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关系着重体现在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与规制、双方的合作与竞争以及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等三个方面.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应当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政府主导原则、职责明确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具体途径选择则主要包括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合作力度、政府部门给予非政府组织以平等的地位、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互信建设以及改变中国非政府组织领域中存在的行政化倾向等.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7,(2):97-102
我国草根NGO联盟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环保领域,经历专业化联盟、非常态下的异质性联盟以及常规化联盟阶段,草根NGO结盟是草根NGO获取可持续性资源的一种策略选择,它可以实现公益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本文基于华夏公益联盟实践中的几个跨区域性公益项目,尝试探索草根NGO联盟存在的几种资源共享模式,研究发现草根NGO联盟存在支持型资源共享模式、互补型资源共享模式、联动型(或增殖型)资源共享模式等三种资源共享模式,其中,联动型(或增殖型)资源共享模式还包括公益产业链型、资源辐射型、关键性资源驱动型等三种类型。理清草根NGO联盟的资源共享模式,有利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草根NGO与政府存在合作与非合作的两种关系。在我国,一般认为政府倾向于对草根NGO采取抑制、打压、取缔等多种方式限制其发展。但现实中依然有一些草根NGO与政府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现有文献认为,相互间的信任、资源依赖以及组织功能是影响草根NGO与政府之间的合作的关键。温州"公益圈"草根NGO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对以上因素进行了验证。由此我们发现,相对于组织信任、资源依赖和组织功能,草根NGO负责人与政府部门主管官员的个人人际信任在草根NGO与政府合作中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2)
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是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有非政府性、公益性、以环境保护为主旨的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社会各界对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组织自身在利益的博弈中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必须改善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生存的法制环境,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培育志愿精神,提升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实力,才能促进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行“多向-交互式”沟通是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的关键环节。在中国治理场景中,草根NGO能否以及如何促进沟通效能提升?本研究以垃圾焚烧风险沟通为视窗,基于对六家草根NGO的长期追踪,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法揭示了其提升环境风险沟通效能的“环式理论逻辑”,即:认知引导机制、政策保障机制、能力支撑机制及反馈激励机制促使NGO选择“撬动对话”这一沟通策略,通过平衡主体、激发意愿、优化内容、拓展空间四个维度的努力推动利益相关方坦诚对话,进而生产出情感、组织、言说、合作四类秩序。秩序的稳定运转将促使风险沟通效能在信息展示、意见交换、弥合分歧、推进合作等四个层次获得提升,并反哺于策略塑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情境拓展进一步凝练四个理论命题,实现对逻辑框架的深度解读。本研究一方面推动了“对话理论”的本土化和操作化,丰富风险沟通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刻理解风险场景中草根NGO的角色及政社关系,为构建环境风险治理共同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虞维华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32-39,93-94
从"公共组织间关系"的角度研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政府间关系"视角的一种部分超越,因此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将非政府组织作为同质性的整体进行研究,忽视了非政府组织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从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资源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不同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关系类型,认为非政府组织在获得资源的途径方面具有结构性的差异;因此,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结构性的差异;非政府组织对于政府资金支持的依赖关系并不必然导致其自主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邹慧君 《行政论坛》2010,17(5):69-72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是大势所趋,但现实中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影响着两者合作关系的建构,即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人身依附性,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相时平等的地位支撑;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不够,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撑;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不受政府重视,决定了两者合作缺乏协调机制支撑;非政府组织自身不足,决定了其参与两者合作缺乏坚实的能力支撑。对此,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非政府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合作能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合作,建立共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0)
本文在嵌入性理论的基础上,以南京市N机构为个案,研究非政府组织在社区中的发展历程,非政府组织嵌入的过程不仅包括机构与社区各主体之间的长期互动,使得机构的使命和目标能够融入社区系统,也包括工作人员在认知和关系网络方面的冲突矛盾与策略调整。本文指出,非政府组织在嵌入社区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挑战,嵌入的过程本身就是社区关系网络重构的过程,嵌入性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张力。  相似文献   

9.
李卫华 《理论探讨》2008,(2):157-16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非政府组织也逐渐发展并日益在公共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管理的法律地位可归纳为:以行政主体地位代表国家或人民履行公共管理职权,或者以相对人或相关人地位享有或行使针对国家的权利.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较晚,相应的文化环境和制度背景还不健全,行政管理体制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参与空间,从而制约了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管理.因而,可以通过由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完成公共行政职能,建立公益救济,尤其是公益诉讼制度,培育非政府组织的自治能力和参与能力.建设公民法律文化等途径建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并迅速传播,致使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内的权力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并由此凸显出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地位。在此背景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不可避免地卷入多元博弈的格局,而治理亦必然成为双方关系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为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但它也可能成为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进行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的工具,可能引发刑事违法犯罪、诱发群体性事件、传播不良社会思潮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非常重要,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揭示政府声誉和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者以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和志愿者为抽样对象,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为背景,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声誉、政府能力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能力比政府声誉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能否树立良好的声誉、培养较高的能力对政府部门获得非政府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制度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赵平安  高猛 《行政论坛》2009,16(3):57-61
从建构主义出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双向建构中生成的.逻辑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总是不断地从对抗走向统一,趋向由不良的结构螺旋上升为良性结构.由于现代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政府公共事务"不可治理性"的增强,以及资源的"外部限制"与"外部依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只能改变原有认知,在合作中寻求发展.现实中,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主要有非对称依赖模式、符号工具模式和合作伙伴模式三种.虽然目前双方的合作关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只要双方在公共利益的指引下坚持双向沟通、反思抽象、内外协调、积极行动,就能够在"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螺旋发展中不断接近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治理理论其关键的一点在于政府开始与公民社会联手对公共生活进行管理和干预.它打破了以往市场与经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传统二分法思维定势,通过授权与分权的形式完成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而非政府组织作为改革开放后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言人,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开始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开始发展与壮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成功实践.其成功的具体表现是:参与时间较长,参与组织多且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参与行动是自发的.妇女非政府组织成功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原因是:妇女非政府组织体系合理并有参与公共决策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国家与妇女非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妇女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公共决策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积极作用,需建立公权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之阃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唐梓翔  赵成军 《学理论》2013,(12):81-82,97
和谐社会的提出,把社会建设第一次提高到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同样的高度,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由原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并要求政府职能由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是政府和市场的重要补充,而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却明显滞后。通过对北京工友之家案例的分析,将探究我国非政府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非政府组织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晓冬 《学理论》2013,(4):61-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非政府组织,在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理、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李凤琴 《理论探索》2011,(5):117-120
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来解释,政府与NGO的合作存在着高度资源依赖的关系:政府对NGO提供公共服务的依赖,NGO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依赖。实践说明,政府与NGO合作是建立在各自拥有资源相互依赖基础上的有效合作,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政府与NGO关系的良性发展。但在现实中,政府对NGO的公共服务依赖还是很有限的,是一种非对称性的依赖,理想模式应该是平等的相互依赖关系,即政府与NGO都基于公共服务的目标,相互依赖对方的资源,满足服务接受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危机中,非政府组织应该发挥参与、中介、预警、监督和服务功能,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严重的功能缺位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企业缺乏良性互动,公民社会发展不充分,其自身发展面临困境,制约了功能的发挥.当前,应该通过构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非政府组织与企业的积极合作及加强公民社会文化建设和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组织由于外部原因和自身局限面临着发展困境。本文尝试构建一套八维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立足于云南省草根非营利组织的调查资料,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并根据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对我国草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