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庭审公开作为司法公开的核心内容,理应成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着力点。然而,当前庭审公开实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庭审公开的问题与其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控制关系重大,需要在庭审公开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案件公开审理的范围,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将庭审公开置于程序控制之下,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微博庭审直播为社会受众获取司法活动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司法公开的力度与幅度。与此同时,微博庭审直播是实现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方式,并且保障司法公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有利于实现公民的司法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使其认识到司法的真实情况,体验到司法公正的客观实际,从而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中国的司法公开制度建立于清末法制改革以后,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制度继续被使用,改革开放以后它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径是,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借鉴世界法制文明的成果、创新制度设计和采取新措施、缩小各法院之间的差距。可以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能在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方面走出更为坚实的一步,也会因此而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顺应群众新期待,交出一份司法公开完整答卷,是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多年追求的目标。该院最早开始探索开放庭审旁听、最早尝试庭审电视直播、庭审网络直播,于2011年4月、11月被授予"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11月26日,一中院向社会公布修订后的《司法公开全方位落实一百则》,彰显该院"升级"司法公开的信心和努力,其实施也在新的一年展现了新面貌。  相似文献   

5.
卢志刚 《理论月刊》2012,(2):98-102
当前刑事司法回应民意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与不足,其原因既有司法理念层面的问题,也有司法制度层面的问题,还有司法体制层面的问题。刑事司法回应民意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明确指导原则,加强和完善民意反馈机制、民意缓冲机制、民意协调机制、民意保障机制等四项机制,使民意与刑事司法在沟通与协调中获得互相理解和支持,减少社会的震动,降低社会成本,才能提高司法效率,保证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实现刑事司法和民意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开既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职责和义务,也是司法公信、权威的根本保证。在落实办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议全市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意见》中,市高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司法公开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司法进一步公开工作。"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司法理念,正落实到全市各级法院工作的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信力建设与司法体制、司法机关人员素质、社会公众的法律素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直接原因有:一是司法权力配置不当和司法信仰缺失;二是司法制度的缺陷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要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在司法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司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司法公开,是防止司法腐败,提升司法公信力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也是倒逼司法机关提高能力,提升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率的一种力量。"过去的2013年,中国司法领域展开的一系列变革引人瞩目。深化司法公开,保障了公众知情权,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司法责任制,确保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废止劳教制度,诉访分离,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彰显司法保障人权??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实现了新的  相似文献   

9.
马志涛 《新疆人大》2010,(12):17-17
阜康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司法公正,不断研究探索司法监督工作新办法、新举措,强化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依法加强对被任命干部的监督。阜康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当前在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任免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黑小兵 《人民论坛》2013,(8):152-154
当前司法缺乏公信力的原因包括司法体制现状无法满足群众期待等多方面。司法公信力主要包括维护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既判力,提高法官作出权威性判断的能力等。提升司法公信力,要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权威;要强化司法终局性,减少生效裁判的不稳定性;增强司法独立性,保障司法公正;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开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推行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司法公开是宪法性原则,其通过规范司法权的正当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推动社会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实践中,制度资源不足、公开范围有限、欠缺程序性规定、权利保护和救济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司法公开价值的充分实现。制度化、内容全覆盖、形式多样化、区别性公开、公众积极参与等改进举措,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庭审阶段的司法行为是社会民众对司法行为规范与否的最直观感受,直接关系到司法的公信力和法院的权威性。以S省A县法院庭审阶段的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情况为研究样本,透析出庭前准备、核对当事人信息、告知权利义务、法庭调查等环节普遍存在行为失范现象。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业务能力相对欠缺,配套制度有待健全,内部监管相对失灵,案多人少问题突出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庭审阶段司法行为失范的综合诱因。建议从培塑司法行为规范化的理念认识、强化司法人员规范化司法的能力水平、加大对庭审阶段司法行为失范的监督惩处、以公开倒逼庭审阶段司法行为规范、将司法行为规范化作为遴选法官依据等系统化举措,实现庭审阶段司法行为由失范到规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国家法治建设、司法公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监督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通过透析当前媒体聚焦的热点案件,媒体监督对司法公信力提升积极、消极影响并存。媒体监督与司法公信力冲突本质上有正义法律观和朴素道德观的冲突等深层次原因,为协调二者关系,应从立法、司法、执法、公民参与等多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法官必须通过说理维护司法公信力。随着互联网技术变革,庭审直播成为司法公开的重要手段。"民审交流"是以庭审为界的主体间隐秘并且间接对司法裁判具有实质性影响的相互作用。庭审直播下,"民审交流"呈现"非庭审参与人"的广泛性、回应的附带性、语言的不对称性等新特点。这对法官说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法官必须认真对待法律修辞。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指出:“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认为,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前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要高度重视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游伟 《民主与法制》2013,(22):64-64
公开是公正的前提。司法公正,同样需要以“公开”作为保证。司法过程只有真正做到依法全面公开与透明,才能促进司法的公正,确立司法的公信。  相似文献   

17.
司法的公信力是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提升我国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深化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主体等制度。相对的司法独立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性要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外部条件;实质的司法参与形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形式和要径;有效的司法监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司法主体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孙立智 《人民论坛》2015,(2):124-12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再次将司法改革提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级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过程中着力推进司法公开。文章通过分析知情权理论下司法公开的价值功能,并针对当前司法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司法公开制度的路径,即:必须健全完善现有法律规定、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为新形势下的司法公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深化司法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日前,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海法院将着力打造以"天平工程"建设为基本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集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12368诉讼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新闻发布平台、监督联络信息平台等七大平台为一体,法院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司法公开平台体系。科技支捧,审判流程全方位公开据介绍,近年来,上海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了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全程化、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常规化、公众查阅诉讼档案网络化、审判白皮书发布系列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