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语义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结构语义学》的作者格雷马斯,北大王东亮在98年一期的《外国文学》上有一段简介,原文如下:“我国学界总是把符号学尤其是法国符号学与罗兰·巴尔特的名字联在一起,而对巴尔特的同事兼好友、法国符号学的另一位大师、立陶宛裔的格雷马斯(A.J.Greimas,1917-1993),要么忽略不提,要么语焉不详。事实上,正是格雷马斯使符号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是格雷马斯创造了著名的符号学‘巴黎学派’:今天在法国操持符号学的多出自他的门下,而其代表作《结构语义学》(1966)、《意义论》(一、二卷,1970、1983)、《符号学与社…  相似文献   

2.
孙越 《法国研究》2010,(4):1-12
Greimas等巴黎学派符号学家将符号学方阵运用在分析各种符号学现象上——如语义场,客体价值交换,动元角色移位等。这些方阵在形式上可归为X型和O型,其差别来源于方阵内部逻辑结构上的改变。O型方阵具有动态性,同数学上的克莱因群具有一定亲缘关系。上述各种方阵模型反映了西方科学注重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和注重微观分析的方法论。但遗憾的是,西方式的诸方阵难以用来解释某些东方模型(如"五行")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法国作家路易-费尔迪南·塞利纳以其独特的口语写作风格在法国文坛掀起了一场革命。其代表作《茫茫黑夜漫游》被称为一部"颠覆性"的小说。这种"颠覆性"首先是由小说以口语进行创作造成的。塞利纳以口语针锋相对地攻击传统小说中的书面语,从而形成了一种语言层面的对话,使小说具有了多种声音并置的复调效果。在口语与书面语冲突的推动下,小说人物的意识更加鲜明,不同意识所代表的立场构成不同的声音,使小说复调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作者的内聚焦叙事视角赋予了人物意识以明显的独立性,使作者与人物的对话、读者与人物的对话得以实现,小说的复调效果以多维的形式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以格雷马斯的模态理论与矩阵符号学分析巴尔特的中国书写,以devoir/pouvoir/vouloir/savoir这四个助动词对巴尔特的中国阅读(lire)和中国言说(dire)的触媒作用,将巴尔特界定为一个有义务言说中国的被动承受者和无知识言说的主动发现者,同时还是有权力言说与不言说,以及本来有欲望言说,最终变成反复到有义务言说的言说者。虽然巴尔特从知识主体向欲望主体动摇,并最终在中国文本中湮灭了其主体书写欲望,但是,他的书写将作者与中国文本都定位为一个言语活动的对象,以中性读者的身份进入中国文本的语义场,策略性地取消了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话语的预定指向性对于中国文本的潜在规约。  相似文献   

5.
周婷 《法国研究》2012,(1):56-59
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很少出现人物的对话以及独白。小说中人物的集体失语也构成了这位作家一个鲜明的创作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失语的分析分类,从而更好地梳理它与作家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其他主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很少出现人物的对话以及独白。小说中人物的集体失语也构成了这位作家一个鲜明的创作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失语的分析分类,从而更好地梳理它与作家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其他主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7年,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在法国《批评》杂志上发表题为《巴赫金:词语、对话与小说》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intertextualité),用以阐释和修正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次年,她在克吕尼举行的"语言学与文学"研讨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文本的结构化问题》的论文,再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但不再涉及巴赫金,而是更加独立地论述了互文性机制.这两篇论文不久就分别收入了克里斯特瓦的理论专著《符号学--符号分析研究》①和"如是"小组的集体论文集《整体理论》②,从此成为广义互文性理论的奠基性文章.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部由清末士大夫以法语写作的小说,《黄衫客传奇》借鉴了中国传统文体的写作技巧,对《霍小玉传》这个经典的中国故事加以改编,将其介绍给法语世界。在人物新诠方面,小说采取自中国戏曲中总结出的"分裂"之法塑造了具有多构性特征的人物;在本事改写方面,小说吸收传统小说中的幻梦书写资源,将原作中的因果轮回情节模式转为一出心灵悲剧;在文体创新方面,分别自古典白话小说和小品文中撷取精华,形成独特的破体叙事风格。在对中国传统文体写作技巧的融合与创化中,小说完成了民族形象自塑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韩国学的概念及其课题 韩国学(Koreanology)是关于韩国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各领域的综合研究,以阐明"韩国"的性质为目的."韩国学"一词在现实中经常被使用,但对其学术定义实际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免签问题是俄欧对话中的重要议题,从2002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如今,俄欧在这一问题上陷入僵局,竟成了影响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免签对于俄欧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的前景如何?借鉴符号学的分析范式,将"免签"视为能指,其所指为"可以自由出入欧洲的资格"。从这一角度切入,可以发现,在关于这一问题的对话过程中,俄欧之间其实形成了一种"欧盟/审核者—俄罗斯/申请人"的关系。欧盟以"承诺"为手段,使俄罗斯不断向其所立的标准靠拢。由于在显性标准之外还有一套俄罗斯永远无法达到的隐性标准,因此,俄罗斯终究不会获得欧盟的免签——俄罗斯成不了欧盟心中的欧洲人。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中的敬语被普遍认为是"尊重他人"的表达形式,通过敬语的使用,可以区分对话双方的上下、亲疏远近、内外关系,也可以表现场面的郑重。现代敬语中已有很多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和研究,但是,敬语所表达的并不仅限于此,它还可以表现说话人自身的"品位"。文章在对有关先行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以近年来播放的日剧中人物的对话为例,通过对不同人物使用敬语情况的考察分析,发现敬语在表现说话人自身较高的品位和良好的涵养或是显示其身份和社会地位上确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西欧、美国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中"俄罗斯研究"(Russian studies)的地位。探讨"俄罗斯研究"学术共同体在一些学科中相对稳定的原因,以及其他学科对俄罗斯关注的局限性。观察西方"俄罗斯研究"学界与俄罗斯社会科学界的关系,并探讨西方"俄罗斯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简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妍 《法国研究》2003,(1):198-203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所有涉及这个问题的著作都赞同它们之间有莫大的关联。最明显的表现是 ,它们有着一部分相同的学术渊源、研究方法和术语。因此 ,可以把它们作为同一类分析方法。但是 ,符号学的眼界是历史的 ,采取更为相对论的立场 ,而结构主义倾向于普遍主义 ,坚持共时的系统观 ;叙事学的研究对象较为明确 ,方法上则兼具前二者的特点。叙事学是对文学文本尤其是叙述文本进行结构 -语法分析的研究模式。叙事学成功地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叙事结构 ,它告诉我们故事的形成机制 ;二是叙事主体 ,它告…  相似文献   

