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发展九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机械部老副部长沈鸿,在机械部召开的振兴机械、汽车工业高层座谈会上,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作了一个富有辩证法的发言。沈鸿认为,讲发展,一定要讲哲学,讲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形而上学。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指导...  相似文献   

2.
高岩  吴新德 《前进》2001,(12):19-20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屋建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创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其成立之时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充分代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这一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对全球化、个体化和过度化而做出的必然反映.理论上的建构路径要把道德评价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要把发展生产力与追求社会的和谐结合起来,要把公共空间的拓展与个人自由的追求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的理性观.  相似文献   

4.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自身最突出的理论品质,是它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这不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而且还决定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最重要的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此外,必须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智慧之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善于运用其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客观需要。深化改革如此,部队现代化建设也是如此。因此,领导机关在指导基层建设发展时要多些哲学思考,增加指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速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党校是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党校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坚持运用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发挥党校作用。一、党校要以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把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  相似文献   

7.
刘洁 《前沿》2008,(2):10-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既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学科本身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真懂真信上下功夫。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问题。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民族进步,实践都充分证明,只有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才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是要弄懂弄通马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军委江主席也多次强调军队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去年,总政下发的1999~2002年挥队高中级干部学习计划冲,把哲学专题作为首要的学习科目。要求部队的高中级干部要系统地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会用理性思维的方法来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运用哲学的思想指导工作、改进作风、分析问题,加强工…  相似文献   

10.
孙学玉 《群众》2006,(3):13-14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关系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和引导广大群众,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全面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指导方针、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新世纪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注入了强大活力。《意见》指出:“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深入理解这一精神,对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和繁荣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是无产阶级认识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最科学、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原理,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因此,搞好初中政治课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等有关问题的教学,对于中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对指导…  相似文献   

13.
刘镇江 《湖湘论坛》2004,17(2):10-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江泽民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时代发展的高度 ,从哲学和科技紧密结合的视角 ,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当代科技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饱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 ,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  相似文献   

15.
程淑辉  吴兵  徐林娇 《传承》2009,(8):28-2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体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机统一表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共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辩证法思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贺锐 《前进》2000,(10):11-12
江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用“三个代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我在工作实践中深深感到,领导干部要贯彻“三个代表”,需要牢固树立四观。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做建设经济强市的排头兵1、发展生产力是发展社会一切事业的基础和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历史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共产党人的历史地位和命运,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三个代表”中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摆在首位。改革开放20年来,晋城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十五大报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给予高度评价,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有必要把握以下要求。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严格说来,只有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哲学社会科学才真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体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机统一表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共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辩证法思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这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的任务就是用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知识,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武装广大人民,给予他们强大的认识武器去指导实践,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不断开拓前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不同的地方在于,以往的哲学只是这样那样地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宗旨则是要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20.
理解“以人为本”,不能将“以人为本”等同于个人本位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工具理性主义。“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开辟出来的崭新视阈,群众史观、实践观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能力发展统一起来.把制度建设与保障人权结合起来,并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