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奥运会是人类政治的缓冲剂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国际奥委会把自己的目标描述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世界上最大的政治问题就是和平问题。国际奥委会的这个目标可以看成是一个非凡的政治理想。凭什么一个国际体育组织声明自己的目标是政治性的?肉体性的搏斗直观而显性,高下立判的争斗方式却要在公共规则的约束下进行,这无疑是对人性的一种历练,代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这种奥运会的比赛,不能不说一种绝妙的政治文化表达。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政治,存在国家和民族之别、明里或者暗里之争,奥运会就将存在下去,并成为政治家不…  相似文献   

2.
十年申奥     
《瞭望》2008,(31)
从1991年北京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到2001年北京得到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正好经历整整10年。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上,有不少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会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这些事件的过程和结果,国民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倾向,反映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走向。  相似文献   

3.
悉尼奥运会如期开幕。每四年 一度的奥运盛会,都会在全 球掀起一股奥运热潮。这是由于各国都把奥运会看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展台,看作科学技术水平、民族凝聚力乃至综合国力的大展台。而本届奥运会是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体坛盛会,奥运健儿的赛场表现,更是反映出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迈向新的世纪。因此,本届奥运会备受全球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自从 1984年中国奥运健儿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之后,中国大地的奥运热就一直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也一直被世人所称道。本届奥运会上代表…  相似文献   

4.
张成豪 《学理论》2012,(5):13-14
全球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争论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在这些争论中,关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问题是一个焦点。全球化正日益从国家主权、国家认同等方面对民族国家发起巨大的挑战,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国家将最终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世界政府、世界公民社会。尽管如此,认为民族国家将会终结的说法仍然显得为时过早,而"世界公民社会"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前两节从理论上讨论了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构建的一些基本概念。作者认为,尽管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纯粹的”民族国家,然而,只要多数国民认同为一个民族,效忠自己所属的国家,同时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正常的、稳定的民族国家了。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民族国家构建是一个长期且无终点的过程,其目标和方向是同质化、国族化;而国家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文化认同,这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文章还指出,“民族国家构建”还可以分为“构”和“建”两个部分。一个国家只要建立起来,“构”就基本完成了,而“建”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目的是要努力使这个国家不断向理想的“民族国家”靠近。文章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分析和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其中包括土耳其、美国、印度、前苏联、前南斯拉夫、阿拉伯国家、南美国家,还讨论了跨境民族、国家移民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文章最后两节是关于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和方式,中国民族国家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6.
当奥林匹克的五环光芒在古老的神州大地升腾的时候,一种生活在地球村的大家庭似的友爱之情在我们的内心骤然升起。从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和思想,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的承诺和责任。当五环旗与国旗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随风飘扬、奥运会篮球馆走来五洲宾朋、自己刚上大学的孩子担当奥运志愿者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7.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具有智慧的生物,只有人类才创造出了如此璀璨的文明。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出现,则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可是,当我们打开人类文明史,回顾数千年来世界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的嬗变和演进时,却发现其中遵循的依然是动物界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世界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甚至国家联盟与国家联盟之间的争斗、冲突,以致大规模的战争历历在目,绵延数千年。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世界民族间、国家间的争斗史、冲突史和战争史。  相似文献   

8.
潘洪其 《民主》2008,(10):47-48
“鸟巢”上空的圣火熊熊燃烧,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征战搏击.时间从8月8日行进到24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幕徐徐落下。中国运动员摘取金牌总数稳居世界第一,取得了自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给中国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惊喜”.中国抓住了奥运会这个伟大的机会,并通过成功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为世界贡献了一个了不起的惊喜。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世界体育强国为备战北京奥运冲刺俄罗斯力争保三争二作为体育强国的俄罗斯,在备战北京奥运会中确定的目标是:总成绩至少进入奖牌榜前三名。俄罗斯国家奥委会副主席、北京奥运会俄体育代表团团长瓦辛认为,俄罗斯代表团保三争二的目标可以实现。他预测俄在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数在30枚左右。  相似文献   

10.
宋东颖 《民主》2007,(12):11-13
民族凝聚力对一个国家的关系极大。如果把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比喻为打仗,增强民族凝聚力就是占领战略制高点,如果把国家比喻为人的躯体,民族凝聚力就是人成其为人的纽带。一个缺乏民族凝聚力的民族是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是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带给中国的影响,及依托奥运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指出了宣传奥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国民珍视来之不易的国家繁荣与国际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自觉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相统一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这项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时间,如今的现代奥运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体育竞技的平台,它更像是人类的一次文化盛会。现代奥运会已经树立起了良好而独特的品牌形象,一项跨国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商业与非商业品牌中,奥运会品牌的认知度高达80%,高居榜首。在全民关注奥运会的热潮中,我们也许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一下奥运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似之处。在我们中国企业为建设高品质的企业文化苦苦探索之际,借鉴奥运文化的成功之处,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在世界尤其是西方得到了充足发展,但在当今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民族国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哈贝马斯基于对民族国家的分析,提出后民族国家结构,旨在解决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环境下遇到的问题,维护社会一体化程度。然而,后民族国家结构的可行性,哈贝马斯并未给予充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注目,同时,在这历史性盛会中,美籍华人尚德林先生受北京奥组委邀请,为奥运会镜刻奥运城市之印,使中国印成为中国人民有勇气有信心向世界承诺表示自信的最有力的信物.尚德林还为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嘉宾现场挥刀篆刻名章.尚德林的名字及他篆刻的中国印亦受到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种族冲突和民族分离主义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文认为,世纪之交种族的冲突和民族分离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弱化有密切关系,国家弱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国家在管理职能上的弱化,二是殖民主义分而治之的殖民遗产造成民族国家发展上的弱化,国家弱化加深民族冲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注定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大写之年。这一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举行,通过奥运会的"窗口效应",中华文明将前所未有地为世界各国所了解。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将以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奇迹,来庆祝这个民族改革开放30年的丰功伟绩。这一年,还是中国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元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元年。缘于此,世界甚至这样评价,2008年将是中国世纪元年。对此,  相似文献   

17.
金汕 《瞭望》2008,(34)
奥运会的举办使占世界人口1/5的13亿中国人民与世界紧紧拥抱,这是中国之幸,也是人类之幸在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闭幕之时,人们会回想起北京申奥成功之后遭到的误解与诘难,它们曾给奥运会的筹办带来巨大的压力,但北京最终用事实给了全世界一个满意的答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在于它对承诺的忠诚。早在7年前北京申办奥运会时,就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它们不仅是举办奥运会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政策,是国家政权调节和处理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措施与准则.从民族政策的性质看,可大致分成严苛极端型、温和宽容型两类.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温和宽容型的民族政策在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证国家社会安定等方面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严苛极端型的民族政策,无一不遭到被歧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最终或导致执行此类政策的政府垮台,或迫使其改弦易辙,调整其政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论述,对于我们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梦是民族、国家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的梦与民族、国家的梦相互贯通。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中国梦是现代文明世界的梦,是融入世界的梦,它的实现,不仅造福中国,而且造福世界。实现中国梦,必须予以制度保证,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都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了强调和阐述。试从国家民族的全面发展、应对复杂的世界文化发展形势、解决当下存在问题三个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提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