“重视亚洲”为旗号的村山内阁对外政策的重点方向。 战后初期至70年代初期,日本对越南的外交政策是服务于美国的亚洲战略的。7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结束和越南统一以后,为尽快打入越南及印支市场,日本政府表现出超越美国对越外交的自主倾向,1977年8月,福田首相访问东南亚6国,在马尼拉发表题为《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演说,提出“福田主义”三原则,同时指出“排斥社会制度不同的印支各国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6.
2002年9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平壤进行了会谈。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首相对朝进行访问。两国领导人就历史问题、日本失踪人员问题及两国建交问题进行了会谈。从日朝首脑会谈的内容及涉及的问题看,实现关系正常化尚需时间,但从长远看,日朝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1996年4月1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这是1993年10月叶利钦访问日本以来俄日两国又一次高级会晤,也是日本首相时隔11年(1985年前首相中曾根出席过原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契尔年科的葬礼)后第一次踏上莫斯科的土地。此次会谈使处于“冰河期”的俄日关系开始出现改善的征兆。  相似文献   

8.
世界新格局与细川内阁对外政策的调整冯瑞云4月8日,日本首相细川护熙突然宣布辞职,结束了战后日本非自由民主党(以下简称自民党)联合政权的第一个阶段。细川内阁虽然仅存在了八个月,但其内政、外交皆取得了一些政绩,引起了世人的注目。那么,细川内阁究竟有何政绩...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1月 1 4日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突然参拜靖国神社 ,引起中、韩等国及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对和抗议。小泉是 1 985年中曾根康弘后第二位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 ,并连续三年参拜 ,其中既有其个人政治需要及历史观方面的因素 ,也反映了近年来日本政治生态方面的一些变化。首先是“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的延续。 2 0世纪80年代 ,在日本经济实力大增、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的背景下 ,中曾根任首相期间 (1 982 -1 987年 )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 ,核心是使日本摆脱战败国阴影 ,成为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政治 (包括军事)大国。以该口号为…  相似文献   

10.
战后50多年来,日朝关系一直处于没有建交的非正常状态,1965年《日韩关系条约》签订,本政府只承认韩国为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府,实际上关闭了日朝建交的大门。1980年代以后,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缓和,日朝关系也逐渐解冻,终于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过大,虽然经过多次会谈,均未能达成任何协议即告终止。1999年12月,中断了7年之后的日朝会谈终于恢复。进入21世纪,日本首相两次访朝,日朝关系有所进展。但日朝关系能否迅速走向正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要受到美朝关系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安倍晋三的"战后外交总决算"与中曾根康弘的"战后政治总决算"一脉相承,在对外关系上表现出显著的历史修正主义特质,其实质是在外交层面由顺应"战后安排"向脱离"战后体制"转化,重点是谋求日朝邦交正常化和日俄缔结和平条约,并推动中日"化竞争为协调",改变有碍历史修正主义的"冷战结构"。安倍基于日本国家利益和修正主义历史观推行"战后外交总决算"出师不利,其所面临的困境难以克服。日本只有顺乎"历史正义"才是"构筑新时代东北亚和平与繁荣"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07年5月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国防部长盖茨与日本外相麻生和防卫大臣久间在华盛顿举行了自2005年以来的第三次“2 2”部长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后首次访美刚刚结束两天之后举行的,它不仅是前两次会议的继续,也是一次贯彻安倍-布什首脑会晤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加  相似文献   

13.
3月25日至4月1日,西德总理阿登納到日本进行訪問。在訪問期間,同日本首相岸信介进行了会談,并發表了联合声明。这两个軍国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禍首在战后进行公开的  相似文献   

14.
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4月16日至1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日本,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举行了首脑会谈,并发表了酝酿已久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面向21世纪的同盟》(以下简称《联合宣言》)。在此以前,即1996年4月15日,双方还签订了《日本国政府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日本自卫队同美利坚合众国军队之间相互提供后方支援、物资和劳务的协定》。在此以后,双方又着手修改1978年  相似文献   

15.
周永生 《东北亚研究》2003,(4):31-35,41
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从抓住主要矛盾,全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从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不协调发展,阻碍日本国家利益最大化等角度归纳了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失败的教训。这特别值得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7月23日,日本举行了第17届参议院选举。此次选举是日本1993年自民党一党执政时代结束以来的首次国政选举,也是各政党经过分化改组和力量消长后以新的阵容迎接的第一次国政选举,它不仅关系到村山联合政权的存亡,而且是对各政党实力的一次新的严峻考验,关系到今后的政界分化改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七二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周恩来总理与田中首相会谈,确定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方针。27日,毛泽东主席会见田中角荣。9月29日中日双方发表联合声明,两国邦交正常化。日本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美、中日首脑互访及中美日三边关系陆忠伟一1997年秋至翌年春,是中美日这三个太平洋邻居的外交季节。9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对中国的国事访问,11月中国总理李鹏及翌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的回访,在太平洋西岸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写下了笔墨浓重的一笔。而10月中...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设想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年初,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历访东盟5国时,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以后日本多次重申其主张。有关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尽管还只是描绘了一个粗线条的轮廓,但这是日本首次明确提出东亚合作的构想,表明日本在地区合作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同时,设想概括地表明了今后日本亚洲外交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针,对于认识日本外交趋向尤具认真分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韩关系一直处于相互对峙的僵持状态,双边关系跌至建交以来的历史低点,以至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朴槿惠上台后的首次双边首脑会谈花费近三年的外交努力后才得以实现。日韩围绕历史和领土问题的外交对峙,不仅严重阻碍日韩双边关系的发展,也对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