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实行限制性措施的“戒急用忍”政策,并不能阻挡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在经济利益和市场法则的驱动下,台商纷至沓来,投资势头有增无减。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去年台当局核准赴祖国大陆投资案件为729件,比上一年增长了90.8%;投资金额为16.1亿美元,增长了31.3%。迄今台商赴大陆投资案累计已达15602件,总投资金额已接近100亿美元。台商赴大陆投资额已跃居台湾对外投资的首位。看好祖国大陆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是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主因。由于祖国大陆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看好的经济成长地区,世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经贸往来也日益频繁,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热潮持续高涨.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统计资料,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已超过2万项,投资总额累计超过200亿美元.这一情况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安,担心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存度会越来越高,导致其产业日益“空洞化”,从而失去与大陆抗衡的筹码.去年下半年,台湾当局正式推出了“南向政策”,极力引导台湾厂商把东南亚国家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重点地区,其目的在于分散台商对外投资的地点,给不断高涨的台商“大陆投资热”降温,减少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赖性,从而获取其在两岸经贸关系中的主导权.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实施已过一年,效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正1994年以来,台湾当局为加强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合作,突破"外交困境",同时借此缓解台商投资大陆对台政治、经济形成的压力,三次提出"南向政策"。2015年9月,时任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宣布,若重返执政将推动"新南向政策"。这一政策能否具体落实,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最近,台湾当局重提“南向政策”,鼓动台商投资东南亚国家,引起了台湾岛内外的关注。“南向政策”并非为了发展台湾经济 与李登辉的“南向政策”如出一辙。1994年,台商投资大陆出现了新热潮,两岸的  相似文献   

5.
1997年春季开始,泰国、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使在东南亚投资的台商倒抽凉气,也让以东南亚为出口市场的台湾公司战战兢兢,毕竟东南亚市场占了台湾出口比重的12.6叽,这Ioo多亿美元的出口货值要消化、转出口绝非易事。到了9月,台湾终于对东南亚金融风暴有了感觉。过去响应当局号召,分散祖国大陆投资去东南亚“南向投资”的台商,在当地货币贬值的影响下吃尽苦头,通过各种渠道大吐苦水,大有“悔不当初”的痛苦。台湾当局在内外压力下,也对“南向政策”紧急叫停,要台商暂缓对东南亚的投资。金融风暴终于在10月登临台湾,台湾企业和民众…  相似文献   

6.
魏艾 《台声》2002,(5):12-14
过去10余年来,两岸经贸和民间交流迅速发展,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根据台湾方面的估算,2000年两岸间接贸易金额达312.3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值为250亿美元,进口值为62.3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占台湾对外贸易总值的10.84%,其中对大陆出口值占台湾外贸出口值的16.87%,进口值占台湾外贸进口值的4.44%。在投资方面,1991年至2000年台商经“投审会”批准赴大陆投资件数累计达22974件,投资金额达171.03亿美元,大陆已是台商海外投资最主要的地区。在民间交流方面,2000年…  相似文献   

7.
李非 《台声》1998,(12)
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始于80年代初,在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从近20年的发展历程看,其投资变化大致经历了初期的试探阶段(198-1987)、中期的扩张阶段(198——1993)以及近期的调整阶段(1994-1998)。对历年台商投资的情况,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投资金额,或是投资规律,两岸所公布的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距。根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的统计资料,截止1997年底,台商对大陆投资累计为20362项,核准投资金额为112.07亿美元,平均单项投资额为55万美元;而同期国家外经贸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8485项,协…  相似文献   

8.
近期来,台湾当局出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再度启动"南向政策",不断鼓动台商南向投资,然而实际效果却与台湾当局的意志相违。据台湾"投审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台商赴东南亚投资已出现严重衰退趋势,以今年一、二月份为例,台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金额仅有67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急剧减少87.57%;而与此同时,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却非常热络,获准对祖国大陆投资为101件,投资金额近2亿美元,增长幅度逾九成。台商赴岛外投资的"冷"、"热"幅度何以会出现如此强烈反差?对此,台湾有关机构将其归结为是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所致。其实,台商岛外投资一"冷"一"热"现  相似文献   

