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化台独”的形成及其欺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杰 《两岸关系》2007,(9):12-14
"文化台独"是"台独"势力割裂两岸文化联系,凸显"台湾文化主体性",为实现"台湾独立"服务的文化分裂行为。它在台湾当局推行下愈演愈烈,具有突出的  相似文献   

2.
李立 《统一论坛》2011,(2):72-74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国际反华势力开始积极策划"台湾独立"的阴谋,在岛内处于萌芽状态的"台独"分子也蠢蠢欲动,企图借机兴风作浪。面对民族分裂分子的猖獗活动,蒋介石毫不手软,将铁血手段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坚决镇压了岛内的"台独"势力。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第一个台独组织是台湾人廖文毅于1950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台湾民主独立党。在日、美一些反华势力的扶植下 ,台独运动在日本和美国得到了很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 ,李登辉执掌台湾政权后 ,纵容、姑息甚至幕后推动台独活动 ,致使台独势力逐渐坐大。2000年台湾“大选”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侯选人陈水扁当选 ,台独势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在 ,台独势力已成为阻碍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铁兰 《统一论坛》2011,(6):51-55
"台独"之活动:声嘶力竭的末路悲鸣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台独"运动出现至今,"台独"势力经历了膨胀蔓延,盛极而衰的发展过程,在一条走不通的道路上声嘶力竭地挣扎着,逐渐暴露出苟延残喘之态。以海外为活动中心的初期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美日两国利用台湾问题来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不断明显,特别是近年来美日不断加强提升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客观上使"台独"势力的野心不断膨胀,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由于美日对台战略越  相似文献   

6.
许珩 《两岸关系》2006,(8):15-17
“台独势力”兴起之初就把“公投自决”作为重要的“台独”手段,1991年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更是明列“建国、制宪”的目标,并且主张“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2003年11月,台湾立法机构制定了“公民投票法”;2005年6月,台湾当局完成了“公投入宪”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近日,台湾蓝绿就用公投方式解决核四争议问题基本达成一致,困扰台湾多年的核四问题可望就此解决。核四公投虽然是岛内民生议题,但此举可能为公投常态化以及"公投法"的修改打开潘多拉盒子,进而为"台独"势力利用公投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可乘之机。对此,必须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8.
“文化台独”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必松  颜君烈 《台声》2001,(4):16-17
长期以来,岛内分裂势力一直将“文化台独”作为制造分裂的一种重要手段,企图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联系,进而改变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在祖国大陆、岛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反“台独”的强大压力之下,不得不调整其“台独”策略,由“急独”、“硬独”、“明独”变为“缓独”、“软独”、“暗独”,将争取“实质台独”作为推行“台独”主张的主要策略 ,并鼓吹“台湾的前途必须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企图为其“台独”主张披上“民主”的外衣,以此迎合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实际是想以“民…  相似文献   

9.
刘红 《统一论坛》2006,(5):21-22
当前“,法理台独”已经成为陈水扁任期结束前的施政目标,陈水扁当局强力推动的“法理台独”已经对台湾社会、两岸关系造成很大的危害,制止“法理台独”已经成为两岸的共同任务“。台独”在李登辉的纵容下完成“合法化”不过十多年“,台独”势力执政至今不过六年,但它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国民党逐步演变成为一个体制内的适应性政党,而民进党在"台独"的驱使下则逐步趋向于一个破坏体制的"革命"政党,一个"建国"政党."台独"路线导致民进党政策严重失误."法理台独"是民进党在执政前景越来越暗淡的情境下的铤而走险,也是民进党巩固"台独"成果、巩固分裂的、对抗性的社会结构以至巩固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基础的选择.在可见的将来,民进党"法理台独"的操作很可能成为塑造台湾两党政治的蕈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文化台独"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的核心就是全面否定"一个中国"的存在,最终的目的是"台湾独立建国".因此,"文化台独"推进的过程,就是两岸被推向战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8,(4):43-43
陈水扁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处心积虑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3月22日被大多数台湾民众否决,“台独”分裂势力以“公投”之名行“台独”之实的阴险图谋遭致失败。  相似文献   

13.
1998年秋天,天津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姚同发所长来我所访问,他谈到岛内“台独”势力活动猖獗,其一是企图割裂两岸文化渊源,为此,他表示要赴岛内作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来批驳“台独”宣扬的种种谬论。承蒙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襄助,他的研究计划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部分“台独”势力提出“公投统独”的主张,试图以民主的幌子来实现其分裂祖国的图谋,认为“‘公民投票’是解决统独的不二良方”,是“政府解决外交困境和两岸关系的底牌”。由于公民投票本身是一种民主政治的实现方式,而且国际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以公民投票来决定某些政治实体未来地位的实例,因而,“台独”的这种主张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5.
2007—2008年是法理"台独"的高危期。2007年3月,陈水扁指使台湾部分"御用文人"抛出"中华民国第二共和"草案。由于这部"宪法"草案是陈水扁当局试探大陆与美国态度的探测气球,其与台湾"法理独立"尤其是与台湾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颇值得我们关注。"第二共和"的关键问题在于"公投","公投"的基础在于把台湾人民从中国人民中分割出去。这将影响着两岸关系一段时期内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台独”的出现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笼罩着“台独”问题的历史氛围大致有三层。在尊重台湾人民的特殊经历的基础上,运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  相似文献   

17.
3月26日下午,民进党及"台独"分裂势力策动的所谓"和平民主护台湾"游行闹剧在台北市登场.这一针对<反分裂国家法>的挑衅性行为,是"台独"分裂势力遭受重挫后的情绪宣泄与反扑挣扎,是民进党当局混淆视听、转移视线、淡化冲击、巩固泛绿铁票的重大步骤.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的虚张声势为两岸关系的缓和投下了新的变数,但改变不了岛内"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更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大局和国际社会更加稳定的一个中国框架.  相似文献   

18.
汪天德 《思想战线》2007,1(4):14-20
过去30年来,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和台湾政府的国家认同危机的发展、台独势力的扩张以及民主的进程,虽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海峡两岸的矛盾和对立,并可能把台湾推向战争的灾难。台湾民众和台湾政府对面临的现实和可能要作出选择,最终解决台湾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9.
李贺 《统一论坛》2009,(1):25-27
2008年,是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重新在岛内执政,“法理台独”被有效遏制,两岸关系走出“高危期”。两岸和平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岛内外“遏独促和”的因素持续增强。但由于多年来“台独”势力强化动员造势,岛内民众的身份认同仍趋复杂。  相似文献   

20.
台独势力最早是在日本滋生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取胜的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了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按照《开罗宣言》的规定,必须归还窃取中国之领土。对此,日本军国主义者很不甘心,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便策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