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亚培 《乡音》2014,(9):11-14
[策划人语]“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别曾经给几代人的生活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14,(8):6-6
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之后,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多社会福利,将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所在。《意见》对此进行了阐释: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3.
《前进》1994,(2)
我国将改革户籍制度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已确定新的总体思路:①取消户口按照商品粮为标准来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以居住地和职业来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员。②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三种管理形式为基础的登记制度。③逐步实现居民身份证为主...  相似文献   

4.
速递·锐评     
正国务院7月30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将对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产生推动力,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将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网)  相似文献   

5.
户改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2008,(2):30-32
政府应当以户籍改革为契机,进行平等权利的制度变革。户口是表?还是根?温铁军:户籍制度上负载了太多因素,人们误以为是户口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其实户口只是一个标识,一个符号。单纯的户口有些省市几年前就完全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7,(3):28-29
3月29日,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披露。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以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2174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2%受访者关注户籍改革新举措。虽然58.6%受访者表示身边年轻人找工作依然看重户  相似文献   

8.
马健 《重庆行政》2011,(4):72-73
从2010年8月开始,作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口,开始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这被认为是中国大城市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为目标,使农民能够没有顾虑地带着足够财富和尊严进城。  相似文献   

9.
正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之趋势。但是,户籍改革多年来进展不大,甚至有反复,正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所致。户籍制度改革涉及非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是在建国以后逐渐形成的一套户口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在证明公民身份、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服务经济建设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二元化管理的户籍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以致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价值取向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价值取向规定着户籍制度改革的理性方向和价值认同。城镇化是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公民权利、市场经济、城镇化本身以及改革内生性四个层面的分析 ,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不应该是城镇化 ,而应该重新界定为人口迁徙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居住证是随着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而出现的新兴事物,安徽省实行居住证制度半年以来,虽然赋予其一定的附带权益,但情况并不乐观。影响申领居住证,既有新规定不为流动人口所知、担心在农村既得利益受损的个体原因,还有政府发展定位、财力不足等不愿、不能兑现居住证附带权益的社会原因。完善居住证制度必须在法律上为居住证的合法存在扫除障碍,必须清理、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规定,还要抓住主要环节丰富居住证附带权益的地方特色,同时要求政府部门要切实落实职责,形成合力,搭建信息化平台,依靠科技的力量,强化对居住证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各地要求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不断。虽然有些地方陆续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改革正处于试验阶段,户籍制度改革面临难题。其原因在于制度上的障碍、利益集团的博弈、资源上的匮乏、政策上的阻碍等。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的真正平等;注意改革的力度和顺序,在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剥离现行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和其它社会功能,促进户籍管理的法制化,建立城乡统筹、行政控制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体现平等和实现迁徙自由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国各地要求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不断,虽然有些地方陆续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改革正处于试验阶段,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着难点。原因在于制度上的障碍、利益集团的博弈、资源上的匮乏、政策上的阻碍等。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的真正平等,注意改革的力度和顺序,在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剥离现行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和其他社会功能,促进户籍管理的法制化,建立城乡统筹、行政控制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体现平等和实现迁徙自由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重要阶段,我国的户籍改革制度将走向何方,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已凸显。  相似文献   

16.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兵 《桂海论丛》2007,23(2):10-12
现阶段的城乡二元结构,从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发展等方面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从价值导向、决策思路、分配调整以及农村发展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新举措和新部署,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条件。着眼和谐社会的构建,还应致力于户籍制度、城乡要素市场、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的户籍制度改革对于推动圈内的经济发展及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间的户籍制度存在差异、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公民的许多权益难以保障,城市化进程受阻,因而应从渐次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健全以居住地为主的户口登记制度,推进城市圈内人口信息现代化的进程,使武汉城市圈户籍制度改革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市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的需要。文章以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为视角,对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解读,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承载力问题、劳动力梯度转移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谈户籍制度改革与迁徙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现在已经暴露出严重的滞后性。确认和保障迁徙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它既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别,又对维护社会稳定大有益处。所以,我国宪法应尽早恢复迁徙自由,并实行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和生效要件,对于确认物权归属、解决物权冲突,保护交易安全、维护交易秩序,实现国家对不动产物权的宏观调控和监管等具有重要意义。因登记错误而产生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赔偿责任因现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过于简单,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发生适用困难,而且在处理登记错误的赔偿案件中经常发生重大分歧。所以必须通过对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行为定性,来认定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登记机构的归责原则以及如何进行具体的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