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自由问题是莱布尼茨哲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他在他的著作《神正论》中把自由与必然的问题看成是理性的两大迷宫之一,并认为它“困惑着几乎整个人类”。而“自由”既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又是他整个哲学的目的。他在《存在主义是一  相似文献   

2.
徐法超 《法国研究》2005,(1):146-158
和意识、存在、信仰、理性、真理等重要的哲学范畴一样,想象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极其不同的内涵,在世界图景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在西方思想史上,人们曾出于各种理由从否定方面来评价想象活动,如:对于客观的知识理想而言,想象是普遍危险的;不如感知鲜活生动等等,但想象无论如何都是重要的:一方面,在最直接的反思中,想象表现为展示某种我们向往的、不在场的存在可能性的功能,这种在时间中、随着人的生存实践而变更着的向往,就象那只挂在驴子眼前的红萝卜,诱惑着我们超越自身,直到我们丧失与自身的间距,即沉寂为一种自在存在.  相似文献   

3.
法国当代著名的评论家让·玛丽·道莫纳克(JeanMariaDe.menacn)针对哲学的价值和影响说过一句十分耐人寻思的话:“当一些观念被宣扬而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它们所占领的地盘是表面的。”与此相反,一种哲学思想,只有经受各方风雨,才会促进人们对它进行更深、更广的思考,从而使之牢固地占领其更大的“地盘”。让一保尔·萨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的存在主义(包括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从开始为人所知时起,便一直引来种种论争,承受着各式各样的评论,这本身就说明了萨特及其存在主义的价值和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哲…  相似文献   

4.
萨特与戏剧     
法国现代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我们对他的经历和哲学思想已经有过比较认真的讨论。我们注意到哲学家萨特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即他通过文学创作阐明其哲学思想。文学作为阐述和普及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工具,萨特对之似乎相当了解,并运用自如。然而,由于萨特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人们不能将文学创作仅仅看成哲学家萨特的一种辅助性工具。哲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活动家三者集于萨特一身,成为他完整形象的三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法尧勒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一书中介绍萨特的存在精神分析法时,首先就提到这个方法的综合性特点。法尧勒认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文学批评如同精神分析文学批评一样,都是以旁征博引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为榜样。它们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不直接从作品本身去寻找作品的意义,而是,或者从作者的智力和情感的有意与无意的表现中去寻找;或者在主宰作品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人们怎么不渴望有一种更有效的把上述两种文学批评理论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以便达到对作品有一种全面的解释呢?在少有的这种同样的尝试中值得特别提  相似文献   

6.
萨特对福楼拜以及其作品做过不少研究和评论,尤其在晚年完成了三大卷的《家庭的白痴》。他以自己的哲学概念和方法论对作家的生平进行考察,研究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然而,大部分评论都带有不容置辩的判断语气,将福楼拜塑造为被动且否定的作家。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萨特与福楼拜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分歧,指出萨特批评的立足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浅谈萨特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的哲学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引起最多争议的部分是有关自由的论述。自由的问题是萨特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萨特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萨特的自由观是萨特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的本体论出发点,为一种反对传统理性束缚的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研究萨特的哲学思想,不可不对其自由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萨特确实有一种乱伦意识。在自传《词语》中他直言不讳地说:“大约10岁时,我读了一本名为《横渡大西洋的客轮》的书,十分着迷。书中有一美国小男孩和他的妹妹,两人天真烂漫,彼此无猜。我总是把自己想象为这男孩,由此爱上小女孩贝蒂。很久以来我一直梦想着写一篇小说,写两个因迷路而平静地过着乱伦生活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对萨特与波伏娃之间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法国20世纪大作家波伏娃诞辰100周年,写此短文以资纪念。本文重点论述了萨特与波伏娃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提供了许多不为国内读者所知晓的细节,表述本文作者对其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星星 《法国研究》2003,(2):127-141
一、法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传统 “知识分子”是当代传媒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元职业”以知识传播、学术研究、科学实验等为主的脑力劳动者,若以社会公共关怀为己任,以各种行动方式表达意见,超越一己私利,  相似文献   

11.
论萨特伦理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历史的关系是萨特人学方法论的中心议题。他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既是对于现存关系的否定,也是对所指望的对象的肯定。由于人永远也摆脱不了社会和历史的现存关系的决定作用,因此这种否定是否定之否定;又由于人所指望的对象永无尽头,因此这种肯定又是通向“不存在”,“通向尚未存在的东西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历史对人来说显得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因为人在历史的  相似文献   

