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爱的艺术     
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生在农村,从小家境贫寒。他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在他家东边盖起了两栋房子,土草的。村上说叫“青年点”。几天后,来了一群城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男男女女的十多个。其中一个女的还戴着眼睛,孩子们都觉得奇怪,就背地叫她“眼镜”。眼镜是个书迷,她有个书箱,里面有许多书。村里的孩子喜欢在晚上去青年点听眼镜讲故事。因为小男孩喜欢书,每次去听故事都用贪婪的目光看着那个诱人的书箱。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就从书箱里偷了一本“小人书”——《野火春风斗古城》。  相似文献   

2.
罗西 《新青年》2005,(3):44-45
于菊有一套自己的公寓,不大,但非常精致。她是个有主张的女孩,所以从父母那里搬出来独住,不过周末都回郊区老家陪侍父母。她说:“我是翅膀硬了,喜欢拥有单身的感觉。”可是,原先快乐无忧的她,最近要告别单身,因为她“不得不提前结婚”!27岁的于菊,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还留有清纯学生的模样,一袭白裙子,有出水芙蓉的干净与脱俗。3年前,她认识了刚,并与他恋爱至今。他们很相爱,双方父母也认可。于菊本想在2008年与男友结婚,在她看来,爱情长跑才有意思,到时去北京度蜜月,看奥运会比赛……那是她内心最甜美而神圣的一个梦。3个月前的一个有…  相似文献   

3.
“我在身边找不到一个可以相信的人,知道您是很受大家信赖的心理咨询师,我也来找您了。现在的生活中我遇到了一个自己也弄不清的难题。”一个文静的女孩面带愁容走进心理咨询室,这样开始了咨询会话。会话中我知道了她的故事。我今年23岁,在打工中认识了一个男人,大约30岁左右。我们在一起打工,逐渐地有了交往。于是,他开  相似文献   

4.
马老师: 您好!读过杂志上不少您的心理咨询文章,收益多多。今天,也有一个困惑的问题想请教您。我有一位很要好的女友,平时我们无话不说。可是,她一旦有了烦恼和痛苦的事,她总要去找她的异性朋友。她有好几位亲密的异性朋友——不过,绝不是那种婚外性关系,只是很知己的朋友。说来也怪,一经她的异性朋友的抚慰和劝说,她再多的烦恼也会很快烟消云散。这真是让人有点迷惑不解。我听有朋友说过,人们有了苦恼往往更愿意找异性朋友倾诉。您说是这样吗?如果是,又为什么?希望您指点迷津。您的读者兰静宜  相似文献   

5.
马德 《新青年》2005,(8):34
她和他是小学同学,成家后,她生活在城里,他在乡下务农。他的孩子叫小美,正在她所在的县城里读高中。有一天,她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背着同学去看看他的这个女儿。她买了一大堆东西,去找小美。门卫问她,小美在哪一个班。她说,她也不知道。其实,她是真不知道,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小美。门卫说没法找,就要轰她走。但她决意要看看小美,好尽了这份同学之间的情谊。正争执着,一个老师走了过来,说,你要找的小美在我们班,我给你叫她来。不一会儿,小美来了。看上去,小美瘦瘦的,小小的。她说,小美,阿姨来看看你。说着,她就往小美的怀里塞东西。看着小美…  相似文献   

6.
这个片子是朋友推荐的。立即找来看,以为是“外遇”,结果是“外欲”。乔凡娜·梅索兹殴诺主演,在片中饰演的人物也叫乔凡娜,我喜欢这样,对于观众来说省事。
  注意到乔凡娜·梅索兹殴诺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她所饰演的费尔米娜,不是那种绝世佳人,也不是不美,是不知哪里不对劲儿的美,2008年,写《霍乱时期的爱情》影评时,在国内尚且查不到多少她的资料,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关注她了。  相似文献   

7.
三口 《新青年》2016,(4):39
张爱玲说:"所有的爱情里面都有卑微,分量不一而已!因为爱上一个人、在乎一个人,就有妥协,妥协自然就有卑微的感觉。"也许,太孤傲的女人必定会在大雨滂沱中凄苦前行,但其实爱情有时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只是一个人的事,苦乐只有自家知。八岁便吟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样佳句的薛涛,在她流连于风尘时,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韦皋。他不计她身份卑贱,拟奏请朝廷  相似文献   

