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伟 《学习论坛》2023,(2):112-119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理想和追求,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成就为这一理想和追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历史任务,没有捷径、坐等不来,只能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奋斗共建才能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全面协同、循序渐进的富裕,既要通过更加全面、更高质量的发展做大“蛋糕”,又要通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分配分好“蛋糕”。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面临总体发展水平不足、分配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公共保障不足、个体发展能力不足等现实约束。为此,必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物质技术基础;完善分配政策体制,形成共同富裕长效机制;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强化共同富裕社会保障;提高个体发展能力,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使共同富裕之路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平均主义、精神贫困等不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基本特征,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必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公平正义中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协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短板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断摸索前进,农民共同富裕逐步进入扎实推动阶段。新时代,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要重视村干部角色的关键作用。村干部作为规划者、示范者和组织者,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主心骨”,在促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思维创新、行为示范、动员人人的重要功能。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要优化村干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驱动路径。从基层党组织、自身本领内源性维度和多元主体、技术要素、政策体系外部维度出发,增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及有效性,驱动村干部赋能农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招远市叫响“举全市之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旋律,以实施黄金产业转型为主线,以对接省三大战略、抢占产业高端为方向,以实施“三动”战略为动力,全力打响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努力构建多元化、高端化、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所谓政治现代化,是指传统政治转化为现代政治(高度民主政治)的社会变迁过程,是现代人类依据一定的目标自觉进行政治变革和推进发展的活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其起始动力源自西方的冲击,不同于西方以公民社会为推动力量,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以政党和国家为主要推动力量。加强体制内民主建设,丰富体制外政治参与形式,做到体制内参与的普遍性和体制外参与的合法性相结合是当前加强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高度的方法论自觉,生动体现为: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方法论原理;自觉吸收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创新意识、整体观念、辩证思维等方法论精华;自觉传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凝练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调查研究等特色方法论;自觉推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两个结合”、守正创新、以时代课题为驱动等方法论创新。由此,中国共产党自觉构建了布局新时代发展战略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层干部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必须在意识、能力和精神等方面实现全面跃升。基层干部要着力培养共富意识、发展意识、民生意识、担当意识,做共同富裕理念的传播者、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惠民利民富民的贴心人、勇立时代潮头的追梦人;要大力提升政策研究能力、执行落实能力、基层治理能力、创新驱动能力,确保共同富裕方向不跑偏、举措见实效、成果有保障、动力可持续;要大力弘扬斗争精神、铁军精神、工匠精神、“四千精神”,在推动共同富裕中涵养精神气质、锤炼政治品格,真正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8.
毛健 《唯实》2015,(4):62-64
当前,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依靠要素和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和希望所在。面对发展需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确保经济保持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为此,镇江科技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2014年,镇江科技工作开始着力推动“五个强化、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锦州市扛牢职责使命,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对标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五项重要任务”,对标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贯通“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的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谋划,贯通“136921”的发展战略,倾锦州所有、尽锦州所能,强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为全省实现新时代“六地”目标贡献锦州力量。  相似文献   

10.
邹升平  程琳 《求实》2023,(4):4-16+109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多重动力的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动力的生成是多种动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力因素涵盖了理论引领力、组织领导力、制度保障力、价值导向力、文化内驱力、目标指引力、科技创新力、改革驱动力、人才支撑力、开放合作力、国际和平力、社会和谐力等方面,可分为内源型、外源型双重动力因素。根据对中国式现代化动力因素的来源分析,可分为“自生”型动力生成模式和“衍生”型动力生成模式。必须从夯实内部根基、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两个方面建构联动性策略,从而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自生”动力的基础上增强其“衍生”动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新时代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新时代通过共建实现了将“蛋糕”做大,通过共治实现了将“蛋糕”做好,通过共享实现了将“蛋糕”分好,构建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我国的根本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为新时代加快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可靠保障。乡村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良好发展,为新时代加快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必要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新时代加快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精神保障。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是新时代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古今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梦想,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共同愿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主题。云南肩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势必要奋力闯出“超常规”发展新路。当前,数字技术引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数字经济成为我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未来发展新方向。云南以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理论、现实和伦理逻辑。云南应顺应数字化发展大势,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规划引领,聚焦公共服务,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要素配置,推进区域一体化,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云南要加快建设数字设施、数字政府和构建数字社会,有效激发“数聚创新”活力、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和营造“数字文明”环境,在人人共谋“数字化发展”与人人共享“数字化红利”的数字云南建设中,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与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刘建成 《世纪桥》2023,(11):94-96
生态向度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应有之维。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本身是一种财富,同时能转化为经济和社会财富,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价值层面看,要推动传统财富价值观的生态化转向,使财富回归服务人的基本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生产角度看,要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保障财富可持续生产。从分配角度看,要推动生态要素的公正分配,实现区域、城乡之间资源配置均衡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动力论揭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和承载的文明动力系统,这一观点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时代发展,也是对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客观凝练。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文明动力主要包括文明传承力、文明自主力、文明创新力、文明包容力、文明超越力等,可以分为根本性原生动力、直接性结合动力、外源性发展动力三个层次。从这三个层次的运转机制来看,“时空化合”“两个结合”“和合共生”确保了各个文明子力的有效运转,从而推动形成了一个“小循环”与“大气候”有机规整、双层联动的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动力系统。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动力论不仅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辩证张力关系,而且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指南,因而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为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全面提升新时代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一、新时代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界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发展潜力也在农业农村。着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报告同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乡村改革,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消除阻碍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作为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长远目标,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课题和紧迫任务。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杜江  龚浩 《前线》2022,(6):13-16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对共同富裕开展持续的理论研究,推动在理论层面形成系统认识,有助于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机制。从历史逻辑厘清“谁来领导”,明确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价值逻辑厘清“谁的富裕”,明确全体人民是共同富裕的行动主体和受益者;从理论逻辑厘清“何种定位”,明确共同富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坐标位置,谋划好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统一;从现实逻辑厘清“何为富裕”,明确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富裕格局;从实践逻辑厘清“何为共同”,明确推动共同富裕要统筹公平与效率,在高质量发展中鼓励人们共创共建共享更高品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23,(8):52-53
<正>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对“以学促干”作出深刻阐释、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指明努力方向。中国移动党组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在以信息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发力用劲,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领域、作用和地位,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社会发展客体动力、社会发展主体动力、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社会发展渗透性动力。这些具有不同地位、作用的社会发展动力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地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因素在社会发展驱动机制和整合机制的作用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融合,形成了积极的合力,朝着共同的方向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