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5,(6):49-49
《解放日报》5月8日刊文介绍: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欧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二战中的风云人物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位,都曾有过高度评价。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相似文献   

2.
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此次中国之行,他受美国总统罗斯福之托,转送给毛泽东一份《世界航空图》,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毛泽东接受《世界航空图》后,便将其交给中央军委参谋部作战局保存。为了答谢罗斯福,毛泽东决定回赠罗斯福一份《中国解放区形势图》,  相似文献   

3.
在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他在来中国前,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召见。罗斯福授权他与中共领导人接触,以更多地了解中共敌后抗战情况,回来后向他报告。罗斯福还交给这名记者一份《世界航空图》,要记者代他转送给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这名记者来到延安之后,要求单独会见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罗斯福赠送的地图。  相似文献   

4.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让记者吃,记者接过便吃了。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作为一个政治家直面危机,大胆改革。整顿金融,复兴产业,救济失业者,增大穷人的福利,从而改善了整个国民的福利,罗斯福新政使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到调整和改善,给市场经济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我国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时,深刻认识和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邓沛 《党史博采》2000,(7):40-41
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是原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军官,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5年任罗斯福总统卫队副队长,和罗斯福总统有很深的个人友谊。他曾于1927年和1935年两次来中国。  相似文献   

7.
妙语答记者     
胡琴 《新湘评论》2010,(6):60-60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这位总统,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片、第三片,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饱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  相似文献   

8.
王炳毅 《世纪桥》2005,(1):24-29
1945年2月初,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半岛上戒备森严,在雅尔塔松林深处的斯人林别墅中举行了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的圆桌会议。共同商定战争结束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等问题,签订了著名的“雅尔塔协定”,当时是绝对保密的。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项条款便是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至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然而,在日本高层,  相似文献   

9.
《红岩春秋》2013,(1):10-11
2012年10月2日,考察团来到位于美国纽约的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收获了一批资料,包含有2044张档案文件的数字化图片,内容主要来自于总统秘书档案和总统地图室文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蒋介石与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件。  相似文献   

10.
埃文斯·富代斯·卡尔逊(Evaws Fordyce Carlson),189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35年任罗斯福总统卫队的副指挥。1937年7月前往中国,罗斯福要他定期写信报告中国情况。到达中国后,卡尔逊决定到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考察。  相似文献   

11.
1945年2月初,黑海之滨的克里米 亚半岛上戒备森严,在雅尔塔松林深处 的斯人林别墅中举行了美、苏、英三国 首脑罗斯福、斯人林、丘吉尔的圆桌会 议。共同商定战争结束后如何处置战败 国德国等问题,签订了著名的"雅尔塔 协定",当时是绝对保密的。其中相当重 要的一项条款便是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 至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然 而,在日本高层,不少军政头目并不知  相似文献   

12.
借鉴     
《先锋队》2014,(7):5-5
欧美国家也有上访制度 在西方一些法制相当健全的国家,也存在上访制度。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收到很多贫苦人民要求资助的来信。其中有一封上访信是个18岁的姑娘写的,她的母亲已经连续5年找不到工作了。她告诉罗斯福,天冷了,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逝世61周年。对于罗斯福,人们有许多美好的评价,但在他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看来,罗斯福最可贵的地方是他与人民之间有着真正的交流。多少令埃莉诺有些遗憾的是,“自他死后,那种交流似乎在政府中再也看不见了”。  相似文献   

14.
回顾近几年的群体性事件,可以发现是一条波动的曲线:2005年前呈上升趋势,2006年、2007年有所下降,2008年重新上升.怎么判断这个趋势呢? 面对同样的事实,形成的判断不同,最后走的道路就不同.就像上世纪30年代那场全球经济危机一样,当时美国的危机最严重,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和突出,但罗斯福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保住了美国的民主和繁荣;在同一场经济危机下,德国、意大利、日本却走向了法西斯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妙语答记者     
胡琴 《学习导报》2010,(6):60-60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这位总统,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片、第三片,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饱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蒋介石差点死于一次精心策划的谋杀,谋杀的策划者既非日本特工,也非汪伪汉奸,更不是地方军阀,而是被其视为主子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1943年12月,史迪威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时,罗斯福对史迪威说:“你如果无法与蒋相处,又无法换掉他,那就一劳永逸地把他干掉算了”。并希望看到中国“出现一位真正具有民主精神和合作态度的新的政治领袖。”史迪威令其副手多恩将军执行罗斯福的这项口头指令。多恩拟利用蒋介石将于1944年3月访问印  相似文献   

17.
史诚 《廉政瞭望》2005,(3):50-51
罗斯福提出“四警察”思想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会上通过了由美国政府起草,经美、苏、英、中四国签字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确宣布,四国政府“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二战期间,四国政府第一次共同宣布,一致赞同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  相似文献   

18.
卡尔逊关于八路军抗战情况致罗斯福的几封信(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一九四四年十月)卡尔逊致罗斯福的信(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亲爱的莱汉德小姐:我并不希望从这里给您发信,因为在这里给外国人写信要比在大都市更惹人注目,而且我相信,我在写这些信的事儿几乎没...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上真正实践“不当总统,就做广告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语)真谛的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莫属。  相似文献   

20.
一位美军上尉眼中的中国抗战──卡尔逊观察员给罗斯福总统私人秘书的信李向前,张强译编者按:下述信件译自美中友协主办的刊物《美中评论》。原信写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写信人埃文思·卡尔逊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曾负责罗斯福总统在热泉疗养地的卫队工作。193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