9.
据《青年参考》转引香港《信报》的消息,中国大陆1993年成为“全球最大外资吸纳国”(世界银行语),且外资投入又具有时间长、规模大、技术高等新特点。据统计外商在大陆投资项目近10万个,协议投资金额1100亿美元,实际投资33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超过300亿美元,比上年有成倍增长。广东省吸收外资最多,去年实际到位的达85亿美元;其次是上海市,达70.16亿美元;第三位是北京市,达62.8亿美元。外资投入中,港商占第一位,超过1000亿港元(约130亿美元);台商占第二位,达60多亿。美元;美商、日商和德商去年也在大陆投下了巨资。如…  相似文献   

10.
郑清贤 《人民政坛》2009,(12):35-35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06年底,祖国大陆共批准了7.18多万个台商投资项目,合同投资金额1016.35多亿美元。可是根据台湾“投审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投资大陆的台资项目只有3.44万个,投资额仅为548.98亿美元。造成两者数据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台商采取了隐名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1992──1993年期间出现了台湾企业大规模投资祖国大陆的“大陆投资热”的形势下,台湾当局于1994年起提出并实施了“第一轮南向政策”,即台湾“行政院”颁布的“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领”,该纲领实施的期限为3年,实施的范围为东盟7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文莱)。“第一轮南向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资本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而抑制了台湾资本对祖国大陆的投资。1996年该纲领期满后,1998年1月,台湾当局将纲领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并更名为“加强对…  相似文献   

12.
1999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喜忧并存。两岸贸易逐渐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阴影,出现较高增长;台商对祖国大陆科技产业的投资加快,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出现向祖国大陆转移的趋势,但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并无重大开放性调整,“三通”进展不大。1999年两岸经贸关系的主要特征(一)台商对祖国大陆总体投资继续呈下滑趋势。依祖国大陆统计,1-11月,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除协议金额有13%的增长外(协议台资为27.8亿美元),投资项目为2270个,实际利用台资为23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衰退13.7%与15.7%。台湾方面统计的台商对祖同大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台商到大陆投资发展十分迅速.据我国对外贸易经济部的统计资料,截至1993年止,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累计达21193项、协议金额达189.43亿美元、实际到资金额50.54亿美元.目前,大陆的外来投资资金来源中,台湾地区仅次于港澳地区而居第二位,台商投资在大陆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对外投资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其投资基本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直至70年代中.期起才逐步转向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但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对外投资一直是零星、少量的,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国际经济的影响,加上岛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台湾的对外投资才引人注目地迅猛发展,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大陆处在同一经济发展阶段,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纷纷调整其经济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以利用台湾的资金和产业转移来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1986年—1993年台商在东南亚投资的累计总额约为160亿美元,东南亚国家已成为台商的海外投资热点,成为我国大陆吸引台资的主要竞争者.  相似文献   

15.
台商投资广东心态探析陈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日趋缓和和中国大陆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台商对大陆投资持续高涨。据最新资料统计.至1994年8月止,台湾在大陆投资共2.5万多项,累计协议投资金额250亿美元,其中.广东省共引进台资协议总额72亿...  相似文献   

16.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17.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18.
国际资本流动规律与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南向政策”,指的是为了避免台湾厂商的对外投资较集中于中国大陆,造成两岸经贸关系过于依赖大陆而产生政治风险,台湾当局在政策上引导厂商分散海外投资,鼓励台商投资于东南亚国家.“南向”的范围包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台湾当局的这种“南向政策”,是否符合国际资本的流动规律?是否符合台湾厂商海外投资的意向?它关系到“南向政策”的成败.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朱磊 《台声》2008,(5):19-20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发展,大陆不仅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还是台商的第一大投资地。据大陆方面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5146个,按投资者注册地和实际到资额统计,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57.6亿美元。而据台湾方面估算,包括以第三地名义进入大陆的台资,台商在大陆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占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然而在台商蜂涌投资大陆的同时,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项目和金额却几近于零,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局面主要是台湾当局的限制性政策所致。随着主张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马英九和萧万长上台,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限制性政策是否能够大幅调整,两岸能否迎来双向投资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台商叶惠德携330万美元投资上海。21年后,他在大陆投资累计逾1.5亿美元,拥有4家工厂,13间分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