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谣言传播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结合网络形成了新的力量,并对社会和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总结前人研究资料,从新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谣言的特点及其传播机制,并分析了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丽红 《前沿》2013,(11):103-105
针对不同层面的主体来说,"信"的具体所指是不一样的。目前,受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层面上的"信"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信"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到网络上后,对网络谣言的传播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离不开诚信的社会氛围的营造,也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互联网诚信规则。  相似文献   

3.
采用观察统计法对昆明暴恐事件中发布相关信息的公安政务微信账号进行了地域分布分析和行政层级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法从信息发布时间、信息来源、信息类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论述了现阶段公安政务微信在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公安政务微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8月17日下午,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著名景区兰布拉斯步行街上一辆白色厢式货车突然呈"Z字型"高速向道路两侧冲撞行人,造成14人死亡、126人受伤。该事件发生后,警方随即赶到现场,迅速封锁相关区域,对恐怖分子开展堵截追捕,一名恐怖分子企图驾车冲卡,被巴塞罗那警方击毙。在"8·17"巴塞罗那恐袭事件发生数小时后,距巴塞罗那以南100多公里处的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心理特征,认为妥善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重在预防,建立健全网络群体事件防范措施,主动介入,澄清事实真相,化解矛盾,将网络群体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6.
徐玉 《人民论坛》2011,(9):174-175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心理特征,认为妥善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重在预防,建立健全网络群体事件防范措施,主动介入,澄清事实真相,化解矛盾,将网络群体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7.
张丽红 《前沿》2013,(9):107-110
网络谣言的传播是一个过程,其中有众多的主体,包括造谣者、信谣者、传谣者和辟谣者等在发挥作用,这些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网络谣言的走向。因此,应对网络谣言必须在明晰其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主体及其作用的基础上作出。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体心理的非理性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归纳了群体心理的非理性因素的特点及其原因,重点分析了暗示机制在群体心理中的作用,并由此得出结论:应从文化感染、提前教育和准确报道三个方面合理运用暗示机制,从而对群体心理进行正确地控制和引导,有效防止非理性因素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在人际传播中,不同的传播媒介对人的感官和肢体的利用有所侧重,其中,网络人际传播主要利用了手和眼睛。网络人际传播以文字为主要交流手段,手作为其信息输入和信息提取的主要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种传播也束缚了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产生了负面效应。因此,应发展"具有人性的"信息输入和信息提取技术,实现手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武峥 《长白学刊》2023,(2):49-57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在网络舆论场域,网络谣言呈现出谣言传播强效化、谣言目标普世化、谣言界定多元化、谣言内容政治化等新特质。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构带来严峻挑战:与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分离”,离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消隐。为了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我们应从技术、道德和制度三个向度强化工作,从根本上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或多或少与青年网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年网民之间的互动促成了网络谣言链条的形成.但是青年网民之间的互动却是治理网络谣言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提升青年网民网络素养,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将是阻断网络谣言传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与思考》2018,(2):57-64
在突发群体性事件中,借助互联网肆意传播的谣言加重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引发了社会的骚动与混乱,进而加大了危机解决的难度。基于对杭州“中泰事件”中网络谣言产生的时间、内容、特征、起因等的分析,以及对网络谣言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逻辑关系的深入探讨,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治理应该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理念的基础上,完善政府、互联网行业及网民三方联动的系统应对机制,提升网络谣言应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议程设置与政府形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 《前沿》2011,(5):158-160
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度破坏性使政府网络形象面临困境,形成了网络空间的政府舆论危机。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对网络媒体议程的设置、回应与引导,形成对政府形象网络空间的主导,提升网上政府形象传播,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主流价值的和谐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已经迅速崛起,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具有几个典型特征:传播方向的多向性、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当前,我国的网络法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网络传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屈中正 《人民论坛》2010,(11):160-161
网络传播已经迅速崛起,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具有几个典型特征:传播方向的多向性、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当前,我国的网络法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网络传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将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归因于潜意识的冲动,而奥尔波特则侧重研究处于意识体验中的健康个人的行动倾向,这也昭示其理论的人本主义性质,即个体具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它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具有理性、能动性、选择性,不受环境或生理等其它因素的控制。文本试图构建人类群体中谣言传播的个体心理模型,揭示谣言传播的心理实质及其运行规律:一则模糊不清但含有语义要素的信息经过X轴向前运行,该段信息在被个体接收后,在自我意识层面以模糊性和重要性两个维度,进行一系列的转化并形成谣言信息。具体而言,信息模糊性是在个体意识层面感知、记忆和评述过程中产生,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完整性原则,人们会对模糊的信息进行加工,使之更加具有合理性,合乎现实逻辑和自我需求,并使得信息的模糊性变成确定性。信息重要性是指Y轴动力系统中,在个体精神层面动机与需求的力的牵引下,信息被个体按照自己的情感愿望加工;在潜意识本我层面,信息被个体自我按照快乐原则投射到意识之中,使得信息对个体而言变得更为“重要”。以上过程,谣言生产的总体原则符合简化、强化和同化的歪曲模式。一方面,歪曲模式发生在自我对本我和超我的平衡点上(小我),内含潜意识向意识呈现、自我向超我及环境超越两大动力结构,推动“模糊性”向“确定性”转变;另一方面,歪曲模式同时发生在精神层(大我),行为动机和情感需求形成“重要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时代,社会舆论传播的传统单向度话语格局被打破,谣言在自媒体平台上借巢产卵。以微博微信为主的自媒体平台成为了网络谣言泛滥的重灾区,对于思维活跃,生理、心理发展处在茂盛期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谣言危害性不言而喻。从国家、媒体、个人等层面构建防范和治理网络谣言的长效运行机制,通过自律、他律及技术保障"三位一体"防控模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与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犯罪日益突出,其犯罪的隐蔽性和高智能性有别于其它刑事犯罪,并对传统的犯罪侦查方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黑客在网络犯罪的犯罪主体中占了很大比重。在打击网络犯罪的工作中,侦查部门应对黑客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在网络犯罪侦查中充分利用黑客资源,使侦查工作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20.
试论网络传播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芃 《湖湘论坛》2006,19(3):20-21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由此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因而使得意识形态和社会治安管理的难度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网络传播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影响,提出加强网络媒体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