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法制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法律观、制度观和法治观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而不是简单等同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邓小平法制观主张我国的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根本目的是发扬人民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邓小平法制观大大推进了我国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党的建设水平和执政能力,也将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利益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观。他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主张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邓小平的利益观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整体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体现代化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瑰宝。大胆超越狭隘的现代化理论,揭示中国现代化大厦不可缺少的两大支撑系统,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邓小平整体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的整体现代化思想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群众路线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重温邓小平群众路线,对于我们更好推进现阶段的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曾在多个场合发表了关于人民群众是党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力量,强调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随着执政环境的变化,党密切联系群众面临时代的挑战,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群众基础复杂化,干群矛盾冲突加剧,社会纵向流动通道阻滞,权力行使不公与腐败现象严重,导致传统政治权威大量流失。我们应从建立畅通多元的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流动机制,转变党群沟通方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干部任用选拔机制,遏制公权力异化等方面入手,对党群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反馈和科学预测,并不断探究建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使践行群众路线具有长期性和常态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日俱增。然而对于它如何进行的问题,我国政府和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在该文中,笔者主要基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有关内容归纳了邓小平关于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并分析了其当代价值,以期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和水 《探索》2003,2(6):16-18
本文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的提出、人的现代化的内涵目标及其重要性紧迫性,同时全面分析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并凸现了邓小平这一伟大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当今中国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发展全方位外交。在外交实践中,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指导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对领会十八大报告的外交战略精神和指导我国当前的外交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统一起来,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绘制了宏伟蓝图。在他领导的20年里,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发展与繁荣,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变革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着时代性、务实性和人本性等特点。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驾驭社会变革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反映着执政的规律。深入学习邓小平的社会变革思想,掌握其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新一轮社会变革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一轮社会变革的重点与方向;有助于我们采取更有效的对策措施加快社会变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统一起来,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绘制了宏伟蓝图.在他领导的20年里,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发展与繁荣,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1.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概括和精髓,指引我国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它的提出激发了人们教育改革创新的热情和强大力量。"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蓝图,确立了教育发展新目标,标志教育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全面梳理邓小平关于干部教育培训思想,这对于当代如何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深刻地变革和重塑着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结构,而且日益鲜明地体现出当代中国人整个精神世界深刻的内在变革,透露出中国人思想行为一种新颖的价值取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引导下,当代中国社会正逐步确立和建构起一种崭新的价值秩序。这种新的价值秩序,对建国以来,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左”的思潮盛行时期中国社会价值取向完成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革和超越。它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都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取向所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变革作一初步的归约。 一、从政治本位主义到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转型 新中国是从激烈、残酷、尖锐的社会阶级斗争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地位、战略、动力、本质等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为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当代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民主法律化建设、党的建设、国家制度建设、政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贡献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对上述内容都有深入的阐述,是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法治思想并将其深入贯彻落实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消除和缓解贫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邓小平在深刻总结贫困现象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反贫困理论,这一理论对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精准扶贫具有重要启示:准确把握贫困区域的客观实际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确立科学的"扶贫瞄准"机制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关键;建立完善各种反贫困社会制度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核心;激发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反贫困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理论中,群众路线思想为其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勇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并对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作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创新,不仅在理论上不断深化了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还结合实际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内涵。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对当代共产党人继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舒少泽 《党史博采》2013,(9):14-15,1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中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和社会演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澎湃浪潮,邓小平提出了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观。邓小平的高科技发展观对我国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高科技发展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19.
深入研究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辩证性特色 ,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把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一、目标与手段的统一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辩证性特色 ,有着多方面内容。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调控机制看 ,突出表现在发展目标与手段的统一上。社会发展目标 ,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性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集中反映。纵向上有长期、中期、短期目标 ,横向上有经济、政治、文化等目标 ,每个阶段又有各自的子目标。发展手段 ,是指为达到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步骤和途径。社会发展目标与发展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立足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基础上形成了富有开创性的从严治党思想。邓小平从严治党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建学说理论,对我们今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伟大战略具有重要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