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艳儿 《湘潮》2004,(3):7-10
24年前,也就是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构成刘少奇冤案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他在1949年的“天津讲话”,即他的“剥削有功”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思考 ,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 ,以全心全意为中国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本手段 ,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为根本保证 ,生动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刘少奇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思考 ,凝聚了他的思想精华 ,展示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理想、情怀、品格。学习和研究刘少奇的这一思想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科学论断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艳儿 《党史纵览》2004,(1):38-42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刘少奇冤案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他1949年的"天津讲话",是他的"剥削有功"论.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的指导方针。依据小平同志的论述,道路问题是这一指导方针的基本内容之一。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道路,就不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末,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呢?最近,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同志的新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后,深切地感到,小平同志对这条道路的总体构想,作了深刻的论述。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他在同日本朋友的一次谈话中,就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汤杰 《世纪桥》2010,(19):13-14
刘少奇在建设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农村合作社这一经济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后他撰写了大量的文稿来阐述农村合作社的性质、功能、目的、意义等,概括来讲主要有:合作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具有"两大历史使命";合作社是经济上组织农民的"枢纽";发展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关键";使合作社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制度"等。刘少奇的这些思想对当时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6.
艳儿 《广东党史》2003,(5):16-20
23年前,也就是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 “文革”中刘少奇1949年的“天津讲话”曾被指责为鼓吹“剥削有功”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冤案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他的“天津讲话”,是他的“剥削有功”论。那么,这篇讲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北平天津解放后,刘少奇以女婿的身份到北平西城旧刑部街32号拜见岳父母。王光英送了一条围巾给他,也介绍了天津工商界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陈毅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代表之一。他一生光明磊落 ,坦荡无私 ,爱憎分明。他文武兼备 ,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政治、军事、外交经验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 ,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19年他远涉重洋 ,到法国勤工俭学 ,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一五四运动前后 ,在神州大地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其目的是“学习新思想、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在五四浪潮的冲击下 ,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广为传播 ,思想界发生各种争鸣 ,中国究竟向何处去 ?到底走什么道路 ?各派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李宗彦 《新湘评论》2014,(13):49-49
据刘少奇秘书回忆,有一次在家里,工作人员向刘少奇报告工作,喊了一声委员长,刘少奇不搭理,等叫到第三声“委员长”时,刘少奇说“以后不要这样叫了,叫同志多顺口啊!”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刘少奇担任多个要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称呼他“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在长沙读中学的时候,非常崇拜孙中山、黄兴和蔡锷,决心效法他们,走武力救国的道路。于是,他毅然中止了在驻省宁乡中学的学业,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习武。刘少奇是什么时候在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的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在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丰碑上镌刻着他光辉的业绩。本文拟对刘少奇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重大贡献作一回顾,作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这位奠基者和开拓者的缅怀和纪念。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为何被打倒? “文革”开始前夕,刘少奇在探索中国如何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问题的过程中,同毛泽东发生了尖锐的意见分歧。 刘少奇认为,当时农村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矛盾,而是“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毛泽东认为。这是非马克思主叉的。 刘少奇不同意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提法,毛泽东认为这是在槁“独立王国”。 刘少奇主持中央会议通过的“5.16”通知,锋芒直指他自己。 “炮打司令部”虽然未点名,但时人都明白所指是谁。 多少事,人力难挽。事态发展,并非毛泽东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1919年春,刘少奇在长沙私立育才中学以毕业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取得毕业文凭。这年夏天刘少奇来到北京,当时五四运动已经爆发。到北京后,他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集会和示威活动,思想震动极大,更使他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这期间,刘少奇投考了北京大学和一所军事学校,均被录取。进北京大学当然符合刘少奇的心愿,但因学费昂贵未能入学,而免费的军事学校也因种种原因未去就读。五四运动爆发以后,许多爱国青年受新思潮的影响,向往民主科学,欲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这一时期,全国各地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据统计,从1919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普通的老干部家庭,也是一个不寻常的老革命家庭。在西间屋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已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半身像,这是1980年,老人在应邀参加刘少奇同志追悼会时,王光美夫人送给他的。这位老人在革命生涯中,与少奇同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刘少奇同志的老卫士长、太原重机厂已故的离休干部李常有。  相似文献   

15.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刘少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 ,可分两大部分来阐述 ,一是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和理论 ;二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一 )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科学构想1 .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并把它作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比较长的、不可逾越的、相对独立的历史阶段。刘少奇预计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搞新民主主义 ,第二步是搞社会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阶段 ,经过长期努力 ,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以便稳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指出 :“我们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将向何处去?这是我党领导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刘少奇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根据党内分工担任中央工委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为接管全国政权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进行了各项准备,因而他对这个问题早就殚心思考过,并形成了一整套设想。  相似文献   

17.
王刚 《党的文献》2019,(1):8-12
正11月23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刘少奇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刘少奇同志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这里主要是通过对刘少奇同志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缅怀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光辉思想和崇高品格。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的典范——刘少奇——陈绍畴同志访谈录本刊记者木木今年是刘少奇同志诞辰百年,为了向读者介绍、宣传少奇同志,8月30日,本刊记者拜访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绍畴同志。他原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副组长,从事刘少奇研究已达16年,是全国闻名的专...  相似文献   

19.
常红利 《世纪桥》2010,(11):67-67,75
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做出了伟大探讨和思想贡献。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构想,强调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合中国特殊的国情,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应着重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共同富裕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这样的构想:“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构想对我们“后发展”的贫困地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一、“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不渝地追求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党领导全国人民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