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农村的一户小康人家.抗日战争时期我正在家乡读书。为了抵抗日寇侵略,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浪潮.青年们踊跃报名参军抗日打鬼子。那时我14岁,也想投身抗日战场杀鬼子保家乡。但父母说我年纪尚小,死活要我读完初中以后再参军,所以参军上前线打鬼子的愿望一时难以实现。当时我们那里抗日的队伍有两支,一支是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2.
崔莹  刘宏 《党史纵横》2001,(1):15-17
事实上,蒋介石指使国民党军队大举"围剿"红军的过程正是国难当头并日益深重的时期.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继而占领全东北.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在大声疾呼抗日救国,然而,蒋介石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坐视日本侵略,而把主要兵力投入"围剿"红军的战事.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的侵略铁蹄踏进了我国东北的黑土地,不甘遭受异族凌辱的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在辽北开原一带的山林里,一支由当地各阶层民众组成的抗日义勇军树起了抗日大旗,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救国保家乡的传奇史诗.  相似文献   

4.
1935年,已侵占东北三省的日本侵略军不断制造事变,侵凌华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地提出了停止内战,共同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采取了有力措施,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中国人民忧心如焚,广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至民族资产阶级都积极要求抗日救国。甚至一些开  相似文献   

5.
韩幽桐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著名学生运动领袖、我党女革命家,更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她是旧中国东北吉东宁古塔(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所辖宁安市)人,1908年生于牡丹江边的宁安镇一户贫苦的回民家庭。她是我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家、周恩来在天津的同学和战友马骏烈士的同乡。  相似文献   

6.
博学多才周早年留学.外语基础很好。抗日战争期间,一次学联大会上,青年学生提出"战争年代,读书有用吗?"的问题,请求与会的周恩来给以解答。周未直接回答,当得知提问的女学生读的是英语专业时,周即讲英语,让这位女学生翻译成汉语,一说一译。内容是:学习英语,对抗日救国大有好处。但女学生开始结结巴巴。周便自译:"团结全世界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转向大家,殷切地嘱托青年努力学习。周之博学,给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坚定了他们在国难之时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1948年秋,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机关赴河北平山县途…  相似文献   

7.
曲晓溪 《世纪桥》2013,(7):8-10,36
她是从黑土地走出的杰出女性,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著名的女法学家、社会活动家——韩幽桐。周恩来曾幽默地称她为“当代中国的穆桂英”。  相似文献   

8.
秦怡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前不久,我前往秦怡创办的上海电影艺术公司采访了她,聆听了这位老艺术家几十年踏出的一条闪光的追求之路。党把我引上革命之路1922年,秦怡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封建家庭,这个家庭传承着旧时代的专制和颓废。秦怡表面平静,内心却很活跃。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进窥华北,想进而灭亡中国。忍无可忍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当这号角一样的歌声传入耳际时,15岁的秦怡再也坐不住了。1938年上海沦陷,敌人的飞机在城市上空飞来飞去,秦怡常常爬到楼顶,望着日本飞机痛骂:"混蛋东西,总有一天要把你赶出中国!"抗日的烽  相似文献   

9.
我一生中难于忘怀的一件事,就是一位敬爱的中央首长给了一张介绍信,使我进入抗大,从而实现了我的理想。由于国民党统治的腐败,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入侵中国,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祖国的疆土丧失大片,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人民抗日运动也一天天的高涨。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支配下,我和许多青年学生一样,不想读书了,要上前线抗日救国。但是,真正领导抗日  相似文献   

10.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危机,人民痛心疾首,奔走呼号抗日救国。各个中间势力的政治派别、社会名流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进步人士都十分活跃,纷纷提出挽救时局的主张,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动,民族矛盾骤然上升。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陈独秀也积极地提出了反蒋抗日的主张。1931年10月初,陈独秀连续发表《抗日救国与赤化》、《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路》等文章,斥责蒋介石专门依赖国联主持公理,不仅是“妄想”,而且是“奴性”的表现,“直是引虎自卫”;针对  相似文献   

11.
伊藤的传奇     
“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60年前,一位年仅20岁的日本少女,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裹挟下,来到了在铁蹄蹂躏下哀鸿遍野的中国。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海桑田后,如今的她已成了一位地道的中国老人。她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部离奇曲折,感人至深的——伊藤郁子,今年已经整整80岁了,在如城这座古老的小镇已经生活50个春秋了。现在,她是江苏省如皋市政协委员,享受县处级干部待遇的离休干部。熟悉她的当地人都爱亲切地叫她“伊藤”。这位二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传奇妇女,如今虽…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帝国主义,它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父母兄弟,奸淫我们母妻姐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为了抗日救国,我们已经奋斗了六年。现在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成功。我们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上前线去杀敌。我们拥护国民政府及蒋委员长领导全国抗日,服从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严守纪律,勇敢作战,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不把汉奸完全肃清,誓不还家!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野蛮入侵我国东北,芦沟桥事变后,更加肆无忌惮地欲侵占全中国。“国难日亟”,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爱国志士努力提倡抗日民主思想,召唤各抗日阶级、党派、团体、个人在保卫民族生存利益的总目标下,团结御侮,抗日救国,促使大革命失败后处于低潮的人民民主运动重新高涨,展现了近代爱国民主思想的新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对抗日初期的民主思想和历史特点作初步的整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李海文 《湘潮》2014,(1):42-44
“文革”前,我与李雪峰的女儿李丹琳同在北京大学三年级学习,她在历史系,我在国际政治系。那时女学生少,都住在一栋楼里,我住二层,她住在楼上。大家埋头学习,很少和外系的同学来往,并不相识。1966年李雪峰当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李丹琳成了“名人”,在校院内经常看到她活跃的身影,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话。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5)
正毛泽东一生中有过不少题词,每幅题词都是针对重大事件,体现了伟人深厚的政治素养。突出彰显时代特点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全面兴起,抗日战争高潮逐步到来。为了引导全国军民协力抗日救国,毛泽东毅然挥笔题写了"努力前进,打日本,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求生存、求解放的自卫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不但战争本身的性质是进步的,而且这个战争是在中国前所未有的进步基础之上进行的”。①这进步基础之一,便是日益发展着的中国民主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主旋律。在抗日救国的呼唤下,伴随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家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的日本老兵伊藤郁子,通过电话向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家人捎去问候。她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伊藤郁子,今年79岁,系江苏省如皋市政协委员,享受县处级干部待遇的离休干部。她已在该市如城镇这座古老的小镇生活了50个春秋。熟悉她的当地人都爱亲切地称她为伊藤。伊藤,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传奇式人物,近日接受了笔者的独家采访。面前的她,身高约1.6米,穿着朴素大方,说话…  相似文献   

18.
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日本少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后成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她的故事离奇曲折,催人泪下——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家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的日本老兵伊藤郁子,通过电话向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家人捎去问候。她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  相似文献   

19.
<正>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性质和它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民族革命、民族解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伟大而悲壮的一页;抗日战争,同样是我父亲臧克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小受到五四运动巨大影响的父亲,由于生活在因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而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山东,因此,他自少年时代起就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