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证体例     
正(最新修订版)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人",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般体例1.引证应能体现所援用文献、资料等的信息特点,能(1)与其他文献、资料等相区别;(2)能说明该文献、资料等的相关来源,方便读者查找。  相似文献   

2.
注释体例     
援用本刊规范:彭小瑜:“古代罗马宪法制度及其汉译问题”,《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2000),第314—318页。一、一般体例1.引征应能体现所援用文献、资料等的信息特点,能与(1)其他文献、资料等相区别;(2)  相似文献   

3.
注释体例     
援用本刊规范:彭小瑜:“古代罗马宪法制度及其汉译问题”,《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2000),第314-318页。一、一般体例1.引征应能体现所援用文献、资料等的信息特点,能与(1)其他文献、资料等相区别;(2)能说明该文献、资料等的相关来源,方便读者查找。2.引征注释以页下脚注形式连续编排。  相似文献   

4.
引证体例     
正(最新修订版)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人",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般体例1.引证应能体现所援用文献、资料等的信息特点,能(1)与其他文献、资料等相区别;(2)能说明该文献、资料等的相关来源,方便读者查找。2.引证注释以页下脚注形式连续编排。3.正文中出现一百字以上的引文,不必加注引号,直接将引文部分左边缩排两格,并使用楷体字予以区分。一百字以下引文,加注引号,直接放在正文中。4.直接引证不使用引导词或加引导词,间接性的带有作者个人的概括理解的,支持性或背景性的引用,可使用"参见""例如""例见""又见""参照"等;对立性引证的引导词为"相反""不同的见解,参见""但见"等。  相似文献   

5.
引征体例     
(最新修订版)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般体例  相似文献   

6.
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似文献   

7.
注释体例     
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似文献   

8.
张淑芳 《中国法学》2005,4(6):33-49
行政法的援用既是一个行政法的法律产出技术问题,又是一个行政法的法律适用问题,其在行政法治体系和行政法学体系中本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令人不解的是该问题在目前行政法学中还是一个理论空白,理论上的不成熟严重制约了其在行政法治实践中的良性化格局。为了使该问题引起学界的关注并对行政法治进程有所助益,本文对行政法援用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困惑作了初步厘清,并构设了行政法不宜隔位援用、行政法规范规制同一事项不宜多次援用、正式法律渊源不宜用非正式的行为规则、实体规范不宜再作实体性援用、程序性规范不宜再作程序性援用等规范化援用的要件,指出了行政法援用走上规范化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9.
法释[2009]11号第9条至第13条关于租赁房屋之装饰装修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几乎难见不当得利规则,实属不当。在解释论的层面,应当允许当事人援用我国《民法通则》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同时不排斥当事人援用我国现行法关于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及过失相抵、风险负担的规定。在立法论的层面,未来应修正法释[2009]11号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北洋政府成立后,继续援用清末的法律,这是事实。但是,该政府依据那个决议或命令援用清末的法律,在法学界著论颇多,而且都有出入,本文拟就我们掌握的材料,略陈一管之见,以便共同讨论。北洋政府授用清末法律依据问题,在中国法制史教材和教学中,一般都认为是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一日(注:应是三月十日),袁世凯一上台,就借口“民国法律未经议定颁布”,下令前清的法律及新刑律,“除与民国国体抵触各条,应失效力外”,余均暂准援用。四月三日,参议院讨论临时大总统咨文时一致认为,国体既更,民国法律未能仓促颁行,“暂酌用旧有法律,自属可行”,并议决:“所有前清时规定之《法院编制法》、《商律》、《违警律》及宣统三年颁布之《新刑律》、  相似文献   

11.
张毓富 《法制与社会》2014,(12):115-116
中国应当设立宪法法院,设想在北京、西安和南昌分别设立中国第一、第二和第三宪法法院,以违宪审查、解释法律及宪法司法化为其基本职权。广义的宪法司法化包括违宪审查和宪法的适用,宪法的适用包括宪法的直接援用和宪法的间接性援引。直接引用宪法条文判案应为直接援用;通过法官运用审判智慧进行合宪性解释,从宪法角度考量具体案件,从而实现宪法的间接性援引。  相似文献   

