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以来,韩国一直由军人出身的总统掌握政权。直到80年代末,韩国最终实现了权威主义政治向现代民主化政治的转型。韩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孕育了民主政治文化,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和心理基础;威权政体内在价值的缺失及其合法性日渐衰退;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威权政体丧失了外部支持。韩国政治转型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必须建立和发展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2.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以来多次调整外交政策,对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外交决策因素及其影响,旨在揭示乌兹别克斯坦外交的特点和走向.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属于"总统寻觅式外交",总统作为决策者是外交决策的关键因素,总统的外交行为目的是寻觅国家利益,首当其冲的是政权安全利益.由于外交目标结构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总统寻觅式外交"在追求子目标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中断或转折,表现为外交方向的摇摆.  相似文献   

3.
关于20世纪末拉美政治民主化独特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拉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在冷战结束前后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因此 ,具有明显不同于近现代的西欧和北美民主模式的特点。首先 ,拉美的进步社会政治力量是反对军人独裁统治、推动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因素。此外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由美国主导的自由化的合力推动下 ,拉美形成了“第三波”世界民主化的浪潮。其次 ,拉美民主政治的形式和内容都有自己的特点。除了“选举民主”符合西方民主所谓的“最低标准”之外 ,其总统制、政党体系、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按照自身的逻辑运转。再次 ,在 2 0世纪末的拉美 ,尽管民主政治取得进展 ,但以军人干政为主要特征的普力夺社会残余依然存在 ,这不仅为军人重返政坛留下了空间 ,而且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政治主体对民主模式有不同的选择。"第三波民主化"以来,拉美左翼成为民主政治的拥护者和实践者。20世纪末拉美地区政治格局"左转"对拉美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拉美左翼执政后进行了有效的民主治理,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政权和政党更迭中,也基本遵守选举民主的竞争原则,使民主政治经受了考验。激进左翼的民主观强调民众赋权和参与,在执政后大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将参与制民主作为政治变革的根本目标,试图构建以参与制为主的新型民主模式,积极推进参与制民主建设,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主政治的包容性。但是,激进左翼政权加强总统个人集权的行为和强硬的执政风格,弱化了代议制机构的横向问责制,加剧了政治极化,弱化了政治多元性,使得激进左翼的政治民主发展颇受诟病。温和左翼在理念和实践上都没有突破代议制民主的窠臼,使得代议制民主政治得以稳定发展。拉美左翼深化和完善民主的努力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非洲民主化进程受到非洲社会内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商品经济不发达使非洲政治民主先天不足;部族政治的痼疾使部族因素与政党、政权和国家等政治因素缠绕在一起;军人干政的传统对非洲政治民主化进程有不利影响;民主政治文化的缺失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决定了构建民主政治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深度依赖国际援助以及西方援助方冷战后将发展援助政治化使非洲民主化进程深受“外力推动”的影响。非洲民主化进程必须在逐渐克服这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在叶利钦总统时期,俄罗斯按照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总统共和制,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构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普京总统第一任期时,在巩固俄罗斯联邦统一国家权力体系,完善俄罗斯议会和政党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梅德韦杰夫总统时期,在确保国家政权稳定和推进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普京总统在新的任期内,将寻求在强大国家与人民民主间实现平衡,建设一个统一、稳定、民主、公正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2005年"八三变革"开启了毛里塔尼亚的民主进程.此前,塔亚政权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毛塔进行了民主改革,但其表面化和不彻底性都与此次以"八三变革"为开端的民主改革有本质区别.2005年变革以来,毛塔的民主进程稳步推进.政变后建立的军政权在其承诺的19个月过渡期内成功地组织了多次民主选举,保证了军政权还政于民的顺利进行.2007年4月,毛塔组成以阿卜杜拉希总统为首的新政权,继续在民主化道路上前行,改变了一党独断的体制.毛塔新政权执政以来,坚持民主政治的方向,不论在执政理念还是在执政方略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军队在泰国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1932年泰国政体改变之后 ,泰国的政治发展史是一部军事政变和军人政权统治的历史 ,其军队动辄就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干预政治。1973年10月青年学生的抗议活动是泰国政治自由化与民主化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与民众对军事独裁统治已经忍无可忍。“10·14事件”标志着泰国政治由军人专制统治向议会民主制转变的开始。1992年5月“五月风暴事件”使素金达政府被迫下台 ,反映了泰国人民反对军人干政、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 ,开启了泰国民主化的新阶段 ,使军事势力从此脱离政治 ,返回它传统的职能 ,而且为资产阶级民主建立了比以往任何…  相似文献   

