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世奇 《实践》2015,(1):55
<正>近年来,许多省市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转换角色,以百姓视角开展"接地气、谙民情"民生体验活动,换位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查找自身"四风"问题,提出改进管理服务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明清时期挂在河南  相似文献   

2.
《求是》2014,(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召开了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会上,他给大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此勉励基层干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们深切感受到他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和对基层干部的关爱,对"官"与"民"的关系也多了一层思考。作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荷泽考察时,他给陪同的市、县委书记念了一副楹联,内容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接着,习近平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这副楹联,凝结着自古以来开明人士对"官民"内涵的思考与判  相似文献   

4.
正"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这副"官德"名联,源自河南内乡古县衙三省堂。对联以朴素和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得与失、荣  相似文献   

5.
为官概说     
叶灵 《前线》2014,(12):110-115
<正>中国的官文化源远流长。在我们目前可追溯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共出现了4000个左右的单字,其中就有"官"字。几千年来,官员的一举一动和官场的风气、生存状态更是一直伴随并影响着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和走向。为什么会有官?什么样的官是好官?官员的职责是什么?先贤哲人的思考闪烁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厘清这些问题、扬弃地继承先哲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几千年来,老百姓习惯于把德才兼备、为民办实事的优秀领导者誉之为好官。其实,中华民族的文字博大精深,是浓缩的道,是世界语言符号中最神奇、最美妙的艺术。"官"字本身就被赋予了深厚高尚的文化底蕴。"官"的上半部分是一杆秤,它表示为"官"者办事要公正公平。下半部分有两个"口",可以理解为,上"口"代表领导,下"口"代表下属或群众。上下两"口"由一"竖"紧密相连,意思是说,下"口"向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这话不仅切中要害,更需为官者要警醒。"官架"与"身价"虽字义不同,却有着因果关系。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引领作风建设的导向。如果扑下身子,放下"官架",在老百姓中自然就会有"身价"。相反,如果自以为是,习惯端着"官架",就会在群众心里很"掉价",自然也就没了"身价"。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1-31
正焦裕禄不仅是一位带领群众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大灾害的共产党人的楷模,也是一位铁腕反腐、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的好干部。铁腕反腐有一次,兰考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在下乡检查中,发现一名生产队长"贪污自肥",该队长利用职务之便,偷了1.2万块砖、9000片瓦、32棵树,盖了3间瓦房。此外,还偷了920斤麦种。当时正值灾荒之年,接到情况反映后,焦裕禄做了长长的批示,称之为"天灾之外的人祸"。在河南省档案馆,至今存有当年焦裕禄的批示手稿:"……这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时,给市委和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河南省内乡县县衙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  相似文献   

10.
白杨林 《奋斗》2014,(2):59-5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11.
宋明晏 《前线》2016,(4):92-93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山东省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讲到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悬挂在河南省内乡县老县衙"三省堂"的一副对联,撰联者为清康熙年间的内乡知县高以永。习近平总书记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12.
王晓河 《前线》2014,(5):114-114
<正>一个人,当上官不易,当个好官不易,当个有作为的官更不易。一个干部脱颖而出,不仅要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还要公开公示,得到群众的认可,百里挑一也非罕事。很容易就当上了官,恐怕不是正道,难得长久。当了官,也并非坐上"铁交椅"、颐指气使当老爷。正如河北梆子《辕门斩子》中杨六郎所唱:"戴乌纱好一似愁人的帽,穿蟒袍又好似坐狱牢。"虽有些极端,但说明了老老实实守规矩的道理。要说不易,  相似文献   

13.
摒弃官气     
<正>夜读党史,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这是最低级的趣味。"语实意深,发人深省。"官气"者,官僚之气也。一些干部随着官位的升高,往往"官气"也越来越大。在他们的心中,当官要有官样,出门需"宝马香车",说话得拿腔拿调,下基层当前呼后拥,总之衣食住行都得高人一等,仿佛这才像官,才有尊严有地位。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讲话打官腔。跟群众讲话  相似文献   

14.
<正>开国中将、原总政副主任、成都军区政委徐立清不仅善于做政治工作,而且也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毛泽东曾称赞徐立清抗战时期在新四旅干得很有成绩,彭德怀表扬徐立清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员和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在徐立清的一生中,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官,不考虑个人的地位和待遇。徐立清建国后曾"让级"、"让衔"、"让位",让正兵团职、上将军衔、军委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在全军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5.
沈小平 《实践》2014,(3):56
<正>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内有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幅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对联以浅显、朴实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官民之间唇齿相依、舟水难分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菏泽市考察期间,曾给菏泽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念了这副对联。可以看出,总书记引用这一对联的用意,就是告诫各级党员干部: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因为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所向更珍贵持久。沉湎于"自我设计",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受苦的是百姓,受害的是党,最后受伤受罪的可能还是自己。  相似文献   

16.
<正>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和价值追求决定了共产党不是攫取权力而自肥的政治集团,腐败是共产党的死敌,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腐败分子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大搞非组织政治活动,破坏了党的团结统一;任人唯亲,  相似文献   

17.
<正>都说中国过去是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官本位国家,但在与官吏有关的150多条汉语成语中,像"官清似水""官清毡冷""官清法正""居官守法""因任授官""官法如炉""量能授官"等正面形容官吏形象的才20多条,其他竟然都是负面内容。大体可分如下六类:一是认为官吏大都以权谋私。如"官报私仇""滥官污吏""卖官鬻爵""买爵贩官""卖官鬻狱""升官发财""赃官污吏"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人各有好。领导干部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工作之余有自己的心爱之物或个人喜好,也在情理之中,不能因为当了官就连个人的爱好也都抛弃。明末散文家张岱说得好:"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就拿打高尔夫来说,其不过是一项体育运动,领导喜好之本无对错之分,但如果"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就违反了党  相似文献   

19.
正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官"念,在思想深处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自觉修好"三心",真正当好"老百姓的官"。  相似文献   

20.
<正>前段时间,"网红"书记陈行甲"低调"辞职的消息引起热议,用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能当个县委书记已是祖坟冒青烟,官当到多大算是大?以我这点底子,能当这么大的官,太够了。"陈行甲不求官有多大,只求岗能匹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在干部选任时所能够考察到的资料信息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