14.
《陈述的形式配置》是本维尼斯特关于陈述理论的一篇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本维尼斯特明晰地阐释了关于陈述的定义、前提、特征以及其实现的框架结构的思考,并在文末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特别指出关于书面陈述中的复杂话语形式还有待作进一步地分析。本文即从此处入手,运用本维尼斯特的陈述和对话结构的理论,试图按照书面陈述中的陈述层面、陈述对象、对话结构的实现形式的不同来重新梳理小说中的对话结构,同时针对小说对话模式中陈述行为指示词"XX说"的缺省现象,运用本维尼斯特陈述理论中的"参照指涉"概念,来对小说叙事变革过程中叙事者逐渐隐身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周婷 《法国研究》2010,(4):55-58
《夜巡》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写下的一部新寓言小说。这部小说具有莫迪亚诺早期作品的典型风格,即现实与臆想的糅合与叠加。本文将从小说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入手,结合作家的成长经历、二战背景和法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思潮来分析探究作家对这部小说的基本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6.
法国作家罗曼·加里1956年发表的小说《天根》,获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法国评论界誉为第一部"生态小说"。加里通过小说主人公保护大象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文精神的衰败表达出自己的隐忧。《天根》记录了加里关于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物种之间关系的思考,表现出超前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巴尔扎克式小说的终结:故事、人物的瓦解传统小说的基础是引人入胜的故事、跌岩起伏的情节、丰富鲜明的人物性格以及深刻感人的主题寓义。拉法叶特夫人(Mme De La Fayette,1634—1693)的《克菜芙公主》代表了法国这一类小说最初的重大成就。尔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相继问世使它登峰造极。所以,传统小说又称“巴尔扎克式”的小说。罗伯—格里耶认为,巴尔扎克式小说随资产阶级的胜利而达到极盛。然而,二十世纪的世界和十九世纪已经迥然不同;人们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认识都起了重大变化。“上世纪的小说创作在当时是生机勃勃的,而在今天,它只剩下一副空洞的程式,只会对那令人讨厌的模仿有用。”米歇尔·布托尔也指出,在一个不断演变的世界里,旧的小说技巧已不再适合表现“人与世界的新型关系”了,小说领域必须进行“激烈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韩国的"中国学"与中国的"韩国学"的研究趋势比较为讨论内容。与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的"中国学"一样,中国的"韩国学"也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界的新兴学科的分支。在韩国,"中国学"已经作为最重要的地域研究分支得到巩固。在中国,"韩国学"虽不能与美国学或日本学等相比,但也正成为重要的地域学分支。这不仅是两国发展趋势的反映,也是两国学术交流的发展趋势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了韩中两国相互关系的发展,而且在两国学术上也具有开始从与过去确实不同的角度认识关于对方重要性的意义。两国这种关于对方国家的研究,与民众文化的相互交流一起,促进了两国人民关于对方国家的理解,扩大共有知识,对长期的新的文化特性的构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赋予在短短20多年时间内出现的研究成果的特性以过于特殊化的意义。一定要利用这些分析现在的研究趋势与解决将来的问题点的资料的研究分析。然而,有必要对目前在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体制和研究成果的偏重性与偏差的问题予以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年(明治四○年)夏目漱石创作了小说《虞美人草》,女主人公藤尾因为要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选择结婚对象而最终死去。小森阳一先生将她的死归结为"同《明治民法》再次强化的近代家父长制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体系全体为敌,因此漱石不得不杀掉了她。……漱石通过以后的小说,从女性的侧面不断质问近代家父长制对家族的压抑。"① 漱石于大正元年(一九一二年)至大正二年发表的小说《行人》通过让"叙述者"二郎诉说一郎和阿直的故事,反映了高尚的近代知识分子一郎的苦恼、焦躁与不安。在深刻刻画一郎  相似文献   

20.
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系的大江健三郎,在写作过程中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研究界目前对大江健三郎的"法国师承"脉络梳理主要集中在萨特、罗曼·加里等作家,对塞利纳的探讨则尚未多见。但是,大江健三郎本人却多次公开地提出塞利纳对自身文学创作甚至个人生活的影响。塞利纳战争三部曲之一《轻快舞》被作为小说元素引入大江健三郎的《静静的生活》,大江健三郎通过人物设定、引用与评论等方式使两个文本呈现出显性的互文关系;大江健三郎对于塞利纳"卑贱书写"方式的模仿,则使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具有了更为深层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