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2年,乐山市林业局严格按照“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改革得深化、林农得增收”的工作思路,坚持生态、民生两手抓,扎实抓好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人工造林18.35万亩,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管护462万亩,天保工程造林10万亩。森林资源保护迈上新台阶,全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2.
《青海人大》2006,(3):29-29
天峻县林业和环境保护局自2002年5月成立以来.克服海拔高、气候寒冷、林业施工难度大等困难.累计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营造林0.03万亩.“三北”四期防护林封山育林6.2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343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8.5万亩,城镇绿化0.008万亩,项目总投资累计545万元。通过造林绿化、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乐山市林业局在严格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调动各方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据统计,全市共完成各类工程造林241万亩.四旁植树6500万株,森林覆盖率净增8.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净增443万立方米.并实现了由砍树人向植树人,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2014年,乐山市林业工作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四川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项目落地年"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积极推进改革发展、创新强林、产业富民的有机统一。一是立足资源培育,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绿化造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积极实施好灾后生态修复重建项目。二是立足资源保护,夯实林业发展基础。依法治林,突出林木采伐管理和林地  相似文献   

5.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南茶北草"战略,我市实施了奋战五年,建设5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年产5万吨茶叶、实现产值50亿元、带动50万农民增收的"五五"茶业工程。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创新特色化主导产业,区域化茶业布局,企业化投资主体,产业化经营机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品牌化优质产品"的思路,整合资源,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做宽做长产业链,做优做响"竹叶青"品牌,打造起"天下第一茶"。全市已改造劣质茶园2.6万亩,新建绿色茶园基地6万亩,茶园总面积由原来的28万亩增加到34万亩,绿色茶叶基地由原来的3.7万亩增加到9.7万亩,绿色食品A级基地达4.4万亩,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金口河区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年"工作主题,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方面,全年实施"四个一批"项目53个,完成投资23亿元。"水电一号工程"枕头坝一级电站进入发电设备安装阶段,川辉公司1×16500KVA冶炼炉生产线和金迅硅品公司4000吨6N级晶体硅材料铸锭项目建成投产,鑫河公司4×35000KVA高碳铬铁合金项目开工建设。农业方面,新发展红豆杉、乌天麻、川牛膝、红阳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余亩,金口河区成功申报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旅游方面,铁道兵博物馆创建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努力实施退耕还林 积极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1998年,我市在四川率先编制了《乐山市退耕还林计划》,1999年在11个区县及时推行了退耕还林试点,采取“政策启动,效益驱动,科技推动,龙头带动,法律保障”的办法,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初步达到了还出青山绿水,还出支柱产业,还出合理结构,还出增收致富的目标。 一、我市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我市自1999年10月起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三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监管有力,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强了指导和服务,充分调动了广大林农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三年间,国家累计下达我市11个区、市、县、自治县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计划5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6万亩,配套荒山造林21万亩。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退耕还林试点任务57万亩已全面完成。经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组织的退耕还林检查组检查验收,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或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我国在新常态下市民生态意识所必须具备的理念:生态平等的新价值观、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新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资源观及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新经济观。分析了现阶段福州市民的生态意识已不适应新常态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提升福州市民生态意识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9.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全面理清乡村振兴的短板,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六盘水"三变"模式、安顺"塘约道路",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程,以实施新治理、建立新秩序、培育新农人、提升新农业、建设新乡村、创造新生活等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乐山市要继续坚持走"生态兴产业、产业促生态"的林业发展道路,切实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三项林业重点工程;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林板、林纸、林化工、生物能源四大林业支柱产业发展;切实做好统筹区  相似文献   

11.
九湖清,云南兴,实施九湖保护工程是"双十"重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九湖保护是云南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项目,与其他"双十"工程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明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是全省人口聚居最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中心区域,承担着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乐山市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总投资约78亿元,计划用10年时间(2011-2020),在全市11个县(市、区)实施,主要内容是新建各类林业基地173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30万亩,新建5个生物质能源发电厂,培育壮大林产工业,大力开发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污染侵权、生态破坏侵权、"生态损害"事件频发的情况下,侵权责任法还以传统的以环境污染侵权为立法的全部内容,受到跨部门法和司法实践的挑战,为此,对侵权责任法中的环境污染侵权进行立法评析尤为重要。侵权责任法对环境污染侵权立法缺陷在于,保护对象上的局限、救济方式上的"一刀切"以及保障制度缺失,同时,侵权责任法对生态破坏侵权、"生态损害"出现立法的空白。因此,侵权责任法需要增设生态破坏侵权类型以扩大保护对象的范围,需要对救济方式进行"区别化"和增设保障制度以补偿和保护受害人,同时认为需要增设新的章节以要求侵害人对"生态损害"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4.
乐山市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总投资约78亿元,计划用10年时间(2011—2020),在全市11个县(市、区)实施,主要内容是新建各类林业基地173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30万亩,新建5个生物质能源发电厂,培育壮大林产工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物宇宙观"、敬天保民"的顺应方法论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令现代西方学者惊叹不已。中国人取用于天的传统农业是最环保的经济模式、朴素节俭的生活理念是低炭消费的思想根源,被国际社会普遍崇尚。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后工业社会人类最理想的必然选择,是挽救地球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松滋地处鄂西南,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百里洞庭首口、江汉平原接武陵余脉过渡地带,版图面积2235平方公里,人口86万,地貌呈"六山一水三分田"分布,山地、丘岗、平原兼而有之,人均耕地0.87亩,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面对人多地少、发展空间有限的现实,近年来,松滋市委、市政府确立"生态立市"战略,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原则,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存量挖潜、管控保障的节约集约新路子。2011年以来,松滋市连续三次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国土资源节约集  相似文献   

17.
自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乐山林业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围绕"生态兴产业、产业促生态"的工作思路,走"大生态、大林业、大产业"的发展道路,推进产业化、实施标准化、提高组织化,促进了乐山林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8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五年种上树,十年绿化广东”的决定以来,经过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广大军民的努力奋斗,于1993年提前两年实现了绿化全省的目标.全省森林面积由1985年的6957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37亿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1.4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7.7%提高到现在的56.6%.但是森林资源容易受到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在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因素中,森林火灾最为严重.俗话说,一点星星火,烧毁万亩林.如何搞好我省的森林防火工作,对于巩固我省的造林绿化成果,维护山区、林区的社会稳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我省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新观点、新论断、新思路、新举措,并作出了新部署,充分体现制度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胡昌月,一个当年只有17岁的年轻人,从广东茂名老家只身来到海南,从1984年开始,带领200多个乡民默默在千龙山上苦苦耕耘,人工造林3.2万亩,人工栽培水果、笋材两用竹、咖啡、中药、白藤2000亩,手把手地带动毛感乡的黎苗同胞走出了一条种植经济林木与开发生产相结合的脱贫致富之路。据国家林业部、中南林业设计院有关专家测算,胡昌月10年来种下的3.2万亩松、杉、马占相思树的经济价值达到了2亿元人民币。然而,其环境与生态效益能用金钱来衡量么?因为中国的林业专家早有定论:一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蓄水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