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着重生活建设轻生产建设、重试点村建设轻非试点村建设、重政府职能发挥轻农民主体作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生活建设与生产建设、建设新农村与建设新村庄、试点村与非试点村、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及涉农资金归口管理与统筹使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统筹城乡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新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谢扬 《新视野》2006,(4):10-12
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落实逐步形成的一系列“重农政策”,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断裂、城乡断裂。城镇化是“十五”期间提出的战略,完善的中国城镇化战略应包括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城镇化的思路密不可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中部和东北地区。解决机制问题是建设新农村始终要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谷红 《党史文苑》2006,(10):72-7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力度;尊重农民的意愿;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对我国"三农"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和阐述,提出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方略、"两个趋向"的新论断、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关键环节等重要思想,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龚齐珍  杨艳萍 《求实》2006,(5):93-9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战略决策。当前,我们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好建设资金主要从那里来的问题;二是要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解决好以谁为建设主体的问题;三是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解决好怎样建设的问题,从而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由于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内涵丰富,要求很高,笔者认为,在建设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几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概括和总结,对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作前瞻分析,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连市政府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等方面,肩负起应承担的责任,在具体做法上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抛开其中的地方个性特征则可以看到:如何处理好政府好政府主导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则是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府责任”这个重大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全球公司公民语境下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建设涵盖"更复杂、更严格、更突出"的基本内容;公司社会责任的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清晰呈现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建设的路径:重构即创新设计一条既具有经济合理性又能体现一国路径依赖特征的治理结构,以实现包括政府部门特别是东道国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三农”问题更多新的时代内涵。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推进"三农"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三农"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任务、必要手段和重要内容.文章从"三农"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农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三个方面分析它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并根据我国"三农"信息化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斐  康松 《求实》2006,(2):83-8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对策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识、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扎实稳步地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跨越式发展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系统性和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政府主导性和农民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带领农牧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和重要责任,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牧区各项政策及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关系着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马庆钰 《新视野》2007,(3):10-12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为保证这个宏伟图景能够实现,要求政府管理者要站在全局高度,采取系统推进策略,将有关的工作做正确、做充分、做扎实。目前值得关注和着手处理的问题包括:确立更加微观的目标和标准;在精细核查基础上制定建设规划;实施实事求是的财政投资规划;调整公共救济对相对人的资助方式;将以工代赈用于农村建设;实施以城带乡的人才政策;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的全程监督;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法规条例;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培训新农村建设基层骨干。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题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德良  熊文辉 《求实》2006,(9):89-9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把解决未来较长时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题与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关系结合起来,更加可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三农”问题逐渐突出,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国后,我国农业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农民和农村问题由于结构和体制的原因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要不断改革户口制度、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干部和农民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0,(10)
<正>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力企业在加快自身建设的基础上,要不断推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为新农村提供电力保障是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电力企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电力的综合利用,可为发展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用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重中之重.化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三农"问题,一要使农业与国际接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置农业发展的终端于国际市场;二要着眼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要多途径地全面地促进农民的现代化;四要在"三农"视阈外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