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当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即什么是社会主义作过科学的预测。关于这方面的基本思想包括:未来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未来新社会的本质等。马克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早在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有着科学的联系。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1、什么叫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答: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法制思想初探□刘欣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我党理论宝库的独特贡献。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是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联系的,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同中国当代法制建设的具体...  相似文献   

6.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课题。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资本主义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当代中国认识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一、邓小平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首先取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具有一种彻底批判精神,它不仅以批判的精神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而且以批判的态度思考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把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切都看作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也从来不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完美无缺、凝固不变的,相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需要改革的社会。“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改革理论。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可以看出,改革是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的性质和意义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根本性历史课题。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并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围绕这一根本问题,深化对社会主义方向的思考,无疑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当代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9.
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主题,也是其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前提。与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了哪些新的历史趋势?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出现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的矛盾、异化和危机表现在哪里?其变革前景如何?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再认识所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本文试图对此作出简要的分析。(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而阐发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整体。  相似文献   

11.
报刊博览     
通风报信 围绕主题抓本质 《了望》近期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学习这个理论,要紧紧地围绕主题,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其关键在于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多角度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生产力观点,深刻揭示生产力在一切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一个是群众观点,深刻揭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这两个基本观点,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之一,与社会主义不是对立的,应该把它继承下来,使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及在其指导下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一块奠基之石。一、生产、分工、商品交换的辩证运动,使人类社会从野蛮步入文明文明是与蒙昧、野…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说: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现在的世界形势日新月异,“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2页.以下引文凡出自本书的,只注页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果说从实践的视角看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在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那未从思想发展史的视角看,解决这些实践问题的理论本身,则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是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中没有的一个崭新理论。尽管列宁、毛泽…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南方讲话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邓小平南方谈话,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借鉴和汲取;既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的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也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正面回答和系统解读。邓小平南方谈话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深化和提升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南方谈话,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传承,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是对中国建国四十多年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经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都贯穿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邓小平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新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恩格斯曾断言:“所谓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试论邓小平的两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评价道:“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弄清“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则是邓小平的两大贡献。邓小平说:“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弄懂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正是由于对这两大问题的认识不清,使得我国社…  相似文献   

18.
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卓越贡献李海泉,张泰城,魏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大成。它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9.
徐祖荣  杨丹丹 《求实》2005,3(9):35-38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结论。毛泽东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利用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但在实践中没有一以贯之;邓小平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大胆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江泽民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使“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钟萍 《发展论坛》2002,(6):26-2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广大理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面向实际,大胆探索,深入研究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等重大理论问题。现将理论界有关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方面的观点综述如下。一、“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