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8年冬,炮火连天,平津解放在即,北平已成解放军囊中之物。而接管筹备工作迫在眉睫,身处西柏坡的毛泽东自然有着自己的打算,他相中了两个人……傅作义起义后,毛泽东命林彪亲自谈判和平改编……毛泽东笑称叶剑英宣布“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的讲话“声嘶力竭”。  相似文献   

2.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魏磊陈独秀是我党历史上颇为复杂的一个人物,他在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曾启迪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对此,毛泽东曾说:“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那个时...  相似文献   

3.
王健 《湘潮》2013,(12):15-18
毛泽东是党内最早重视调查研究的倡导者,他历来把调查研究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并一以贯之。对自己的家乡韶山,毛泽东一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把那种热爱深深地融入到调查研究中。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体察乡情,他或亲自、或委托身边秘书到自己的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以对家乡个案的研究作为佐证,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1933年11月下旬的才溪乡调查.是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的社会调查。在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为我们树立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5.
<正>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注重调查研究。特别是毛泽东,他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可以说,我们党的调查研究传统和作风,是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实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据统计,在建党初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江西开展调查研究的地域涉及萍乡、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酷爱读书,而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他对名字这个人生永久符号也很注意,先后就有5位中央委员,曾被毛泽东改过名字……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爱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毛泽东自述的少年经历:“……我开始想到长沙去,听说那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当时的斯诺先生和后来的中国人并不清楚毛泽东所说的这个“他”是谁?其实,既不是徐特立,也不是杨昌济,而是鲜为人知的张有晋。遗憾的是,张老先生已于40年前驾鹤西归。今天我们只能找到他的侄儿———洛阳师专张人表副教授代言,请他讲述张老先生和毛泽东的师生之情以及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一贯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不但经常深入实际、深人群众,亲自实践,取得第一手的调查材料,而且还有许多关于调查研究的专题论述。就是在他的每篇著作中,也都随处可见他调查研究的来龙去脉。他一生中写出的许多不朽论著和对伟大事业的战略决断,都是来自他调查研究后作出的实事求是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9.
胡适与中共     
胡适曾称赞毛泽东的文章“眼光很远大”。 毛泽东希望胡适能成为连接美国朝野与中国共产党的桥梁与中介。 胡适致电毛泽东,希望中共“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党”。 1949年,胡适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登上蒋介石派来的专机飞往纽约。 1956年,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说,“胡适这个人真顽固,我们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亲家孔从周(一)吕明智1959年8月29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内为他的长女李敏完婚。席间,他向表兄王季范介绍李敏的公公──沈阳高级炮兵学校中将校长孔从周将军的个人经历、脾性和为人时,意味深长地说道:"他是个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他……"一1...  相似文献   

11.
杨开慧13岁时结识毛泽东,17岁时与他在紫禁城北海公园踏雪赏梅,19岁时以“不备嫁妆、不坐花轿、不用媒妁之言、不举行婚礼”的新方式与毛泽东结合。她的牺牲曾让毛泽东说出令人动容的8个字:“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相似文献   

12.
到中流击水──大型电视专题片《毛泽东》解说词之三陈晋毛泽东说:七级台风,在北戴河里游泳很舒服……──题记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喜好体育锻炼。他锻炼身体,比较常见的活动,一个是爬山,一个是游泳。最能展示毛泽东的意志和个性风采的,还是游泳。从韶山故居家门前...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在周恩来等陪同下,亲赴重庆与蒋进行和平谈判。一天,陪都文艺界名流邀请毛泽东去作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从容回答:“国共两党的矛盾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讲到这里,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接着慢条斯理地说:“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颗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说完,他发出一阵豪爽的笑。“那毛字又作……”不等那人问完,毛泽东便风趣地说:“我的‘毛’字可不是…  相似文献   

14.
倪洋军 《党课》2011,(20):68-69
毛泽东,一个与伟大永远连在一起的人,是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功地带领着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和他的战友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秘书将一本纸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调查工作》小册子,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见到阔别数十载的这篇文章后.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对自己调查的成果非常珍惜。他丢失《调查工作》这本小册子后,就像丢掉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想念,并多次说:“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欢,但这篇《调查工作》我是喜欢的。”  相似文献   

16.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秘书将一本纸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调查工作》小册子,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见到阔别数十载的这篇文章后.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对自己调查的成果非常珍惜。他丢失《调查工作》这本小册子后,就像丢掉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想念,并多次说:“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欢,但这篇《调查工作》我是喜欢的。”  相似文献   

17.
中山装     
《学习导报》2010,(7):50-50
毛泽东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中山装,这件衣服长76厘米,上衣两袖从腋下起全部剪开,衣服多处沽有污渍。也就是这件中山装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2,(10):30-30
毛泽东一生经典言论无数,一些话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学识,鼓舞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当然,从下面这十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毛泽东所说的这些言论并不是臆测,而是用他超凡的洞察力、深入的调查研究、缜密的分析判断,得出的合乎客观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中山装     
《新湘评论》2010,(7):50-50
毛泽东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中山装,这件衣服长76厘米,上衣两袖从腋下起全部剪开,衣服多处沽有污渍。也就是这件中山装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他不仅把调查研究看作一切工作的基础,而且把调查研究当作各级干部必须练就的基本功。毛泽东本人就是调查研究的行家和高手,他在极其繁重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亲自做过无数次深入细致的调查。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在农村专门做过十几个系统的调查。这里,我们仅从收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的几个调查报告,探寻这位历史伟人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调查研究的理论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