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和网络危机信息的急剧增多,面对灾情,公众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来收集相关信息作为危机应对的依据,同时,通过在网络发布和交流危机信息来参与政府危机管理。本文引入可信度作为中介变量,在研究公众对网络危机信息可信度的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危机信息对公众网络信息行为的影响,并构建了一个影响分析模型,以期对政府危机管理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偏差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一方面,我国政府行为模式处于过渡期的不稳定状态,因而可预见性和透明性不够,社会和公众难以预期和监督;另一方面,政府行为总体上力量过强,市场发育相对薄弱,导致政府行为偏差。从理论上来看,由于对政府角色和作用领域认识上的分歧,直接导致了政府行为的偏差,同时,政府变革进程相对滞后也是导致行为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偏差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一方面,我国政府行为模式处于过渡期的不稳定状态,可预见性和透明性不够,社会和公众难以预期和监督;另一方面,政府行为总体上力量过强、市场发育相对薄弱,导致政府行为偏差。从理论上分析,由于存在对政府角色和作用领域认识上的分歧,直接导致了政府行为的偏差;政府变革进程相对滞后也是导致行为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曾祥华 《群众》2014,(5):59-60
<正>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前提条件,是公民了解政府的基础,只有公众对政府行为有了了解,才有可能产生对政府的信任。没有信息公开,就没有政府和公众的真正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真正信任也就无从建立。正如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其题为"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演讲中指出的那样:"在民主的社会,公众有知道和被告知政府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样做的基本权利。保密是具有腐蚀性的,它与民主的价值背道而驰,并且制约了民主的进程。它是  相似文献   

5.
虽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并不必然导致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但推进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必然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是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基础。在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情境下,政府信息公开不仅要强调全面、准确,也要强调及时动态公开、及时连续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改,既要考虑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压力,又要彰显"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价值取向,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情境下的政府信息公开预留一定的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6.
以苏州市为个案,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实践作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容质量不高、方式难以理解、依申请公开多"例外"、微博公众参与微弱和互动平台被动等;提出了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策略:树立"面向使用"的信息公开理念、细化环境信息公开法规、提升环境信息公开质量、拓展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完善公众参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政府门户网站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政府拥有大量的信息,如何将政府部门产生的应公开信息,在“第一时间“让公众知晓,这就需要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并将信息集聚于政府门户网上,让公众“一网式“查阅政府应公开的信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政府拥有大量的信息,如何将政府部门产生的应公开信息,在"第一时间"让公众知晓,这就需要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并将信息集聚于政府门户网上,让公众"一网式"查阅政府应公开的信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流角度来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无非有四支不可或缺的相关信息流,包括政府间的内部公开信息流、公众间的外部公开信息流、政府向公众提供信息的主动公开信息流和公众向政府申请信息的被动公开信息流。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其实是一支主动公开信息流,是我国开展近30年的政务公开工作一贯做法的延续。开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不是为了公开而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条的立法目的,其中一个就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0.
从建立全国性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基础建设,有效开发政府信息资源,引导公众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建立全国性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基础建设,有效开发政府信息资源,引导公众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建立全国性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基础建设,有效开发政府信息资源,引导公众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2011年中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样本,基于信息公开与经济发展、政民互动、制度建构等的相关性对信息公开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政府信息公开指数与公众参与指数、地区GDP成正比虽然充分说明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然而政府主动公开信息数量与公众申请信息公开数量之间所存在的正比关系说明,政府尚有很多公众需要的信息不愿意主动公开,而只是愿意公开价值不大的信息,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没有对政府信息公开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建设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构性的突破。为此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力模型,以动态考察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合理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动力机制,指出信息公开的状况是多种力量综合博弈的结果,法律制度安排是公众和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博弈中最主要的策略工具,信息公开的价值原则应由"效率至上"向"效益"原则发展,由重视公开过程和形式转向注重结果和实质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后真相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构建面临来自信息本身、传播过程、公众信息解码三个方面的挑战。即信息噪音带来的政府信息干扰,信息传播规律影响下的政府信息弱势传播,公众特性导致的政府信息解码偏差。技术发展带来信息噪音放大,社会发展和转型带来的公众信任异化,政府与公众互动过程中的不足带来的政治不信任扩大是政府公信力面临挑战的原因所在。基于此,后真相时代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核心议题就是通过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构建政府与公众长期稳定的良性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5.
信息正义是社会正义重要内容,公民对政府信息的获取是衡量社会正义的标准之一,也是信息正义的直接体现。本报告以皖江城市带三个城市的调研数据为依据,对当下我国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现状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政府的服务观念与服务方式是制约公众信息获取的主要原因,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实现信息正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胡志军 《群众》2008,(1):50-51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目标是缩短政府与公众的距离,实现对公众的便捷服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成“二横一纵”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有了方便的渠道;政府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基本建成,公众能较全面地了解政府信息;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政府网站具备了一定的互动功能,电子政务已从政务公开为主向公共服务、公众参与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17.
《求索》2007,(8)
公共危机管理上升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政府信息传播在危机管理中具有预测风险、积极防备、准确决策、解决危机、直面公众、保持稳定、消除公众心理压力、恢复公众信心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上主要存在着政府内部信息流动不畅,对外信息公开程度低、传播渠道狭窄、信息传播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们要通过观念、法制、行政等途径来强化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环境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方式,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它的实施将使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形成由指令性控制手段、经济手段和媒体公众监督组成的三维立体网络,使我国的环境管理走上科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轨道。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对周围环境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的监督能力就会得到加强。同时,环境信息公开也会推动各种环境组织的形成及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伏效平 《人大论坛》2006,(12):24-2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条件下的产物。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是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将其掌握的公共信息依法定条件、程序、方式、时间通过适当的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布,以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获得、使用公开信息的制度模式。民主政治要求集中多数人的判断.这就要求公众了解政府的有关信息.并以法律制度保证。一方面用法律规定公众的“知情权”(或称“了解权”),扩大了公众的基本权利范围,给个人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公众通过行使该权利,参与国家政治并监督国家政治,有助于消除国家机关的腐败,保证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发展。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既是公众的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信息公开在这种依法而治的模式下,法律的权威得以树立、法治的价值得以张扬、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效率得以提高,最终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公共福利。各国信息公开立法的目的和具体制度多有不同.但客观结果是规定公众知情权和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公开信息的义务及说明责任,最终目的是使政府活动透明度加大,扩大了公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最终促进和保障政治民主,有助于消除政府腐败。  相似文献   

20.
善治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系中公共信息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湘宜 《前沿》2013,(6):27-28
政府的公共关系的实质是政府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信息经由一定的渠道传递给公众,公众再把自己的意识、建议、选择反馈给政府,而达到彼此的认同和理解。政府与公众彼此建立信息共享的模式是政府公关的核心环节。本文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政府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善治的核心思想认为应构建以多元的信源、以信息集结中心为中介的传播渠道和高素质的接受者共同组成的立体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