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突出表征是:怨恨式社会心态、拒绝式社会心态、暮气式社会心态、盲目式社会心态。自媒体传播的不良思潮产生的误导、自媒体暴露的制度缺陷带来的冲击、自媒体强化的认知偏差形成的影响、自媒体建构的负性情绪导致的泛化是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此,重点要在"指引"、"关怀"、"疏导"、"管理"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调控和治理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时期,价值的多元会导致社会心态的多元化。在这些多元化的社会心态中,存在着五种不良社会心态,即群体性怨恨心态、浮躁功利心态、焦虑悲观心态、娱乐泛化心态和极端偏执心态。我们需要多措并举,减少社会不良心态的产生,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国民幸福感与国民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甜 《传承》2011,(24):52-53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而"幸福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国民心态对国民幸福感必将产生很直接的影响。通过重点分析国民心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低级、庸俗的感性文化倾向,普遍焦虑的心态等,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错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幸福感,为此,最后一部分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暴富"心态是社会转型时期部分人群存在的一种不良心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公平状况的改善,通过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心理建设的开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暴富"心态将会被健康的财富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正>"泛假心理"是一种畸形心态,其特征是以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虚假现象的存在,并接受关于虚假现象的炒作与张扬,把属于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虚假问题泛化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进而用怀疑一切的思维定势去研究市场、观察生活,使社会管理领域弥散着一种诚信缺失和信任危机。"泛假心理"的存在不仅危害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而且严重吞噬着部分社会成员的道德良知,使人们在善恶、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主要表现为:炫富心理作祟与仇富心理滋生,怀旧心理泛化与弱势心态萌生,焦虑情绪的纠缠与倦怠心态的困扰,对“体制内”的盲目迷恋与对政府公信力的非理性质疑.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制度体制转型造成的利益冲击、文化多元化发展带来的价值冲突、主体意识不够成熟导致的认知困境以及网络媒体广泛应用的负面效应有一定的关联.为此,调适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态是社会舆情的心理基础,以动态而弥散的方式影响着舆情走向,左右着舆情的色彩基调,而舆情则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心态的一种折射。通过对杭州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中产阶层存在的一些心态问题。而为了优化城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首先必须优化"社会生态",其次则要优化舆论环境,强化对城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的引导与疏导。  相似文献   

8.
武陵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建设在物质保障、技术支持、社会氛围、活动方式、人才储备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一地区还存在着诸如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失衡、干部群众对思想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思想文化工作网络体系薄弱、现代社会冲击导致思想文化建设困难加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夜郎独特的文化精神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山精神;"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以盛览、尹珍为代表的兴学崇教精神;铜鼓文化象征的团队精神;芦笙文化所代表的歌舞自娱精神;"坝子"文化所形成的安土重迁、知足常乐心态。上述夜郎文化精神及其心态,其中包含着不少同现代社会发展相联系并相适应的意识及观念。  相似文献   

10.
陈元龙 《理论月刊》2005,7(4):67-69
过渡时期的几次思想文化批判运动体现出复杂而精微的文化心态和文化性格。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存在着对知识分子的二重心态,体现着一种主变、主斗的文化性格;知识分子群体则呈现出一种无意识的文化心态和非自主化的批判人格。思想文化批判运动中的背反现象与运动中的文化心态、文化性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态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产生着深刻影响。社会心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当前青年中主要的不良表现为浮躁心态、颓废心态、悲观心态、怨恨心态和极端心态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青年的自身特点、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青年边际人的社会文化定位和网络技术的助推,都影响着青年不良心态的形成。从促进青年发展的角度看,要努力使青年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妨碍了高校教师的正常人际交往和人格发展,也容易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职业适应不良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许多高校教师成长经历单一、缺乏必要的社会历练,导致他们生活封闭、心理承受力弱;另一方面,也由于高校竞争日益激烈,教师工作压力大,加上市场经济因素对高校教师思想的冲击,导致不少人心态失衡。因此,要有效改善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必须改变他们的心理认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身心平衡;同时,高校和社会应通过制度建设和管理人性化等改革措施,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马方方 《长白学刊》2008,(3):131-134
近代新思想的冲击并未真正弱化儒家性别文化规定的关于男女性别角色定位的传统意义。处于过渡时代的社会心理,处处表现出新旧杂糅的矛盾特征:女子教育在被提倡的同时,又被无形中压抑;职业女性"被恭维和被赞扬"的同时,却又"被轻视和被排挤"。在此社会矛盾心理影响下的新女性,便是空有抱负和理想,却无法逃脱现实的羁绊,从而导致"理想倡导"与"现实选择"的不能合拍。近代知识女性的独身,恰恰反映了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客观心态,而这正是近代社会的总体过渡性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社会变迁以及外来文化的输入等所引发的文化变迁,对纳西人对本族宗教东巴教的认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纳西人社会的各个阶层对东巴教认同意识的变迁与政治制度的变迁和主流文化的语境有密切的关系.当代文化旅游、东巴文化的国际声誉等外在因素,对国家主流话语中关于东巴文化的评价产生着影响,也对纳西人不同阶层的东巴文化认同产生着具有时代特征的各种影响.不宜简单地看待当代东巴文化的"复兴",纳西人对东巴文化的认同有"表层认同"、"文化艺术欣赏层面的认同"和"基于信仰的文化根性认同"等多样化的内涵层次和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成为最具安全感的国家,有着文化基因的因素。中国社会善治的合力,包含着积淀在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和合"文化基因、包容的文化心态、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活在中国当代文化中,活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显现于当代人的举手投足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处世交往原则以及社会治理态势。  相似文献   

16.
青年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避免青年陷入"丧文化"的泥沼。对此,要引导青年克服心理压力,以积极健康心态面对社会,通过价值观引导、物质文化需求的合理满足、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消除"丧文化"带给青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谭玉秀  范立君 《求索》2010,(9):242-244,23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是"无年不战"、"无年不荒",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最终爆发了失业恐慌。规模庞大的失业群体承受着莫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心态失衡,进而采取异常的行为,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盗窃、抢劫、乞讨、自杀等。这些行为的普遍化与扩大化,毒化了社会风气,使社会治安受到威胁,社会局面变得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18.
马寄 《桂海论丛》2014,(2):114-116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舆情,折射着社会现实。文章首先在审视当下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当下社会负面心态的主流是焦躁。导致社会的焦躁心态原因有三:首先是处于转型期的人们心态倾于波动,易于焦躁;其次,收入差距过大,直接诱导社会焦躁心态的产生;最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焦躁心态。消弥焦躁的社会心态,营建健康心态,应重点采用以下措施:其一,改善民生;其二,积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民对六大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社会心态研究》课题组编者按: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心态也不断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正确把握人们的心态,是政府制订方针政策、出台有关改革措施和检验政策实施结果的主要依据。不久前,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上海...  相似文献   

20.
早春的"两会",面临着不同寻常的大背景:由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迅速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受阻、失业率上升,中国也深受冲击。人们担心中国发展的势头受挫、前景不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