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宁  巩辛 《党史纵横》2013,(8):41-42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分界点。1920年,在沈阳(当时称奉天)的基督教青年会里面,先后出现了"星期三会"、"社会主义研究小组""、启明学社"等进步组织,聚集了巩天民、高子升、高崇民、郭纲、苏子元、韩乐然、车向忱等一批先进青年。他们在这里漫谈新思想,研究社会主义,传阅、翻印马列主义和革命进步书籍,逐渐形成了一个旨在反对军阀专制、主张民族独立的进步团体。  相似文献   

2.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取代了沙俄的殖民统治,从此,旅大地区被划为日本帝国的版图,并沿用沙俄的名称,称大连、旅顺、金州等地为“关东州”.日本殖民当局开始在旅大地区兴学堂,办教育,以教育侵略的手段强化和巩固殖民统治.以傅立鱼为首的旅大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针对日本殖民当局的教育侵略政策,率先成立了中国独立的社会教育团体——大连中华青年会,在旅大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振兴教育的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时期,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和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对流亡学生进行救济和服务,分别在重庆的中央大学、遵义的浙江大学、昆明的西南联大等学校成立了学生公社或学生服务社。活动项目包括图书阅览、文化娱乐、营养补助、医药救济、旧物旧书交流等,还开展团契(基督教道友的聚会)活动。这一时期,参加勤工俭学、工作自助的学生很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村民自治进程快速推进,农村基督教的组织结构、传教方式、活动空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督教作为社会实体,与其他社会实体处于相互关系之中。由于基督教价值取向与活动方式的独特性,不可避免地与其他社会实体产生矛盾和冲突。随着基督教徒人数的增长,特别是“老板基督徒”等新群体的出现,基督教已经成为农村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全录 《唯实》2010,(3):83-85
江苏基督教对社会的影响逐渐扩大,农村信徒仍为主体,城市基督教组织地日趋重要,境外渗透加剧,原教派活动意识强烈。未来信教群众将会以每年3%-4%的速度平稳增长,信教群众思想日趋成熟,教会的威信和影响在某些方面超过当地基层组织,将会成为基层党组织的潜在竞争者,境外渗透和邪教侵蚀也将是未来基督教自身发展和政府管理宗教事务共同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代基督教传入引起中国文化焦虑,一方面是因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存在文化势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具有深刻的差异,充满着张力。当今时代,中国在快速推进现代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热”与“基督教文化热”同时存在,如何看待、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仍然是令人焦虑的文化难题。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必须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就,又要清醒地认识存在的不足,进而分析成因,提出对策,以有效应对现实挑战,创造更多更大的辉煌。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加大传统文化精神智慧的研究开发力度;二是深入厘清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三是紧紧抓住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群体;四是充分拓展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方式渠道;五是着力构建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宏 《湘潮》2007,(11)
中世纪基督教作为欧洲社会惟一的和绝对的意识形态,它与罗马文化有着极其复杂的渊源关系。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古典时代的结束,但罗马文化却没有消亡,基督教成了古典罗马文化的继承者。就此意义而言,基督教不是从内部摧毁罗马文化的"特洛伊木马',而是保留罗马文化种子的"诺亚方舟'.本文拟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阐述基督教对罗马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西方立宪主义传统与欧洲特别是西欧历史上基督教文明之间具有特定的历史传承关系。基督教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宪政思想的继承及神学改造,客观上保留和传承了西方上古社会早期民主宪政传统,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其特有的二元分立政治文化观为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发展提供了以分权制衡为基础的制度理念。当今作为西方宪政文明重要来源之一的基督教文化,亦在面临着来自宪政文明理念对其自身基础的消解的同时,也面临着宪政文明和其信仰基础的双向危机。历史发展的悖论促使人们开始反思文明及其信仰重构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府的职能在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同时,其社会治理理念也必然会随之而改变。所以,政府在倡导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拥有正确的治理理念。政府只有坚持了正确的治理理念方能积极有效地回应民众的诉求,更好地为民众和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首先是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同时还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规模可观的涉港产业、较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显示现代化特征的公用事业、生态环境等。天津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竞争优势和港口优势,但在现代物流、涉港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整体综合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一段独特的且持续被人们重复思考的历史过程,无外乎是这一历史过程内在价值的自我证实。基督教在近代中国流播历程,印证了作为西方的一种宗教文化范式,对近代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蕴含着需要历史学者重新提起、深化认识的理性祈求。顾卫民所著《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一书,正是作者对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是非得失,勾画出的一幅变迁图卷,其显著特点有以下两方面。一、从社会史角度展示基督教在华活动的轨迹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已有一些论著出现,而在立意上从社会史角度研究的,顾著是第…  相似文献   

13.
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这与我国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完全相吻合,然而政府部门利益作为一颗社会毒瘤,严重阻碍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导致政、企、事不分、立法程序遭到破坏、公共权力的滥用、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等,严重阻碍了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城市窗口的市政公用行业,一定要更新观念,依法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准,才能加快发展,更好地履行好服务社会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邢志宏 《前线》2015,(4):77-80
生活性服务业是与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那些为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市场化服务的行业,包括客运服务、零售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诸多领域。兴旺发达和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优化城市功能体系,改善城市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6.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国家实施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调节政策的载体,在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总结。近年来,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期存在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距此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公共就业服务功能的发挥。文章认为,应该结合《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从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政府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职能、完善就业信息管理以及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等四个方面来完善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利于进一步实现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作用,帮助更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作为主导当时社会新思潮的关键人物,对日益突出的宗教问题多有论述,他对基督教的态度也经历了两次转变。研究五四新文化时期陈独秀对基督教的认识不仅有助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21,(5)
正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司法行政机关将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统筹社会力量,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搭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一、市域社会治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一)坚持党的领导,建立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发展的良性机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尤其是作为中共中央分管统战工作的负责人,周恩来高度重视中国基督教问题。他紧抓中国基督教问题的实质,力主中国教会割断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搞反宗教运动;充分肯定中国基督教界进步分子的积极作用。更为可贵的是,他积极支持和引导了吴耀宗、刘良模等教会进步力量发起的中国基督教的反帝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20.
耿百峰 《发展论坛》2001,(12):48-48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80年代中期,我国以城市基层组织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为依托的城市社区服务应运而生,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职能开始朝经济尤其是社会服务的方向转变,相应地,街道成立了社区服务性的机构。从此以后,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面孔增添了现代化社会中社区的新色彩,我们国家的基层组织开始从政府管理型向社会自治和服务管理型变迁。当前,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关系到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能否真正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