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纵览》2002,(4):48
1975年,张春桥访问朝鲜时,发生了一件很下愉快的事。金日成首相接见张春桥,开始气氛很融洽。可是当金日成打听杨勇的情况时,张春桥马上变了脸色,恼火地说:“你问他做什么?”“杨勇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嘛,对他的情况我当然关心。”金日成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 金日成关心杨勇,是因为他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抗击共同的敌人  相似文献   

2.
陶鲁笳热情赞扬大寨革命精神1963年是大寨和陈永贵遭灾难的一年,也是名声大震的~年。这年8月连续7天7夜下大雨,把大寨合作化以来十几年整修的土地冲毁了,社员的住房冲塌了。陈永贵领着社员奋力抗灾时,发现妻子虎妮得了重病。真是“祸不单行”!秋后,陈永贵带着妻子到太原看病,住在山西日报社附近一家医院。在此之前,我去大寨采访过两次,陈永贵知道我是昔阳人,很快熟悉了,叫我到家里吃虎妮烤的又薄又脆的玉米面饼。当我得知他们来太原看病,就赶紧到医院探望。那时他虽是省劳模,但因私外出没有专门机关招待。当时我所在的新华社…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天地》2008,(11):43-48
张春桥、姚文元得到了毛泽东的信任,本想可以一帆风顺了.谁料变数横出。就在张姚二人自鸣得意已经把上海这个“大桃子”摘到手中时。上海却出现了一股打倒张春桥的风潮,同时也把姚文元父亲姚蓬子叛变之事抖了出来。这个风潮一开始是由上海市的一个造反组织——“红革会”酝酿的。张春桥与“红革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大寨之路 陈永贵,1915年农历正月初一出生在山西省昔阳县小南山村的一孔破窑洞里。原名荣贵,后来又改叫永贵,小名则叫金小。“永贵”这个大名并不常用,直到陈永贵30多岁了,不少人还叫他“金小”。 1964年1月,时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奉召到  相似文献   

5.
舒云 《党史博览》2005,(3):54-55
张春桥的妻子文静 (李淑芳 ),1916年生,皮肤较黑,短发,戴浅黄色眼镜,女学生打扮。李淑芳在天津读书时加入共青团,抗战爆发后入党,1942年到晋察冀根据地党校学习,1943年被分配到北岳区党委宣传部任宣传干事。她常给《晋察冀日报》投稿,字很好,由此认识了张春桥。恋爱时,张春桥 26岁,李淑芳 27岁。 “ 文革”初,有人散布张春桥是叛徒。张春桥生气地说,我从来没有被捕,怎么会是叛徒?今后要是听到谁再讲这种话,我就不客气了。他把烟头往烟灰缸里使劲一按,一字一句地说,老实说,我只要小指头一点,你就要完蛋。张春桥如此之硬,但一说到妻子就嘴软了…  相似文献   

6.
博采之窗     
1978、1979年安徽刚开始搞包产到户,有不少人包括某些中央高层领导人站出来公开反对。主管农业的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是突出的一个。他在搞向大队核算过渡,普及大寨县等“左”的一套时,安徽却在搞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当然他要坚决反对。至于一些思想转不过来,抱怀疑态度的人那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7.
今日聂元梓     
任庆起 《党建文汇》2002,(20):42-42
陈永贵的家现在仍在北京市木樨地24号楼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陈永贵夫人宋玉林今年76岁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皮肤白皙,精神矍铄。平时,老人喜欢去楼下晒晒太阳,或到老年活动站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陈永贵的小儿子陈明亮说,母亲18岁就当了妇女干部,全国解放后,在劳模会上第一次见到了陈永贵。在那个年代里,劳模就是最大的偶像,宋玉林对这个全国劳模心怀敬意,  相似文献   

8.
陈永贵逸事     
“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造就了陈永贵这位半文盲的国家副总理。他的发迹史打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但他毕竟还是一个传统的农民。 侥幸闯过政审关 本来,政治领导人的历史应该有透明度,但在“对毛主席的指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年代里,只要传出伟大领袖一个声音,就能改变事实真相,平息一场争论,决定人的政治命运。 陈永贵在《党员登记表》中填写参加过日伪特  相似文献   

9.
《党史天地》2006,(11):54-55
许世友:我对主席忠心耿耿,而对这个“四只眼”,我太不放心1967年1月初,张春桥、姚文元在幕后指挥,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夺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大权。接着,南京的造反派也夺了江苏省委的大权。来自全国全军的造反派云集南京,一夜间,南京街头贴满打倒“许大马棒”的大字报。第一批大字报,对许世友还算“温和”,但造反派很快升级,抄了许世友的家,扎烂了他的上将礼服。而这一切.又得到了张春桥的支持。许世友躲进大别山,但危险并没有过去。在张春桥策划下,造反派给许世友定了调子:许世友在延安就要杀毛主席,搞暴动,现在他又要做六省一市的头,不千刀万剐不足以平民愤。  相似文献   

