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认为,破解“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提高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加强对农业的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西部欠开发、欠发达地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实施农村半城镇化,是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试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三农"问题形成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农民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解决"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意旨。农民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新农村建设中应科学定位农民角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主体作用缺失的现状让人甚忧,需积极探索农民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合理路径,只有农民真正地自主性参与才会使新农村建设富有强大而持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薛永 《淮海论坛》2006,(4):31-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而农民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本调研小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运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的政策、市场的好坏、农民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责任,优化增收环境,探索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以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始终是新农村建设,其核心任务是农民增收。笔者认为,目前促进农民增收至关重要的是“改善一个关系,抓住一个根本,实现两个突破”,逐步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改善一个关系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本质上就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和矛盾。“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之中的。因此,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必须以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为基本前提。根本上说,如何在农村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农民如何以一种合适的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徐晓青 《群众》2006,(8):42-43
近几年来,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6元,比上年增加522元、增长11%。事实上,促进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9.
姚彬平 《今日浙江》2006,(19):56-5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县“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总任务和总抓手。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树立新的人本观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权益,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根本办法,也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经济增长无疑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要意义,但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手段。因此,在“三农”工…  相似文献   

10.
丁旭峰 《传承》2006,(12):21-23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人为本,发挥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的创造精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方向,也对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一战线怎么办?这是一个值得统战干部职工和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研究、探讨和实践的问题。如何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长期处于艰难“爬坡”,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困扰。原因虽然多方面,但人的因素乃是主导。我省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农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受过技能培训的不多,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不多,而且不同性别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及发展也不平衡。现有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导致了农民生产技能单一,既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要求,更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对新农民提出的新的要求。对“新农民”的认识,我们不能停留在普通的“庄稼汉”这一概念上,也不能停留在先前所推崇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这一层面上。要围绕新农村对新农民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论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但从各地的实践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不足;二是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四是民生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五是缺乏推动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矫正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坚持舆论先导,进一步凝聚新农村建设的共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三是坚持各方参与,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坚持全面进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阚满荣 《群众》2006,(7):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握好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要跳出“三农”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云亭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以“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只有做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文章,才能切实激活农村人力资源和各种要素,才能切实强化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6,(2):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三农”工作,推动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无疑是一个重要路径。但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农村地域广阔、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而言,只靠城镇化很难解决“三农”问题。不要说七八亿农村人口城镇化“化”不了,就是十三四亿人的吃饭问题也不能靠城镇化来解决。所以,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农村,关键还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确保农民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是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吴国干 《今日海南》2006,(11):30-31
农民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中心点,农民权益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农民权益保护状况虽有较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仍让人忧心。探求完善与创新农民权益的保护机制和方法,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与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民职业素质低、农业技术含量低、富余劳力转移率低、农家生活水平低的现状,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民是建设中国新农村的主体,当前中国破解“三农”困局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唯一能够担当此任的就是职业教育。因此,端正认识,积极投资,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制度,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事业建设,是提高农民及农民子弟的职业素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赵中社 《今日海南》2006,(10):32-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不仅是一个看得见的物质形态村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迅速富裕起来,在物质、精神、政治上同时有收获,既见“物”又见“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许多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真正欠缺的是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新农民。培育高素质的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也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把培育新农民这项伟大工程抓紧抓好。——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新农民培育机制。新农民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培育新农民需要新的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