12.
趾以下的一或二趾缺失;一足第二趾功能丧失或含有第二趾的二趾功能丧失或第三趾以下的三趾功能丧失;(14)一足第三趾以下的一或二趾功能丧失。三、后遗障碍等级表的应用1.等级的援用、合并与加重:  相似文献   

13.
(四)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1.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活动及其特点南京国民政府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发动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建立起来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的封建的法西斯独裁”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曾宣布暂时援用北洋政府的法律。由1928年至1936年,先后制定了民法、  相似文献   

14.
法律推理中的大前提,必须是"法律上的理由"。在简单案件中,司法者直接援用规范性法律文件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在复杂案件中,司法者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于法律规范之外寻找其他法律理由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法律推理的大前提体现着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5.
当一国的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适用外国法时,如果所援用的不是外国的实体法而是其冲突规范,而且两国的冲突规范对于该法律关系的解决,又规定了不同的冲突原则,那末在实践中就可能发生所谓“反致”和“转致”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外国法的效力。1.反致。所谓反致,是指当甲国法院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援用乙国法,而乙国的冲突规范又规定该法律关系应适用甲国法;此时,如果甲国法院适用了本国的实体法,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人人格否认的本质是通过否定特定法律关系中的法人特性,追究法人人格滥用人的法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一要有滥用法人人格的行为存在,二要造成实际的民事损害,三是法人人格滥用行为与实际民事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至于法人人格滥用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可以在所不问。法人人格否认的民事责任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国现阶段尚未确立完整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规定的,可以直接援用;对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而又需要否认法人人格的,可以直接援用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17.
民法基本原则是抽象的法律原则,不能直接作为裁判的依据。当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则时,从法律解释学的立场来看,当法官面对个案时,应努力寻找适用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或者类推适用最相类似的法律规定,而不能随意认定法律漏洞,直接以诚实信用、公平等基本原则为理由做出判决。在有具体法律规则的情况下,法官直接援用民法基本原则裁判案件,做出与法律明文规定相悖的判决,则是法律适用错误。  相似文献   

18.
韩国行政诉讼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第1章总则第2章撤销诉讼第1节裁判管辖第2节当事人第3节诉的提起第4节审理第5节裁判第6节补则第3章撤销诉讼以外的抗告诉讼第4章当事人诉讼第5章民众诉讼及机关诉讼附则:1·法律第3754号,1984·12·152·法律第4017号,1988·8·53·法律第4770号,1994·7·274·法律第6626号,2002·1·265·法律第6627号,2002·1·26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本法旨在通过行政诉讼程序,救济行政厅的违法处分以及公权力的行使、不行使等造成的国民权益的侵害,并适当解决关于公法上的权利关系或法适用上的争议。第2条(定义)1·本法所使用的法律用语的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宋例新探     
《现代法学》2017,(3):21-30
在中国古代,例的基本含义有二:一指判例或先例,此乃本源之义;一指法律原则或规定,多用于法典、制敕中。宋代以例为构词元素的法律术语多从第一义项,除条例、则例外,大多指判例、先例和惯例。宋例与制定法的关系是"法所不载,然后用例",是制定法的辅法,在法律体系中位阶最低。但惟常例(判例、先例)和惯例性质的例才是制定法的辅法,是法律渊源,而优例则否。宋例虽备受批评,但因其具有补制定法之不足的功能及简便、风险小等优点,在实践中被大量援用,其实际地位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公约和各国法律均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专门设置了公共秩序条款,规定对于违背公共秩序的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可予以撤销或拒绝承认与执行。同时公共秩序条款与其他司法审查的条件不同,法院援用公共秩序条款一般可依职权裁定,而其他司法审查的条件法院往往只能在当事人提出抗辩时得以援用。如根据《纽约公约》第5条第2款的规定,被请求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国家的管辖当局如果查明承认和执行该仲裁裁决将和这个国家的公共秩序相抵触时,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该外国仲裁裁决。因此,公共秩序是法院在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