10.
刘岩 《党史博览》2013,(1):47-51
"四人帮"骨干张春桥的名字,我是在1958年9月看到《人民日报》发表其《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一文时知道的,从此对他的"左"倾思想留下了印象。"文化大革命"中,张春桥到中央文革后的表现,不仅政治上"左"得出奇,品行上更是阴险狡诈、飞扬跋扈。他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后,我与他的办公室虽然在同一座大楼里,但他很少到总政上班,没有接触机会。我对他阴险狡诈的品质,在其就任总政治部主任以前就深有感受。张春桥充任"钦差大臣",与姚文元在济南搞两面手法1967年2月3日,青岛市副市长王效禹在中央文革康生等人的授意和支持下,窜到济南夺了中共山东省委的权,成立了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旋即,中央文革向济南军区发出  相似文献   

11.
霞飞 《党史博采》2005,(8):49-54
又升了一步毛泽东的三条决定一下达,庐山会议的风向骤变,由林彪等人鼓吹天才论、鼓噪设国家主席、攻击张春桥,一变而为批判陈伯达、责令陈伯达检讨、追查风源。林彪一伙由此而翻了船。庐山会议后不久,全党开展了批陈整风运动,再往后不久,毛泽东亲自南巡,揭破了林彪一伙的阴谋,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温都尔汗自我爆炸。至此,张春桥算是渡过了又一个险滩。庐山会议后,张春桥进一步得到了毛泽东的信任,他抓住这个机会,又活跃起来。什么批陈整风啦,批林啦,揪林彪死党啦,张春桥都是走在前边的,而且他拿出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1974年7月中旬,身患多种疾病的毛泽东准备赴南方休养。17日,毛泽东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成员在中南海游泳池他的住地开会。才做过手术的周恩来也从医院赶来参加会议。 会上,毛泽东用严肃的口吻批评江青以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他说:“江青同志,你要注意呢!别人对你有意见,又不好当面对你讲,你也不知道。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不好呢,要注意呢。”他还指着江青向在场的政治局成员表示:“她算上海帮呢!你们(指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引者注)要注意呢,不要  相似文献   

13.
原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作为劳动模范被毛泽东、周恩来所赏识。经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名,陈永贵当选为九大中央委员、十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他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后,到中央工作,但却与“四人帮”发生了矛盾。陈永贵热爱毛泽东,亲近老干部,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但与“四人帮”有本质上的不同陈永贵出身贫寒,有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他家才获得解放,分得了土地,政治上也翻身作了主人。因此,陈永贵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热爱毛泽东。战争年代,他积极支前,努力生产。建国后,他成为大寨的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没有几个右派朋友,首先就不正确"1957年6月,毛泽东听取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汇报"民盟"及民主人士座谈会的情况,当他听到罗隆基讽刺现在是"马列主义的小知识分子领导小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时,愤然说:"最近这个时期,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民主党派、高等学校后来成了反右重灾区。  相似文献   

15.
遵义 《前线》1964,(24)
最近,听说著名劳模陈永贵拜师求教的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位大寨之路的带头人,每天不知要接待多少参观、来访者,那么,他又要拜谁为师?向哪个求教?陈永贵选择的这个老师,正是曾经向他学习、现在仍虚心向他学习的年轻后生周明山。不久前,陈永贵参加了山西晋南区党的基层  相似文献   

16.
正陈永贵是新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他带领大寨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大寨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陈永贵本人也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走进中南海,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在陈永贵的成长过程中,周恩来总理给予了许多关怀和帮助;对周恩来总理,陈永贵也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情。总理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1952年12月,陈永贵接替老支书贾进才,成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他紧紧依靠广大群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没有几个右派朋友,首先就不正确” 1957年6月,毛泽东听取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汇报“民盟”及民主人士座谈会的情况,当他听到罗隆基讽刺现在是“马列主义的小知识分子领导小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时,愤然说:“最近这个时期,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民主党派、高等学校后来成了反右重灾区。  相似文献   

18.
霞飞 《党史纵横》2005,(2):5-12
原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作为劳动模范被毛泽东、周恩来所赏识。经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名,陈永贵当选为九大中央委员、十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他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后,到中央工作,却与“四人帮”发生了矛盾。陈永贵无比热爱毛主席,“文革”中他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他与“四人帮”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陈永贵出身贫苦,有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他家才获得解放,分得了土地,政治上也翻身做了主人。因此,陈永贵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热爱毛泽东。50年代初,他带领大寨全体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之后,率领农民,依靠集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霞飞 《党史博采》2006,(5):39-45
从起草小组成员到中央文革大员姚文元连写两篇文章有“功”,江青、张春桥自然不会忘记提拔他。江青和张春桥共同向毛泽东推荐姚文元进《中共中央通知》(即后来的“五一六通知”——笔者注)的文件起草小组,毛泽东同意了。进入这个文件起草小组,对姚文元来说,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进入这个小组,就等于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会看到他工作,他也会及时了解毛泽东的思路,并参与毛泽东足以影响全国的政治活动。从此,姚文元不再是只限于在上海活动的小文人了,他开始经常参与中央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了。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20.
谭震林的批评艺术董保存有人说批评是艺术,自我批评更是艺术。在参加了《谭震林传记》的采写以后,我对这个说法有了较深的理解。说起谭震林批评人很厉害,人们马上就联想到他大闹怀仁堂和"四人帮"的斗争,他可以当面指责张春桥要"存心把全中国搞乱!要把所有老干部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