8.
吉安 《新青年》2006,(6):59-60
(一)快乐像夏日里的风她嫁到我们小城来的时候,名声是很臭的。年龄那么小,就知道引诱男人,还怀了人家的孩子。但我还是喜欢她,远远地叫她“新娘子”,她每每都回头,冲我温柔地笑笑,微微隆起的腹部,在阳光底下,泛着一种柔和圣洁的光芒。我那时候也就10岁吧,并不知道在小城人的眼中,安分守己才是一个女人的美。而像她一样,喜欢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小地痞,还很执拗地要嫁给他,无疑是丢了女人的脸面的。她出嫁的那天,那个对她很明显有些漫不经心的男人,醉得一塌糊涂。她年轻的婆婆,一脸对她的嫌恶,似乎这样一场奉子成婚的喜宴,本不该由她来做主角。…  相似文献   

9.
爱情与炒股     
李平 《新青年》2005,(3):26
早在四五年前吧,她就经常向我倒苦水,说男友对她很粗暴,限制她行动和交友,对她的家人也不好。那时我就劝她:“不好就分开吧,趁自己还年轻。天涯何处无芳草,到哪里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她却瞪大了眼睛:“那怎么可以?我们在一起两三年了,我的第一次就给了他。要分开,我不是太吃亏了吗?”于是就一直耗着。前一阵子,她又找我哭诉,还是说男友对她不好。而且,都同居这么长时间了,他却始终不提结婚的事,还在外面跟其他女孩子关系暧昧。我再次劝她:“实在不行,就赶快离开他吧。你都快30岁了,自己耽误不起呀!”她再次瞪大了眼睛:“那怎么可以?…  相似文献   

10.
孩子3岁,在广场的喷水池边玩,他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喝一瓶橙汁,他对妈妈说:“我也要喝。”母亲看着玩得正开心的孩子说:“那你在这儿玩,不要走开。”孩子甜甜地答应了一声,又欢快地玩起了喷泉。母亲到广场边缘的小店里购买饮料回来,只是5分钟,孩子不见了。她大声叫着孩子的名字,发疯似地找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却一无所获。她的丈夫、亲戚朋友全部赶来了,他们向广场上的每一个人询问。所有信息都证明,孩子失踪了。第三天,有个好心人告诉孩子的家人一条线索,当时有两女一男抱着一个哭泣的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广场,好心人记忆当中的那个孩子的着…  相似文献   

11.
心碎的声音     
《新青年》2002,(6)
这个月的“细雨热线”我接到了三四个内容相近、结果惊人相似的电话,均与情感有关,详细内容如下。有一位女士爱上了一个有家的男人,她的“心碎了”;有一位正在上高中的男孩儿因为他喜欢的女孩儿转学到了外地,他很伤心,他的心也“碎了”;还有一个多情的人,在谈了他的感情经历之  相似文献   

12.
一天回家,远远地看到女邻居和她的小女儿站在楼门口,天寒地冻的日子,母女俩穿得都多,小女孩更像一个棉球,圆滚滚的,扬脸向妈妈要求什么。近了才听明白,是女孩要按门铃。那妈妈说,家里没有人,按门铃也没有人开。小女孩扭捏着。我抱起她,“来,按阿姨家的门铃,有姥姥在家。”回家的时候,我也喜欢按门铃。听到的准是母亲的一声儿“喂———”,我知道她没事儿,这一天平平安安的。我说:“妈———是我———”门便在八楼之上母亲的遥控下“嗒”地一声开了。冬天的时候尤其不喜欢站在外面找钥匙。听到母亲的一声“喂”心中便会温暖…  相似文献   

