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林静 《工会博览》2010,(2):92-92
每一种文学批评方法都要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回答决定着不同的理论品格。真正认识一种新的文论,只有将其研究对象弄清楚,我们才能进一步考察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新历史主义围绕着“历史是什么?”、“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如何?”,作出了与旧历史主义和20世纪其他文论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七·一"前夕,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一书面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好评。这本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光芒的理论著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入阐述了当今人们所关心、所困惑的六个"为什么"的重大现实问题。书中涉及到举什么旗帜、选什么道路、坚持什么制度等重大现实问题,既是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认识问题,也是事关我们党、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这本书的出版,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关心的重大政治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情民意,这是立党为公、执  相似文献   

3.
犯罪学研究犯罪问题,这一点在学界应该说是不存在什么异议的。但是到底怎样开展对问题的研究才是合适的?近年来,不少学者也许是有感于我国的犯罪学研究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还不为社会所重视之事实,而力求从学科研究本身来寻找原因和谋求突破,  相似文献   

4.
当下,文学到底是热的还是冷的?抑或文学的冷热这个问题本身是否还有意义?回答怕是结论杂芜,众说纷纭。其实,深刻的问题需要深刻的人来回答。杜芳伦,作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市职工文学创作室主任,也是文学圈子里陷得很深的人。不久前,本刊记者专访了他。  相似文献   

5.
李金杨 《法制博览》2013,(6):144+140
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进行,人类不自觉地创造了出愈来愈多的魔鬼。我们所处的周边环境到处充斥着魔鬼的影子,臭氧层破坏、沙漠化、酸雨、雾霾、沙尘暴、全球气候变暖,各种可以感同身受的魔鬼在全球化脚步中、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环绕我们左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又要采取何种措施来驱除身边的恶魔?  相似文献   

6.
工人运动的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的这个题目意味着什么?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纪,伴随着工人运动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本身是如何发展的?另一方面是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纪的历史中,工人运动起了什么作用?它对于历史,而且是在工人阶级以外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以来高山族“山地文学”的发展朱双一一“山地文学”生态1983年前后萌现于台湾文坛的“山地文学”包含了汉族作家以高山族同胞生活为题材的创作和高山族作家本身的创作。其中以后者(现台湾一般称之为“原住民文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它代表着在长期不平...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凸显的农民工犯罪问题应当成为中国犯罪学研究的重大课题。那些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长大的人们曾经邻里守望、互相关爱、忍受清贫、朴实劳作,甚至胆小怕事,是什么力量、什么要素使他们成为城市化过程中的犯罪者?艾绪强案件的心理行为过程会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炜 《南风窗》2013,(13):90-92
文学是生命里固有的东西,它就潜在心灵的角落和底部,就像黄狸鼠住在洞里一样。专业意义上的文学工作,有时候正是当代文学写作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又离文学的核心意义有些遥远。我们常常看不到的,却是蕴藏在芸芸众生里的文学欲望,是那些无言的理解―那才是广大的,本质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检视改革开放30年来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尤其是新诗研究成果.总结其经验教训,需要有两个参照系:一是自身的参照,即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与大陆的本土新诗研究相比有什么特点与缺失;二是和台湾地区参照,相较于台湾本地的台湾新诗研究,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有哪些特殊经验与成果。后一个参照更重要,因为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研究离不开台湾政局的发展、文学的走向和自身研究成果的增援,  相似文献   

11.
正和一般的政治话题有所不同,"代议制危机"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广泛的共识。如果说它不是一场危机,那么已经有一些足够严峻的事实促使我们努力地思考:我们能为提高代议体制、代议机构和代议实践的质量做些什么?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直伴随着代议制或者说民主制的危机。在政治家的许诺和他们能够履行的实际之间、在民主理论所设想的应然制度与其呈现的现实结果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导致了人们的失望,而这就是民主体制本身与生俱来的DNA。从19  相似文献   

12.
药香     
是什么让人柔肠寸断?是什么时时冲击着我们的心扉?是什么让我们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不明事理的中国有组织犯罪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事理者,谓之事物之道理。显然,事理是内生的、自在的,不是善于思辨的人类坐而论道想象出来的,只能是事物自身所强加于我们的。事理作为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的基本根据,具体表现为对“是什么”或“怎么样”这类本体性问题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在"北京老舍文化研究会"会员大会上,老舍先生之子舒乙说,老舍作为上世纪的中国文学巨匠,已经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文化名片,使用和用好这张名片,是考验当代社会文化建设者素质的问题. 舒乙先生这句话应该对我们今天建设文化北京的工作有启示. 文化,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虽然人类因地域、民族等不同,导致了相应的文化属性各异,但若从文化是人类文明衍生物的角度去看,则人类原始文明的基本相同,便导致全球人类文化方面在本质属性上的一致.比如,都会以音乐、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去抒情等. 说起文化,很多人会貌似明白,实则混沌,因为,我们实在说不清在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内的文化,和在物质文明建设范畴内的文化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分别.比如,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等.文明越接近当代,文化对于物质进步的渗透就越发散和宽泛、深刻.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体系决定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格局决定世界战争全景。当今世界体系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中国在当今世界体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还是革命和战争的年代?我们发展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谁?我们的朋友是谁?如果不从根本上弄清楚这些  相似文献   

16.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7):2-2
<正>当下,我们急需讨论一下"改革是什么,不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动议莫名其妙。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接下来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并做出了具体部署,"改革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不是已经得到解决了吗?的确,在这个意义上,"改革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李张光 《工会博览》2013,(35):11-13
被忽略的角落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员工边缘化现象的确在我们所处的职场上存在。一方面。由于每一个员工的成长环境、受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员工对一个组织的适应度不同.有些员工可能很快地就融入了一个团队的角色。有些员工则相反。而迟迟无法融入团队的那些员工。则成了职场中的“隐形人”。另一方面。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地边缘化。这其中有员工个人的原因。也有企业本身的原因。而衡量边缘化的标准是什么。学术界并没有给出明晰的界定。它可能更多的是员工一种心理上的感受。但不管怎么样。员工边缘化现象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来说。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8.
在电脑控制室对门的房间里我们找到了他。他是这家拥有六百多员工的银行机构的副主任。他今年三十六岁,皮肤白晢,进入银行界已历十二年,言行显露出一种特有的淡定。你们可能找错对象了。我既难以代表某一阶层的人,我个人本身也没有什么可讲的。有不少人说我的个性很适合在银行工作。但我之所以入银行做事,纯属偶然。十二年前,很多东西都是由不得你选择的。那时,我已在农场当农工八年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升级 ,文化全球化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焦点问题。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人来说 ,要搞清楚“我们”是谁 ,我们要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思考一种事物的作用、功能及如何运用,首先,我们要回归它的本源,他是如何产生的,又在以怎样的方式在演变。提及法律解释,我们不禁要思考什么是法律解释,那么我们不可避免就要解决什么是解释、什么事法律的问题。解释,在哲学上,我们认为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解释在未来会不会包含更深的内涵(我们都知道事物是在变化发展的),会不会变得与现在的涵义完全相反,我们在此不作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