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如何在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主要是提出了"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方面的任务",即"一化"和"三改"."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主体当然不行,没有翅膀也不行."①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在历史方式上的突出特点,不仅表现在对劳动者私有制改造上的重大道路创新,也不仅表现在对资本家私有制改造上的成功历史创举,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其"一体"与"两翼"在和谐互动中的全面整体推进.我们的这篇文章,就是要着重从贯穿整个"过渡"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实施方略、总体布局三个方面,来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一体两翼全面整体推进也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的总体历史方式上所做出的伟大创造,分别地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必须"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①.实行这一变革,有两种历史方式:一是武装剥夺,二是和平赎买.二者,都只有在无产阶级已经"变成为统治阶级",建立了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②.  相似文献   

3.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固然是发生在1956年.但是,只要对导致这一巨大历史变革的社会阶级关系格局的形成过程略加考察,我们就会看到,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成就的这一千秋伟业,实质上却正是近代以来中国道路选择历史内在蕴涵着的客观逻辑使然.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质是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这一思想,是邓小平率先提出并作了系统和深刻地阐述。邓小平通过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认识到过去制度的弊端和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观点、原则和发展进程。这些思想,是符合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规律和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的。制度改革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也显得滞后。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和灵魂。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确立制度的基本价值,就是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自由、民主、法制是这样的基本价值的体现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侯远长 《学习论坛》2006,22(3):46-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历史任务的提出,标志着解决"三农"问题新思路的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新农村建设的全局.  相似文献   

6.
欲速则不达——“社改”后期偏差的主观认识根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50年代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使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最基本的前提,是我党和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这主要表现在各项工作中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于在长时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出现"四过"偏差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主观认识方面作一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宝柱 《党史文汇》2006,13(3):4-10
1949-1952年间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提出了一个客观历史要求,即:按照社会主义方向,实行"经济基础的变更"和上层建筑的"变革"①,以推进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但这个要求能否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能否依照这个要求而在中国全面确立起来,却并不仅仅取决于这个基本矛盾本身的自发运动.处在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路线和政策制定得是否正确,推出得是否适时,即是否科学地体现这一客观历史要求,才是上述"变更"和"变革"能否胜利进行的根本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在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社会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制定依法治国方略,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等.  相似文献   

9.
《实践》2021,(4)
正1956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在这一年的9月15日至27日,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前,在1956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作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指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事实上成为党的八大政治报告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10.
关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重大意义,郑必坚指出,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我们党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和奋斗目标。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基本方针,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的战略思想,向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使中国特…  相似文献   

11.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变中国历史前进方向、引领中国社会形态变迁总体进程中所取得的划时代的伟大胜利。无论在国际共运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路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这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脑入心,在全国人民思想上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进而巩固和完善现实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新的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光荣使命.这一新的任务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改变方法,真正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和特点,切实做到卓有实效.  相似文献   

13.
韩学键 《奋斗》2013,(1):7-8
正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把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  相似文献   

14.
林瑞英 《探索》2001,(4):91-94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联系的当代相对最好的治国方式,其根本标志就在于"法律至上"权威地位的确立.法治有赖于道德的支撑与补充,这对任何法治社会来说都概莫能外,但这并不是我们党强调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出发点.我们党之所以在强调法治的同时,把"德"也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主要是基于我们预定实现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宏伟目标决定的;当然,也还同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国情有关.我们所说的"法治"与"德治"有其特定的含义.对之有了正确理解后就会明白强调德治,不可能"干扰"和"影响"法治,更不意味着要回复到人治的老路.  相似文献   

15.
夏道汉 《求实》2001,2(1):17-19
毛泽东关于以和平方式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石。本文从民主革命时期、建国初期和 195 2年前后毛泽东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中 ,分析了毛泽东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社会历史条件 ,论述了毛泽东这一理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并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进行了全面部署。要完成这一伟大任务,除了贯彻落实各项法律制度建设,还有一点至为关键,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具有五千年发展历程而又从未中断的中华法文化历史。任何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理解得越深刻,对法律文化传统挖掘得越充分,就越会彰显法治模式的本国特色。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就是一个具有一定现实意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深刻论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等具体制度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体系.在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时候,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战略任务,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把国家划分为"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两种形态。马克思的现代国家思想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为背景,但现代国家不等于资本主义国家。它的性质取决于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的理论逻辑和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主导"一府两院"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做出了最顶层的制度安排,保证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开栏絮语     
《党史文汇》2006,(1):4-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问题上,"一致论"和"突破论"提出了迥然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分别强调二者的相同、相异,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苏联模式和苏联剧变的看法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根本性质和基本制度、思想路线和主要经验、具体制度和体制模式等方面对苏联模式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但不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否定.我们应结合历史和现实条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历史地、辩证地理解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