13.
《新青年》2003,(4)
这是一封从网上发来的E-mail,一个网名叫做“左右为难”的女孩子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细雨:你好!我是你的读者,我一直都很喜欢你的栏目。前不久我认识了一个男友,他对我很好,只是随着恋爱的不断深入,我对他也逐渐加深了了解。原来他是一个在社会上“混”的人。当初,我是因为喜欢他身上的那种仗义、豪爽才跟他交往的。可是现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他的那些朋友动不动就动手打人,他做的许多事我也看不惯,尤其是我的父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女儿把这样一个男友带回家的。为此,我也曾经试图改变他,可半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4.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妮亚·斯米茨童年的时候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农场里长大的。那时候她在农场附近一个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她父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断断续续地说道:“我们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完她的哭诉后,没有安慰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忽然他说了一句:“我能够得着咱们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15.
列,我看中一套羊绒晚装短裙,你陪我去买吧。”“罗列,你听见没有?”“你究竟是去不去?”拎耳朵、揪头发、呵痒、撒娇、耍赖……所有的招数用尽之后,我失败地坐在罗列身边,看他敲键盘。老公罗列是个好警察,破过好多案件,荣誉证书一摞。他总是忙,好不容易有个不加班的周末,却执着地爱上了网络聊天,把手提电脑搁置膝盖,摆个舒适的姿势,很快沉湎其中。我绞尽脑汁,审讯犯人的招数全用上了,对罗列却丝毫不起作用。他边罗““噼里啪啦”地和一个叫“阿菊”的眉来眼去,边乐呵呵地说:“韵儿,你这叫逼供,法律上不允许的……”“你和聊天都见鬼去吧!”…  相似文献   

16.
她喜欢他,暗恋他的样子,这个男子,好似前世见过. 于是她和女友说,我喜欢他,哪怕两三个月看到他一眼就行-她要求并不高,只要能看得到他,听到他的声音就够了.  相似文献   

17.
我总以为,我爷爷和我奶奶是没有感情的。他们是父母包办,结婚之前没有见过一面。当一顶小花轿把奶奶抬到爷爷家时,他还躲藏在屋里写大字,因为他说过,书法是他的情人,他可以不结婚的。但他们还是拜了天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爷爷不见了,他去找少时朋友聊天去了,两个人研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奶奶一个人在新婚夜里独自在灯前坐了一夜。那一夜,奶奶想她唱戏时的搭档,在梨园里,唱青衣和唱小生的总是有些心照不宣的秘密。奶奶也有,被奶奶的母亲看出了端倪,所以,早早地把她嫁了。这次找的人家是一个书香门弟——与唱戏无关,也与爱情无关。在父亲的记…  相似文献   

18.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四十岁 ,是一个日影西斜的年龄 ,也是一个洞明世事、了悟自身的年龄。四十岁的陶渊明弃官归隐 ,说出了“今是而昨非”的名句。男人行年四十之后 ,其观念变化归纳有十大不惑。第一个不惑 ,是突然意识到行政事务的繁琐 ,自己是一个小人物。第二个不惑 ,是雄心万丈消退之后 ,突然恋起家来。第三个不惑 ,是包容一切 ,或者说“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第四个不惑 ,就明白了世界是残缺的 ,美是残缺的 ,世界上永远没有完满。第五个不惑 ,是不再盲目迷信权威 ,觉得人跟人差不多 ,许多“势”是作出来的。第六个不惑 ,是明白了…  相似文献   

19.
烟火 《新青年》2005,(11):19-20
其实我和楠谈到结婚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曾经问她“:做我的老婆好吗?”她说“:好啊好啊,那你得给我买5角钱的糖。”我知道,她是怕自己嫁不出去,9岁的她比6岁的我邋遢得多,鼻涕总是长长的挂在嘴唇上,袖头上满是饭渍。每一次我们玩过家家的游戏时,她总是落单,没有小朋友会挑一个满脸鼻涕头上总是生疮的女孩子做搭档的。那是我们第一次直言不讳地谈嫁娶。她喜欢我给她买的糖,我乐得有她的保护。她生得五大三粗,我长得腼腆秀气。刘妈妈说,我们两个感情是性别错乱了。错就错吧,我的糖让她越吃越胖,她的身板也让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越来越跋扈…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2009,(9)
5岁的儿子喜欢儿童电视卡通片,这部风靡世界的卡通片在国内被翻译成<少年骇客>,里面的主人公叫田小班,卡通片主要是讲述田小班是怎样变成各种各样的外星人帮助人类同外星人中的恶势力做斗争的故事.因为儿子喜欢,就给他买了少年骇客的T恤衫和帽子等等,他也常常穿上出去玩耍.一次,邻居问他为什么喜欢田小班呢?他毫不犹豫地说:因为他是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