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知》2006,(1):46-46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认为.农村发展和农村改革要抓住三大问题。 1.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他说,我国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应该创新。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家庭经营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应的双层经营体制亦要改进和完善。一是农户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农户现在是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与少数专业大农户并存。  相似文献   

2.
一夜之间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国家解体的苏联剧变被人誉为"现代世界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谜",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造成苏联剧变的重要直接诱因。从制度变革角度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启示我们,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坚持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立足基本国情实际,规避制度模仿的陷阱;进行必要科学的总体设计,规避制度之间的关系混乱;依靠法治力量来推进改革,规避制度成果的夭折;重视改革中新旧制度衔接,规避制度进步的畸变。  相似文献   

3.
论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健  夏东民 《理论视野》2012,(11):30-33
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对立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主要缺陷;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失控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重要原因;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合理调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重要表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需要从更宽阔的视野即社会有机体和社会发展合力论的视域,全面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动态平衡与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陈秀珊 《学理论》2012,(16):232-233
在西方发达国家,博士后作为科研队伍中的主力军,在科研事业中一直并且越来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经李政道教授的恳切建议,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博士后制度。博士后制度的实施,对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无疑发挥出了强大的动力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也愈发迫切,而现行高校博士后制度所凸显出来的问题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科技发展进步的趋势和需求。为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前景,必须对高校博士后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团结》2014,(1):F0003-F0003
2014年1月,安徽。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率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调研组,就“农村土地制度综合改革”课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在合肥市和肥西县山南镇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了解安徽省和合肥市改革开放35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展、取得的成就与经验,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等情况。调研组还前往中国农村改革“包产到户”发源地——山南镇小井庄,实地了解了小井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做法和成效,并就一些具体问题与县、镇领导进行了交流探讨。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会见了齐续春一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发展模式有其自身的形成条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也面临着若干挑战。为使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这一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深化改革、稳定社会、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过程中,着重处理好社会保障的历史与现实、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三组重要关系,对于推动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分配原则、分配格局、分配秩序等与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范畴的变迁历程,本文试图理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脉络,并以公平与效率为标准来衡量其成效.研究表明,即使渐进、联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导致了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等不良现象,但是它对公平与效率增进的效果却是显著的.之所以出现如此成效,本文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化改革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制度障碍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发展成果包括改革发展进程中,国民能够享受得到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体制改革的发展成果。从制度层面考察,影响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原因可归结为现行立法、执法、司法制度存在着一定问题,阻碍了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实现。因此,克服改革发展成果分享不公的制度性措施是有效实施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韩俊 《理论视野》2008,(2):36-39
我国农业发展呈现价格整体攀升的新状况,农村劳动力供给正在进入结构性短缺的新局面,国家与农民关系正在进入逐步实现制度公平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张国庆 《求知》2009,(2):17-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战略思想,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发展改革的主要任务(即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发展,在政策上有新举措.确确实实使人感到一股强劲东风吹拂农村大地。广大农民、农村干部对它的期待十分迫切。希望三中全会能够成为农村在新形势下、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农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农业改革突破障碍,一是制度创新,加大强制性制度安排,解决核心制度创新乏力问题;二是组织创新,缓解农业经济基本矛盾;三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农业改革的深化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与改革     
何哲 《团结》2012,(1):1
从中国改革开放起始,发展与改革,就成为互不可分的一体两面。一方面,改革的目的是发展,另一方面,发展需要改革来产生动力。只强调发展,忽视改革,则发展难以继续推进,只强调改革而忽视发展,则改革会失去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由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和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共同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以"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改革"为主题,主要围绕当前改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价值、政治理论与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5.
於忠祥 《团结》2013,(1):27-30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李克强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文章中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化问题,今后的一二十年.城镇化将是一个盛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田江锋 《求知》2014,(8):60-61
<正>"撤社建乡"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改变了中国乡村的基层建制,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开端。这一改革对我国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重新认识这一改革历程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体、科学地认识当前农村建设相关制度的沿革和由来,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具有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现实状况出发,探讨解决我国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作者以农村金融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为切入点,提出了有关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6,(5):45-46
汪玉凯撰文提出:实现中国改革的战略转折,关键是要推进政府自身的实质性改革。在推进中国政府后的实质性改革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需要明确:一是政府改革的推进策略要有根本性改变。政府改革不能孤军深入.要与重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等进行整体的制度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领导人个人对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发挥法治、制度的权威;二是要防止改革过程的低效率重复。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那种每次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雷同。但最终的结果常常是低效率重复的现象:三是要有实质性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如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民主、加强权力监督的制度安排等。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中国政府管理中的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的著名论断,结合我国农村改革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重温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勤 《理论视野》2003,(4):26-27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第二、三产业已较充分市场化的今天,农业的一些发展思路却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农业模式(如政府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包揽了太多、太细的工作,造成农民对政府的严重依赖,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许多非市场化因素),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不难想象,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能否转变政府农业的工作思路,革新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 政府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农户作为农业经营主体,以分散经营为主,其经济、技术力量薄弱造成了整个农业发展过程对政府的严重依赖。当前,在政府的农业财政力度相对偏弱以及农业行政效率偏低的情况下,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