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起步的。在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有包产到组、包干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等。这些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有学者和当事人做过区分,但"大包干"概念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学术著作和宣传文章看法不一。揆诸历史文献,"大包干"概念的核心内涵有三:其一,"大包干"的前提是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其二,在统一计划下,"大包干"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是"组",不是"户";其三,"大包干"基本的核算分配方式是在生产队统一分配方案下,由作业组来核算分配,作业组是相对独立的核算分配单位。  相似文献   

2.
多数同志认为,目前农村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包干到户或“大包干”,其直接原因是农民积极起来摆脱过去普遍存在的平均主义和一些不必要的负担,从而要求采取“直来直去不拐湾”这种大包干责任制形式。“大包干”是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形式之一,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理由是:(1)实行“大包干”的社队,土地、大型农机具、  相似文献   

3.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和其他各项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有的同志担心: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否会与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制度产生矛盾。他们认为,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就不宜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就不利于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坚持按劳分配制度与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二者是不矛盾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实行联产责任制,特别是“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后,在农业机械化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即一种是悲观的,一种是乐观的。前者认为包产到户后,生产经营规模小了,农民买不起,也用不上机器,农机产品滞销。后者认为,实行责任制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的生产责任制并不是近年的创举农业的生产责任制,现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急速地展开了。这种生产责任制的具体形式很多,如专业承包、联产到酬;如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如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等等,在其中,采用的范围较广、最能引人注意的是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以包产到户为特点的生产责任制,在我国的农业管理形式中,并不是创举。在五十  相似文献   

7.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个人不能凭借自己的劳动力的支出取得消费产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一样,他们在产品生产中提供的劳动量也不可能一样,所以,社会自然就要默认不同等工作能力是劳动者的天然特权,并根据他们各自在产品生产中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这个分配原则,是对不同等劳动能力作为他们天然特权这种关系,在经济上的一种承认。按照这个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既符合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又符合劳动者的个人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的模式应是按劳动力的价格确定个人消费品,并参与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量及结果给报酬。在市场机构作用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基础只能是等价劳动力有等量的报酬,劳动者的实得报酬既可以高于劳动力价格,也可以低于劳动力的价格,根据劳动者的实际贡献取得相应的报酬。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同职工的体力、技术和业务能力及工作态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同一职工来说,在不同的时间里也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因此,用单纯的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制很难反映出上述的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按劳分配原则的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这是它们能够相互结合的原因所在。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矛盾的一面,是指两种分配方式的依据是不同的。按劳分配依据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贡献。可以设想,在劳动者仅仅作为劳动者各自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并且生产和相互交换他们的商品时,他们从其获得的价值成果中,会首先补偿他们在生产中已经耗费掉的生产资料。这种补偿会由于各个生产部门的技术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次,各个劳动者在同样的时间内,如果创造出等量的新价值,这个价值就会包含他们的工资加上剩余价值,他们能够分配的也只能是相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有参与社会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劳动者个人,都按其提供的劳动进行分配,这就是按劳分配。它是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它的主体地位,就会改变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一种意见认为,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理由是:(1)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明确规定为集体所有,承包的社员只能耕种不能转卖;作物的种植,农田的基本建设,仍然根据生产队统一部署进行。(2)在分配上,执行的仍然是按劳分配的原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05,(2)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12.
(一)按劳分配的历史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者成为全部生产条件的共同主人,这决定了他们在生产和分配中的地位和权力必然是平等的。但是,因为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产品还不够丰富,因而还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旧的社会分工还未消灭,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要求计算劳动贡献的大小和计较劳动报酬的多少。这样,社会必须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要求在劳动者之间实行等量劳动的交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劳分配具有客  相似文献   

13.
《支部生活》2005,(3):14-14
一,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二,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三,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四,1985年1月,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在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就是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生产要素也可以参与收益的分配。从理论上弄清楚生产要素可以参加收益分配的原因,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并自觉维护生产要素贡献者的合法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之一:生产过程是各生产要素的综合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就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人的劳动或者劳动者是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不可能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按劳分配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关系。因此,不可能实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呢?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呢? 第一、按劳分配的尺度不能以个别劳动时间为依据,而必须以实现了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依据。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每个人的劳动从一开始就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而不必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向社会劳动转化,因而每个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可以作为计量劳动量的依  相似文献   

16.
无私奉献是雷锋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做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一个普通士兵的高尚情操,曾经鼓舞了千百万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忘我的贡献。然而,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取酬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今天,有些人却认为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与按分配相违背,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偏见。无私奉献与按劳分配实际上并不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即按劳动者实际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劳动者的个人收入。这样做,从根…  相似文献   

17.
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政策的又一次创新和实践的重大突破。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主义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等在物质和劳务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和劳务产品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就是根据生产要素对收益贡献的程度和稀缺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如何对待个人利益的得与失,这是个看来容易回答而实际并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强调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践中,正确地回答和处理这个问题,对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一个新的、严肃的课题。有的同志往往流露出这样的意识,认为现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讲个人利益理直气壮了,再谈什么无私奉献就有点太僵化、保守,太“左”了;有的同志觉得,在个人利益问题上,不该得的我不得,应该得的我不让。现在只要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就是好党员。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  相似文献   

19.
(1)包干到户,家庭对劳力的需要与我国控制人口的矛盾更加突出起来;(2)在农业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如何搞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3)“大包干”后,农产品的销路与现行收购制度的矛盾更尖锐了,势必要求商业体制作相应的改革,怎样改?(4)包干到户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是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以适应小生产占大多数的情况,着重发展中、小型及半机械化为主的农机具?  相似文献   

20.
有的同志认为,教育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不能解决,最便捷的办法是把择校高收费制度化,以“调动”群众投资教育的“积极性”。也有的主张形成“质量市场”,入学缴费与教育质量挂钩。这些想法对不对呢? 世界各国,一般都规定其主体教育是非赢利性的事业。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投入也不应通过以学校、教师为卖方,以家庭或学生为买方的商品交换形式来解决。即使在旧中国,人们对教育商业化的现象也是鄙视的。社会主义的教育有为经济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功能,还具有推动社会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