9.
肖宏宇 《西亚非洲》2007,24(11):37-41
罗林斯执政后,加纳启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主化进程。在民主化实践中,加纳国民在政治宽容和成熟方面都显示了进步,竞争的政治精英彼此间加强了团结;领导层制订了适当的政策,对本国政治遗产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确保了政权的稳定;在此基础上,加纳入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民主模式,如从无党派民主的试验到县、市会议选举;并务实地对待西方施加的政治压力、实行多党制,但尽量避免多党制的弊端,防止党派与族群的结合。进入21世纪初,加纳的民主化已进入到巩固与完善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论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及其前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民主化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其进程中 ,“中东例外论”不符合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实际情况。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实践尚处于初始阶段 ,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传统的伊斯兰政治文化、中东国家的权威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外部的影响等因素 ,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传统的政治治理模式仍是绝大多数中东国家的政治现实 ,但是 ,随着政治改革势头的逐步强化 ,权威政权主导下的有限民主乃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自从90年代以来,非洲的民主化进程进入了“快车道”,在非绫/非盟的积极推动下,民主、人权、法治这些规范在非洲国家的政治话语体系中已经获得了高度的认同和普遍的合法性,而如何促进这些规范的真正践行是摆在非盟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非盟在实践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效果如何,本文将以政权更迭的规范原则为例,对非盟的努力与挑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民主政治在菲律宾的恢复与发展 ,是发生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民主化进程的时代。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被称为“新民主政治” ,其意思是指它的内容与马科斯“新社会”不同 ,并象征着菲律宾参与到全球民主化浪潮之中。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 ,始于 1986年菲律宾的“二月风暴” ,经历了“民主政治恢复”、“有效率民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维护”阶段 ,这三个阶段推动着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的民主政治发展。民主政治的恢复在菲律宾政治进程中 ,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取决于民主化的恢复。 1986年菲律宾的“二月风暴”…  相似文献   

13.
中亚“可控民主”治理模式的产生是中亚特殊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民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亚五国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对民主治理模式的新探索。这一探索包含了对以往政治模式的惯性依赖。这种惯性过程不仅在现在塑造着中亚“可控民主”治理模式,还会在未来对中亚地区的政治变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可控民主":中亚民主化道路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控民主"是中亚国家政治转型时期所形成的民主化模式,有其存在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作为中亚政治进程中从集权主义向自由民主的过渡形式,该民主模式保留了选举制、议会制、多党制等民主的一般属性,同时适当扩大以总统为核心的国家权力,基本呈现出一种刚性结构的民主政治倾向,其现实适应性表现为:宪政民主初步确立,总统权力显著放大;政党政治呈现政权党独大格局;政府善治预期得以实现,地区社会政治全面好转等.本文认为,"可控民主"在为中亚铁腕人物放手施展政治抱负、用"猛药治沉疴"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施药过重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印尼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剧烈的民主化政治进程之后,经过历届政府的过渡发展,现已逐渐走出政治混乱、经济萎缩、社会动荡的泥淖。自苏西洛2004年接任总统以来,印尼的民主政治进程呈现出趋向效率的态势,经济形势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就政治来说 ,2001年是东南亚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是政权更迭之年 ,全地区10个国家有6个在这一年或举行大选实现了政府换届 ,或者总统被弹劾而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这一年是民主勃兴之年 ,有些国家人民民主意识在群众运动中得到了强化 ,有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某些政治改革 ,使民主化趋势更加强劲。这一年也是“反恐”之年 ,随着“9·11”袭击事件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展开 ,东南亚也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战线的一部分。尽管一年来东南亚风风雨雨 ,但总的来说 ,仍然是大局稳定 ,局部动荡 ;大陆稳定 ,群岛动荡。一、通过正…  相似文献   

17.
论美国选举团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团”是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独特产物 ,它深深影响着 2 0 0多年的美国总统选举 ,保障了美国政府政权的平稳交接 ,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与国民性民主原则相悖的缺陷 ,致使选举人票数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的选民票数。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选举团制度及与此相联系的美国总统选举政治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需要改革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1991年以来俄罗斯三届总统选举的过程与结果为依据,概括出了转型时期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基本特征,即在竞选过程中政权因素占主导地位、政党的作用有限、候选人的个人政治魅力与民意取向左右选举结果;在对影响俄罗斯总统选举诸因素(包括政权、选举制度、政党民意等)的具体分析基础上,阐述了这一基本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普京时期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俄罗斯总统选举这一民主运行机制未来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俄历史上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苏联解体后,俄政治体制开始由极权主义向权威主义转变。普京执政后,特别致力于加强国家权威主义,同时,在权威主义政治基础上重视发展民主政治。普京政权新近提出的“主权民主”观是其政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84年2月2日,委内瑞拉民主行动党领导人海梅·卢辛奇就任委内瑞拉自1958年以来的第六任民选总统。执政4年来,他奉行较积极的内外政策,使委内瑞拉较稳定的民主政权不断得到巩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这对于推动和发展拉丁美洲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正在为本国实现民主化而斗争的其他拉美国家人民也是很大的鼓舞。可以预料,卢辛奇总统在其最后一年的任期中,将继续作出努力,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