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州》2015,(6)
锡赤经济带是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为主体的经济区域,结合锡赤两地经济金融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发挥金融在支持锡赤经济带发展、促进经济带产业融合方面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对切实加快锡赤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然 《前沿》2014,(23):108-110
内蒙古锡赤经济带属于我国北方主体功能区范畴,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本文从锡赤经济带生态功能区可为绿色农产品提供品质保障,锡赤经济带绿色农产品具备规模经济效应,以及锡赤经济带具备完善的绿色农产品服务体系三方面进行论证,提出锡赤经济带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的战略构想。此战略构想内涵包括:中国北方优质牧草基地、品牌化肉羊和肉牛养殖基地、中国北方草原肉驴深加工基地、现代中蒙医药基地和战略新兴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湖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长江中游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战略,但由于自身和外在的原因导致经济带内部发展水平与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目标相比差距甚远,使得湖北长江经济带事实上并没有形成实质经济体。当前湖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实施四大举措有利于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推进长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王造兰  吴欢欢 《桂海论丛》2015,31(3):129-132
2014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粤桂两地区带来新一轮重要发展机遇。深刻理解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战略背景和重要意义,科学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合作基础,借鉴参考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经验,为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钊  王舒健 《人民论坛》2014,(9):219-221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推动西部地区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尤为必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面开放的必要途径、地缘政治稳定的必要选择,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推动西部地区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尤为必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面开放的必要途径、地缘政治稳定的必要选择,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世界发达经济体的主要空间形态,是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演进,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体形态。当前城市群发展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城市群建设,切实补齐城市群发展体制机制短板,形成新时代区域经济增长强大动力源。  相似文献   

8.
正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未来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增长轴,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安徽在其中要有位有为,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并应对各方面挑战,在深入研究安徽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产业在大区域中的分工协作关系、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以及如何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等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和政策举措。一、关于安徽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立振 《桂海论丛》2009,25(4):89-93
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通过发挥其辐射作用和扩散效应,带动和拉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铸造发展动力源,是推动港北科学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求解宁杭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公约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2017,(8)
<正>加快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打造长三角新增长极已成江浙两省共识。当前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面临发展路径选择、体制机制创新、区域协同推进等三个共性课题,亟待围绕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协同共赢、民生幸福四个目标,统筹空间约束、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和宜居城市打造,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面临三大挑战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是长三角经济先发地区探索生态优先、绿色转型的重要示范,其牵涉范围广、发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分析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格局特征,发现区域内资源环境格局存在"双向梯度",即自西向东的自然资源梯度和自东向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梯度。参考相关区域发展理论,借鉴欧洲莱茵河流域经济区发展模式,从空间联系和产业联系两种视角探究了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机制。空间联系角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分别提出了"梯度推进"、"点-轴开发"和"增长极"等三种发展模型,确保长江经济带不同层级的经济体都能融入资源优化配置洪流,实现联动发展;产业联系方面从宏观角度探讨航运、旅游两大产业带动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机制,为空间联动发展机制提供补充。此外,该文还根据东中西部不同的生态环境特征提出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最后,该文基于当前一些重要科研问题与成果,对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同所有的区域经济开放、开发一样,都要依据客观规律来指导全局的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是“增长极”的规律。因为任何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地说:是城镇的聚集力与产业的聚集力。实践已经证明:这种聚集力,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发展。我国的京、津、沪等大城市,之所以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是聚集力释放的结果。武汉市每年工业生产总值大约相当于湖北7个省辖市之和。大于27个县级市的产值,就正是这种聚集…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愿景,解决政府层面的利益之争是前提,实现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是难点,加强多层面的一体化建设是基础,而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和实现更高层次的小康则是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土地作为资源和资产,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选择长江经济带22个城市进行研究,发现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地价水平的梯次递降关系,探索了不同城市等级、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的城市地价水平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客观关系,提出了应该考虑城市地价水平、发展潜力等因素合理进行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等建议,包括工业向中、上游转移,需要关注部分中小城市的房地产投资风险和部分城市的"重卖地轻实体"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结构调整不到位是造成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经济失速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必须在产业区域协同、产业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推进区域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做深做实。  相似文献   

16.
浦东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必将大大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开放与开发,长江经济带在世纪之交和21世纪,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区之一。如何抓住机遇,实行优势组合,发挥组合优势,促使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呢?本文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 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开发,是流域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结合,是以经济的自然联系与资源,区位优势互为纽带的,是沿海与腹地、内联与外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新的形势下,这种大范围区域经济开发的伟业,首要的关键就是要更新观念,用新的思路进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开放。 第一,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这就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90年代尽快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努力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形成全国城乡通开,地区交流的  相似文献   

17.
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这对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工业作为上海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支撑,理应在建设长江经济带中起着先导和载体作用。一、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技术梯度分析1、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梯度分析长江经济带七省~市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结构、区域位置、人力资源等差异,各省市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梯度。根据人均GDP、产业结构状况、人均消费水平等多项指标,八省市可以分为三级梯度。上海处于一级梯度地区,1994年人均GDP接近回.5万元,二、…  相似文献   

18.
<正>"一带一路"是中央根据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我国深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经济体加强经济合作、共谋发展提出的战略构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为主要合作内容,旨在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经济体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这一战略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地区经济必须从内陆经济走向海洋经济。《规划》的通过使得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东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核心区域,对东北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形成良性互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进展和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内陆经济互动合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作为东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雁行模式"中充当"承上启下"的中介者角色,为东亚奇迹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和制度性合作的推进,台湾的角色和地位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受其政治目标取向的影响,而无法参与东亚经济制度性一体化,从而日益显现边缘化危机。未来台湾参与东亚经济合作可以"经由两岸经济整合"和"以地区经济体身份"两条路径,而后者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