12.
萨特认为存在是自在自为相融合的存在,"虚无"起源于存在,然而却不得不首先通过"提问",使自身从存在中溢出并得以显示自身。"提问"使得"处境中的人"这一虚无本体论的中心命题得以奠基,体现了现象学的起源;"提问"同样从存在本身中衍生出"虚无"的新范畴,彰显了辩证法的本质。它们将存在与虚无的关系问题最终解释为"处境中的人"的"自由"及其实现问题。因此,萨特的虚无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3.
刘娟 《法国研究》2000,(1):145-150
人的心灵是和自然相协调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随着人的生命的展开,人的心灵缓慢而逐步地发现或重新认识其本身所具有的作为自然规律一部分的结构。因此人是个体化的存在部分或存在,而这种存在是本质借以存在和认识其自身的手段和必要条件。作为存在者的人,其理性─—“逻各斯”(logos)──则去发现并通过它的发现去揭示在它完成这些发现的时候人类社会的确切状态。柏拉图(Platon)把生命看作为光亮投射在洞穴墙壁上的不断移动的影子,或者把存在看作永恒的海洋上的毫无价值的泡沫或水珠。存在主义的基础──苏格拉底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论、综合和拓宽现有祖籍国与离散族裔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强调该领域现有大多数研究存在碎片化、个案研究倾向和非理论化的现象,指出在这一领域进行比较和理论化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可行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本文首先描述了所考察祖籍国与离散族裔关系现象的范围,评论了此领域研究的各层次的文献,之后讨论了《政治地理》杂志2014年第41卷"祖籍国与离散族裔关系"专栏对这一领域作出的贡献,并指出未来的研究议题,包括比较的视角、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关于政策扩散理论的争论、治理以及规范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伦理学?康德早就指出,全部哲学要回答三个最基本问题:1.我知道什么?2.我应该做什么?3.我应该期望什么?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是形而上学;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是神学,而回答第二个问题的任务就落在了伦理学的肩上。对这第二个问题,萨特作了自己的回答:“我要行动”。怎样行动?“自由地行动”。为什么“自由地”?因为“我被判决为自由”。  相似文献   

16.
这是巴恩斯英译本《存在与虚无》一书的附录,是对该书若干特别术语的解释。所列的特别术语有两类:一是萨特自己创造的专门术语,一是他赋予特殊含义的普通词汇。释义中所有的直接引语都是从《存在与虚无》中来。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与欧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对外直接投资,亦称国际直接投资,是指在本国范围以外组织与发展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以寻求将自身的优势同外国的要素投入结合起来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资本输出行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规律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上,日本与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相径庭,提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拟就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欧美国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是萨特诞辰一百周年,想写点关于萨特的东西。偶然看到《书屋》杂志1998年第2期有柳鸣九先生的一篇文章《萨特的永恒价值何在》(下称柳文),我正好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看了柳文后,觉得可以商榷的地方还不少,愿意结合该文,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柳先生是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对萨特的评价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这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从萨特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来说,他对我们的价值今天看来还在于,他主要是作为一个文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更不是政治家。”在将萨特的文学与哲学作这种比较时,柳先生的论据是:“与他在20世纪文学史上所占有的…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一体化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政治合作现象,是民族国家把部分主权让渡给超国家机构,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使一些特定领域拥有超国家管辖权的一个渐进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创新与制度化是欧洲地区合作"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制度设置及其决策机制就是欧盟运转的核心。然而,由于欧盟"超国家"与"政治体系"的双重属性,影响着研究者切入政策制定及决策的研究视角,加之欧盟的决策制度与机制不断变迁,致使其研究成为最为繁杂的一个议题。本文尝试梳理欧盟政策制定的现有理论与模式,在此基础上讨论建构一种综合性分析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邹琰 《法国研究》2009,(1):10-15
昆德拉的《玩笑》和萨特的《墙》都是围绕改变命运的玩笑展开。这两个来自迥然对立的意识形态的玩笑,都是人类在20世纪的命运赌博,玩笑之轻却反射出命运之重。两者体现了昆德拉和萨特对存在的终极悖谬和世界的荒诞的认识,也反映了彼此同中有异的哲学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