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漂亮姑娘在街旁,定是等你如意郎,如意郎君还未到,能否与我歌一场……哥哥邀我来对歌,妹妹心里敞亮多,难得哥哥看上我,妹愿和哥对山歌。侗族(侗语叫LaXGomL)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287万(2010年),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和广西等省份。所谓侗族北部地区,是根据侗语的方言所做的区分。侗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区,北部方言区,  相似文献   

2.
侗族南部方言区与北部方言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北部地区文化涵化层次较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南部地区的涵化程度则相对微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几乎没有失落什么特质,也没有被当代文明冲淡。是什么原因造成侗族文化的结构现状呢?探讨这个问题对我们借鉴历史经验,全面把握和构建当代侗族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鉴于侗族北部方言区地域广阔,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进行整体的研究,我们选择了涵化面最广、涵化程度最深、文化变迁最突出的天柱县作一个案分析,试图理清北侗文化涵化的历史过程和社会机制,从而更好地为侗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和鄂西一带的侗族,是一个喜乐善歌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它已走向世界,为国外听众所倾倒。侗族大歌也和其它侗族歌种一样,有自己的流行区域,侗族分南北两大方言,侗族大歌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都柳江水系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的“九洞”、“六洞’、“千七”、“千三”、“二千九”以及与之毗邻的地区(包括广西三江侗  相似文献   

4.
1958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了侗文方案(草案),确定侗文以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贵州省榕江县的语音为标准音。榕江县境内各地侗话不完全一致,有的属于第一土语区,有的属于第二土语区,而侗文方案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属于第一土语区的城厢附近的章鲁语音。当前侗文正在试验推行,深受侗族人民欢迎,学会侗文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有助于正音,促进侗文规范,本文主要阐明章鲁侗话的音位系统,并扼要介绍榕江县其他地区的侗语语音。  相似文献   

5.
侗族语言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语在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之创新和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之地位两个方面论述其科学和创新价值,认为侗语、侗水语和侗台语在追溯和揭示南方族群文化和历史上有关键意义,侗语则是侗族文化的最核心成分,并且应该成为文化保护、整合申遗工作的核心资源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剑河 锦屏、天柱、镇远、三穗、岑巩、玉屏、铜仁、万山、石阡,湖南省的新晃、通道、靖州、芷江、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融安、罗城以及湖北省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自治县)。人口约一百五十余万。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一种语言。侗语内部分为南北两个方言,方言中又各自分为三个土语。侗语是一个分歧较小的语言,不仅方言内各士语间通话无阻,而且两个方言皆可通话。 侗族自称[Kam~(55)](近似金字或(黑甘)字或黔字古音),意如“遮掩”“荫蔽”。有的地方自称[am~(55)]、[n~(55)]。据史籍记载,侗族属百越,可能是骆越人中的一支。魏  相似文献   

7.
在11亿人口的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侗族占有140多万(1982年数字)成员。他们分布于黔、湘、桂、鄂4省(区)的毗邻之地,居住区域,近似“船形”的南北狭长地带。在语言上划分为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又在南北两个方言中,各分为3个土语区。侗族,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在历史的长河中,由若干个支系逐步演变成为今天的“掸侗”(jaeml danx)、  相似文献   

8.
侗族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之一,人口一百四十二万余人(1982年),聚居于黔桂湘三省(区)交界的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玉屏、新晃、通道、三江、龙胜等县,散居于三穗、剑河、镇远、岑巩、芷江、会同、靖县、绥宁、城步、融水、罗城和湖北省宣恩、恩施等县。 侗族住地连成一片,政治经济发展基本一致,风俗习惯大同小异。侗族有共同的语言,属汉壮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语分南北两个方言,但差异不很大,彼此间仍可通话。  相似文献   

9.
侗语,过去的中外语言学家,大都将它归入汉藏语系,侗傣语族或侗台语族。建国以后,才划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但也有的学者,至今仍然坚持前一规范。当代侗语,分为南部和北部方言,其中,各又包含3个土语,且和壮语、布依语、傣语,特别是和毛南语,仫佬语、水语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现谨就文献之载,和与侗语有关的吴方言,作为沉淀于这一方言的越语,与侗语作一比较,借以映证两者的族属及其历史渊源。当然在这里只能因文中之书,以上古音或中古音来断其声韵,并取其与侗语相关者而较之。至于涉及语音学诸问题,为本文所难负,故错谬难免,望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0.
侗语谚语,侗语称li~4 Wa~1' jm~1,译成汉语为:“语言之花道理深。” 在侗族民间流传着一些含义深刻的谚语,如: 我们侗家有谚语。 很早就有谚语了。 侗家不离谚语。 谚语是体现哲理之言。 谚语含意海样深。 以上几条谚语,说明侗族谚语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已经成为语言的精华部分。它丰富多采,至今闪耀着灿烂的思想光辉。 侗族,属古“骆越”的一支,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侗族人民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历  相似文献   

