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春兰  冯开甫 《传承》2009,(24):84-85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中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深入研究大学生村官工作这个系统工程建设中的实效性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起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建功立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当村官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中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深入研究大学生村官工作这个系统工程建设中的实效性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起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建功立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响应组织的号召,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走上本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人们把他们称为“大学生村官”。应当肯定,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子,加强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作为公开招考聘用的村级干部,从主观方面而言,他们应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面对这个职务,怎样才能当好“村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新兴事物,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近几年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现就村官培养管理的相关机制作如下思考。一、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农村毕业生参与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才。培育成千上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个现实的选择是充分发挥农村大学生参与家乡建设的作用。农村大学毕业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一是在高校进行农情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生成为职业农民做好能力准备;二是以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为载体,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刘世华 《前进论坛》2009,(11):64-64
现状: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是我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项政策由于推行时间短,政策还不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学生村官”计划缺乏长远规划,“大学生村官”专业与需求不对口,角色融入难等。  相似文献   

7.
李晓云 《传承》2013,(9):100-101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站在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政策。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政府高瞻远瞩站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双重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8.
江卫忠  山贤 《今日浙江》2008,(10):34-34
从2006年开始,湖州市南浔区率先在全市大批招聘大学生“村官”,目前,已公开选拔了153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完成“一村一社区一大学生”目标的63.5%。两年多来,创新管理,搭建平台,着力构建素质提升、科学管理、作用发挥、沟通互助四大机制,有效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冰 《群众》2012,(2):69-70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作出多次重要批示,明确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是基层人才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到基层党政干部后备人才蓄水池的功能,而且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志善 《前进》2014,(12):50-52
<正>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从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村官"中途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如何遏制这一现象的蔓延?笔者通过调研试做粗浅探讨。病理透视:"七不"致患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七不"所致。一、政策导向不明确。根据"大学生村官计划"精神,其政策着眼点是"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培养"。新农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11,(10):32-33
大学生村干部计划是党中央为培养锻炼干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实施的重大决策。伊川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从2008年开始,先后于2008年、2009年两年选聘了369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其中2008年大学生村干部119名,2009年250名,达到了每个行政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全县选聘的369名大学生村干部平均年龄23.7岁,男女比例为1:1.1,其中中共党员95人。  相似文献   

12.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富阳市从2007年6月以来已选聘大学生村务(社务)工作者(以下简称大学生“村官”)230余名,预计到2009年底大学生“村官”总数将达到310名,实现“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袁彩 《现代领导》2010,(5):35-35
当前.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已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引智工程。但在工作实践中,大学生村官队伍中逐步暴露出的思想根基夯得不实、心理调适水土不服、角色分工定位模糊、农村工作本领恐慌、聘期结束出路不明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村官队伍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要实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目标,必须解决好“选”、“管”、“育”、“用”等各环节的制度配套和相互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姚志文 《今日浙江》2009,(21):12-14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十部培养链,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Ⅸ工作时问比较早,1999年宁波的慈溪、  相似文献   

15.
练月琴 《群众》2008,(11):12-12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使团的基层组织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紧紧抓住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这支队伍。不断加强农村团干部队伍和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切实做好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联系、培养和服务等工作.促进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干事创业。在基层艰苦复杂环境中锻炼成长,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培育优秀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6.
江政 《当代广西》2008,(24):54-55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一批经济能人、科技能人、管理能人和大学毕业生积极投身之中,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成为新农村建设最有力、最前沿的实践者。他们带领群众开拓创新,把原来落后的村庄建设成为一个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农村,也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本栏目以几篇短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官们的工作和生活。本栏目还将聚焦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请读者踊跃来稿,说说村里的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鼓励大学毕业生下乡当村官,是打破农村人才匮乏局面,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项有力措施。但也应看到,实践中也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必要在理性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浙江》2006,(14):39-39
为了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为我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今明两年试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实施步骤是,今、明两年试点,然后扩大试点,力争5年左右时间,做到全省基本实现一村、一社区至少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实行公开招聘意见提出,各地一般应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全日制大专学历以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  相似文献   

19.
蔡奇 《今日浙江》2011,(24):8-9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中央和省委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大战略工程。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一批骨干、在干部培养链上成长一批干部、为各行各业输送一批人才"的战略安排,完善政策举措和工作机制,加强选聘、培养和管理使用,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迄今为止,全省累计选聘大学  相似文献   

20.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与作用发挥机制。2012年在丽水市首创大学生村官“岗位轮换”,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做好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厘清思路,我们对丽水市莲都区146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