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4,(13):26-27
转型中国的司法价值观 对应于两次历史性社会转型以及第二次转型的三个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司法价值观发生了四次历史性变迁,即从为阶级斗争冲锋陷阵的政治司法价值观转变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经济司法价值观,而后再演变为为社会稳定排忧解难的社会司法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道德问题,除了加强社会成员的德性培养之外,还需要通过制度尤其是法律来解决.立法和司法是法律解决道德问题的两种重要途径.道德问题的立法解决,是将道德适度转化为法律,实现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制度化,强化道德约束力,引导社会成员崇德向善;道德问题的司法解决,是通过司法的救济机制,倡导合道德行为,抑制非道德行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法和司法双管齐下,能够整合多元价值,协调利益冲突,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增强道德认同,构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同时,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又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苏玉超  黄红发 《前沿》2014,(19):19-25
核心价值观虽然具有社会制度本质性,但其建设方法和路径具有可借鉴性。新加坡长期以来致力于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在探讨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背景、演变过程、内容特点以及建设路径的基础上认为:在传承中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在借鉴中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在整合中实现自我创新与升华,在践行中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成了一定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般规律,而执政党统领、政府主导、社会认同、公民践行的有效路径,是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成功经验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是新加坡历史、文化以及时代背景等因素共同影响的产物,其形成历经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体观之,新加坡"共同价值观"主要蕴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四是协商共识,避免冲突;五是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五个方面相互联结,互为支撑,旨在维护新加坡国家的统一以及种族、宗教的和谐发展。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教育已逐步形成一条面向全体国人,由执政党与政府统领,学校、家庭、社区、新闻媒体和法律部门共同推进、凝聚合力的培育之路,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以制度保障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对政府公务人员的严格监督;以及倡导"共同价值观",妥善应对文化多元化的挑战.这是新加坡经验给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政党政治的显著特征是一党长期执政,人民行动党不是一个封闭的政党,它从不限制任何一个团体或社会阶层的人士加入,反而是有系统地寻找、吸收每一代人之中最有才干的人入党,所以,行动党的党员在国会里的代表反映了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的特质。而行动党所持有的价值观,也成了新加坡的国家价值观,它是保持新加坡完整与团结的一个核心。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国家,人们对它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津津乐道。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意识形态的观念理性而务实,并在此基础上以共同价值观建设国家,引领社会,稳定人心。  相似文献   

8.
盛华根 《群众》2014,(5):77-78
<正>新加坡被誉为"世界上最有规矩的城市之一"和"东亚现代文明典范"。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新加坡在技术上学习西方,而在价值观上固守着东方价值,并把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种美德视为治国之纲。根据这样的治国理念,新加坡从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情出发,提炼形成了融合各民族、各阶层思想意识的五大核心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此基础上,新加坡进一步明确了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意识"的确立、儒  相似文献   

9.
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含义现代司法理念对法官制度的要求现代司法理念与法官制度对于特定的司法制度而言 ,司法理念即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 ,同时也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观 (意识形态或文化传统 )对司法的系统思考。当然 ,不同时代的司法理念也会因社会环境和人们普遍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于现代司法理念的具体内容 ,目前还缺乏统一和明确的界定。不过 ,随着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的推广和适用 ,其中所包含的有关现代司法制度的一些最基本的准则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承认和遵循。目前 ,国际上普…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境内具有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道德价值观,为此新加坡政府注重统一国民思想,共同致力于发展。他们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每当国庆、元旦、华人春节等重大节日,都反复重申国家意识这一立国之本。1991年,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此后,学校、文化团…  相似文献   

11.
崔冰 《人民论坛》2012,(17):238-239
新加坡和中国同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坚持公平原则、强调廉洁勤政等方面两国的行政价值观具有相同之处。同时,两国的行政价值观在指导思想、推行方式、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社会转型时期,应该吸收新加坡行政价值观的合理之处,坚持行政伦理和行政法制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国的行政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法律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而司法作为实现正义的具体活动,司法的公正更是影响到法律价值的实现,是社会成员的希冀所在。现今中国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因素是腐败问题,有人对此提出应效仿新加坡等国推行"高薪养廉"政策,理由是目前国内法官待遇普遍偏低,生活清贫,导致心理失衡,进而催生腐败行为。上海作为全国首批6个司法改革试点省市之一,在提高法官待遇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全国范围的司法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的民族关系调控无疑是新加坡取得的成功经验之一,其成功得益于政府的动态治理。以双语政策为例研究了新加坡民族关系调控中的动态治理,从中了解新加坡政治领导人的价值观和执政经验,为多民族国家调控民族关系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吴翠蓉 《八桂侨刊》2011,(3):58-64,79
新加坡惠安公会作为新加坡众多同乡社团的一员,历经数十年发展,从独立前以为同乡谋求福利、参与社会公益、支援故乡革命和建设为主要功能,向独立后以继承传统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际联系为主要功能的角色转变,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社团发展之路。通过探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的历史脉络,对于研究新加坡华社的发展和变迁将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司法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是社会公众服从裁判的关键要素,对司法判决的接受不应是因为望而生畏而服从,而是由于国民认同裁判所依据的法律价值,从而自觉服从裁判结果。利益衡量在司法裁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维护法的公平正义,增强裁判的公信力以及社会价值观的重构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民的法治价值观虽已经萌芽,但尚处于形成期。培育农民法治价值观,需要抓准政府角色、责任理念、从政者身份、司法方式和法的价值五方面的转变,并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机构先知先行、提升宣传教育水平和激励农民参与法治实践等角度着手,让法治价值观植根农民心底。  相似文献   

17.
赵道凤  张全连 《群众》2013,(1):68-6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司法行政系统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探索长效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全体司法干警的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9,(5)
在全国污染环境刑事案件逐年激增的背景下,海南环境刑事司法依然存在对污染环境罪惩治不彰的困境。通过对海南近年来环境资源类犯罪情况进行梳理,并分析污染环境罪适用不足的成因,可以从社会层面更新环境伦理价值观、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以及推进环境刑事司法职业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冯凡彦 《前沿》2014,(23):13-15
新加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创造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巧妙设计教育方法途径、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向夯实精神基础、以法律制度体系提供强力保障等为实施策略和路径,取得显著成效。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并完善国家社会各项制度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提出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把社会组织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要求全面发挥其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由于我国社会组织立法不完善,从而使得城乡社会组织管理司法救济困难重重.结社自由为社会组织管理司法救济提供宪法基础,完善立法是社会组织管理司法救济的前提,通过建立完善的诉讼机制来构建社会组织管理司法救济的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