11.
从《祭祖歌》探讨侗族的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祖国历史悠久民族之。分布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聚居在天柱、锦屏、黎平、榕江、从江、新晃、通道、三江、龙胜等县,共有一百一十万余人①。在侗族聚居境内,也杂居有汉、苗、壮、水、瑶等兄弟民族。侗族,有南北两部方言②:在南部地区的侗族自称为“干”(kgm~(55)),或“金”  相似文献   

12.
丁世平 《前沿》2010,(14):164-166
粤西茂名地区是个多方言区域,有白话、客家话、闽语等方言,不同的方言之间,既有明显的方言差异和文化差异,也存在着文化的相互渗透。本文从方言操作、风俗、词汇和地名等层面探讨茂名地区方言与文化的来源及发展变化,以及多样性、文化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3.
侗汉两种语言长期直接接触。作为弱势语言的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侗语日常口语中,也深入到作为侗语书面语的侗族琵琶歌歌词中。对四类琵琶歌歌词中汉语成分的分布进行考察,不仅能看出具有不同社会功能的歌类在汉语词汇借用上的异同,还能从整体上看出侗语逐步汉化的趋势在书面语层面呈现出何种状况。数据显示,侗族琵琶歌的汉化程度已不容小觑,提醒人们要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就得从保护民族语言、提升其活力和纯度抓起。  相似文献   

14.
侗族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由于历史原因,这两大方言区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侗族南北青年男女社交地点的不同就是其差异之一.而侗族两个不同社交地点的形成以至于带来侗族南北情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丁世平 《前沿》2011,(8):144-147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总是忠实地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历史和文化,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词汇,则是各种地域文化的最直接的体现。茂名地区是个多方言区域,有粤语、客家话、闽语等方言,这些方言同母言方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方言间也存在着相互渗透。本文着重从方言词汇同母方言的差别及各方言词汇间的相互影响,探讨茂名地区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16.
侗语电影《我们的桑嘎》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侗族文化的种种困境。这种困境是我国整个民族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全球化浪潮使民族文化处于尴尬、矛盾的境地。要实现民族文化的突围,则要与时俱进,彰显个性,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17.
侗族“鼓楼文化”的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重要标志,是侗族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社交、育人等活动中心,包容着众多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族“鼓楼文化”。鼓楼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侗族鼓楼文化研讨会于1988年9月底在广西的三江、龙胜召开。出席会议的90多位代表中,有侗、苗、瑶、壮、汉等民族的专家、学者、作家、编辑。与会者思想解放,畅所欲言,围绕弘杨和繁荣民族文化这一中心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着重就如何以新观念、新方法对侗族文化的总体把握,开展宏观研究,在深化鼓楼文化研究的同时,从单一学科走向综合学科大文化领域的富有成效的探讨。会议收到40多篇论文,除中南民族学院学报选用外,木期刊用以下两篇,以推进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种语言分化成不同的方言土语,是由许许多多的原因造成的。侗语方言土语的形成与侗族人民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看来封闭的自然经济环境,交通不便,内部交际不频繁,受其它兄弟民族(主要是汉族)的语言影响程度不同,是侗语方言土语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侗语是直接继承于古代的僚语,可上溯到古代越语,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为侗语,再经过分化发展形成方言土语,因此这些方言土语是有着共同来源的。尽管语言上存在着方言土语之间的差别,但这些差别都是有规则可寻的,它们的语音对应规律整齐,  相似文献   

19.
侗款文化     
侗族是我国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侗族属古百越支系。由于他们大都聚居在山峦重迭、深山峡谷之中,所以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势力在侗族地区相当薄弱。为了维持本民族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生产的发展,于是产生了“千人团哗,百人合款”的款组织。侗族人称为“款”,异族人称为“侗款”,后人统称为“侗款”。侗款的原意是指侗族社会的“饮血盟誓”的社会组织。也可以说是古代社会遗留  相似文献   

20.
侗语当中保留有不少汉语上古音,特别是保留有齐语、吴梧古音者颇多,试录下列几条,供民族语文研究者作参考。 屋椽 侗语称屋像曰 (此侗音以侗语北部方言石洞话为准,下同)。 《易·渐》“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孔颖达《正义》云:“桷,榱也《释文》、《说文》云‘秦日榱,周谓之椽,齐鲁谓之桷’。”杨雄《方言》云:“周谓之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