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向阳 《湘潮》2012,(1):48-48
近来,有媒体报道,说“全国政协原委员文强是毛泽东表弟”、“毛泽东的母亲与文强的父亲是亲兄妹”。果真如此吗?要弄清楚这个关系,还得从湘乡文姓由四川迁江西之始祖文时(春元)说起。  相似文献   

2.
唐春元 《学习导报》2013,(11):39-40
中共“一大”后,各地相继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毛泽东任湖南分部主任。他按照中央部署,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领导工人运动方面,先后几次到湖南与江西交界的小镇安源考察。从当时情况来看,安源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小镇,但那里却有一个大型煤矿,是中国产业工人集聚的地方。毛泽东第一次到安源,是在1921年12月。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有过许多第一次经历,而且这些“第一次”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久远的影响、,正是他的这些“第一次”,才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历史改变了发展方向。为纪念毛泽东120周年诞辰,我们特在“红色记忆”栏目中选载中共党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毛泽东的81个第一...  相似文献   

4.
道是无情却有情──毛泽东与胡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毛泽东借批判俞平伯所著《红楼梦研究》,发动了“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的斗争。毛泽东是胡适的学生,学生批判老师,似乎不近人情。但如果从政治和党派的角度来考察,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毛泽东曾说过:“吾人唯有主义之争,而无私人之争。主义之争,出于不得不争,所争者主义,非私人也。私人之争,世亦多有,则大概是可以相让的”,所以,毛泽东发动的“批胡”运动,盖源于主义之相差,而非不近人情。事实上,毛泽东一生都没有忘记胡适对他的教导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30年代,毛泽东说,胡适“一时…  相似文献   

5.
《党史天地》2007,(8):31-32
林彪怀疑“红旗打多久” 毛泽东指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 红四军“九大”结束后的第三天,就是1930年元旦,全军高高兴兴过新年。一纵司令员林彪提笔给毛泽东和陈毅写信,信的内容除向他们俩人祝贺新年外,还建议新前委召开一个扩大会。前委的同志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也希望大家对他多批评、帮助,使他有较快进步,信是由通讯员送前委机关的。陈毅收信后,很快给林彪复信,予以鼓励,同时对缺点、错误提出了中肯批评。毛泽东不在机关,信经过前委秘书冯文彬转交。冯文彬又将信交警卫员陈昌奉,由陈昌奉转交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周海滨  聂力 《学习导报》2011,(20):38-38
对十大元帅,毛泽东基本上都有过评价。比如他评价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他评价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历史伟人和新中国开国领袖的毛泽东,对于人才特别看重。在他的心目中,所谓人才者,是既有德又有才者;谓之“德才兼备”者,谓之“贤者”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下,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就培育和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德才兼备的高级干部,新中国一诞生,他们就离开硝烟弥漫的战场,英姿勃勃、昂首阔步地走上了建设新中国的各个重要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8.
某报刊发《建国后毛泽东几项重要军事战略举措》一文,其中说:“在毛泽东关怀下,空军从无到有,不到4年就拥有3000多架飞机,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鸣惊人。”近几年来,一些电视剧也有这两个提法。探寻历史,“从无到有”、“一鸣惊人”的观点与空军建设和成长事实不符。毛泽东本人也不主张空军入朝作战要“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2,(8):26-27
“文革”十年,中国经历了一场深重的灾难。“四人帮”的倒台,让从梦魇中醒来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也充满了期待。然而,中国要前进,就必须打破把毛泽东的话作为判断一切是非标准的神学信条,也就是说必须打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10.
郭玉海 《当代贵州》2011,(25):70-70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充电”。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目不读。”就当今的发展形势而言,读书应该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大事。但是,读什么书?这需要我们进行“过滤”和筛选。我认为,读书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11.
一、纪念毛泽东学习毛泽东这个问题我想讲两点认识: 第一,要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要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是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来的。在全党批判了“两个凡是”之后,开始纠正“左”的错误,当时,社会上有一小部分人,产生了另一种思想倾向,即夸大毛泽东的错误,甚至全盘否定。因此,邓小平同志郑重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小平同志鲜明指出:“回想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可能到  相似文献   

12.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儒家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人们一般把慎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其实,慎独,关键是一个“独”字。“独”,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郑玄的“闲居”之说;二是朱熹“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三是《五行》传文“独立性(个性)”,即“舍体”,内心的意志、意念。笔者倾向于第三种。  相似文献   

13.
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上卷第241页第1段中有一段表述说:“报告(指1928年5月2日毛泽东以四军军委书记名义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者)还提出应建立湘赣边界特委,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用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去造就湘赣两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①。这段表述是根据毛泽东上述“报告”第12段的有关内容演化而来,但笔者认为,这种表述与“报告”的原文本意不符。应当指出,毛泽东当年起草的这份“报告”,是反映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过程的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衣帽穿戴皆有所秉──从遗物看毛泽东的穿着个性(毛泽东遗物追踪之三)吴波文中南海静谷毛泽东有许多众人皆知的生活习惯,爱爬山、游泳,爱雪、爱梅花,爱吃辣椒、红烧肉,等等。鲜为人知的是,在穿着方面,毛泽东也有他鲜明独特的个性。这从他的遗物中清晰可见。讲究宽...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录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文章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160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12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有13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人起草的。”这与历史事实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收入的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署名罗冰的题为《(毛泽东选集)真相》的文章,诬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有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人起草的。”  相似文献   

17.
吴虞 《党建文汇》2001,(5):35-35
如今,有人称省、地(州)、县(市、区)、乡(镇)的领导干部为“父母官”,有的领导干部也喜欢自称是群众的“父母官”,甚至党报党刊有时也将这种称谓予以肯定。看来,对“父母官”这个词很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吴展团 《党课》2013,(6):102-103
据日前中国宁波网报道,宁波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写的寒假作文,在网上被疯狂转发,不到五个小时,有一万多条转发,近2000条评论。微博网友“我们1班”发微博称:“下午开始批阅寒假作业,改到一篇奇文。”作文题为《历史乱套了》,文章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说孙悟空娶白骨精生慈禧太后、董存瑞娶李时珍生毛泽东、赵本山是毛泽东的后代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排“四风”之毒、去“四风”之疾的一剂良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弘扬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对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决策科学化水平,解决当前“四风”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79年前,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仍然强调:“先做调查研究,然后才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