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各种理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支撑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本文试以价值主体、实现路径和目标诉求等三个方面为载体抓手,对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贡献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和谐社会理论为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构建服务型政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在历史背景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运行机制上具有互动性、在理念特征上具有吻合性。和谐社会视角下服务型政府构建主要包括:政府应当将优先发展经济目标转为优先发展社会目标;应当从权力运行的掌控者转为运行结果的承担者;应当从政府单一化主体转为社会多元化主体;应当从生产投资型财政转为公共服务型财政。  相似文献   

3.
刘丽  余小江  明理 《求实》2006,3(10):73-75
至善是人类普遍的追求,具有绝对的价值。虽然我国行政对善的追求通过各种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从总体上看,公共行政所设定的价值目标和规范并没有切实转化为行政的现实。行政主体的“经济人”属性以及行政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是行政善缺失的主要原因。建构行政伦理的制度和生成行政德性是实现行政善的价值理念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2021年是站在新起点、面向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需要切实遵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原则、理念、标准,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等原则,同时树立人民至上和人民主体理念、全民参与理念、法治理念、新发展理念、系统理念,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个维度贯彻执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以及探寻具体可以操作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演绎和现代阐释,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光辉典范.本文试从价值主体、实现路径和目标诉求三个方面入手,探析“以人为本”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演绎和现代阐释,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光辉典范.本文试从价值主体、实现路径和目标诉求三个方面入手,探析“以人为本”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是重要内容。突出人的因素,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具体而言,应以人为目标,以人为基础,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标,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为人民服务;以人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要理清人的理论,以人的存在和活动为载体,着力满足人的需要;以人为主体,特别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主角主体的要求,以主角主体带领"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人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8.
祁程 《理论建设》2013,(4):52-55
"治理"是社会公共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坚持主体多元、互信环境、路径多样和追求善治是治理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表现的主要特征。"治理"视域下,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主要是:坚持"多主体"治理理念,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理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的探讨与追问,是大学生价值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大学生价值教育实践应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变。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执政能力是一个直接涉及党的思想理论、执政理念、执政主体、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作为执政党,必须形成以巩固执政地位为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执政党建设新思路,从整体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尹飞 《世纪桥》2024,(4):39-41
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战略方针的提出,都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而成的,二者在任务目标、价值理念、参与主体等方面有着高度的契合。现今我国处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必须积极拥抱时代的变化,探索出更加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来实现现代化转型,以自身的优化和现代化转变进一步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纵深发展和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呈现出管理主体单一、权威来源唯一和政府危机管理部门协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协调治理倡导治理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协同化、治理模式开放等理念对于提升政府危机治理能力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存问题的分析,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提出从政府理念更新、治理主体多元、政府跨部门协同和加强危机预防等路径耘实现从政府危机管理到危机协调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理论自身、主体"人本身"和实施目标等因素。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前提,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以人的精神存在为主体根据,重视主体精神因素的分析和作用发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具体化地方化为实施目标,厘清并彰显达成目标之可行性要义,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在治理理念、发展目标、行为准则和服务模式上迥异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这些特征对政府问责提出了相应的内在要求,即服务型政府问责体系融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于一体。但当前政府问责在问责主体的单一性、问责对象的不确定性、问责程序的非制度化、问责结果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等方面的缺陷,难以满足服务型政府问责的内在要求。这就需要建立以四类责任为导向的多元主体问责的目标模式,并以法治环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司法和社会问责为路径完善服务型政府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乡村文化治理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寻求乡村文化治理的路径,需要挖掘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关注植根于乡土社会的乡村文化,分析乡村治理主体间的关系。协同治理理论和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为乡村文化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主要表现为治理目标的协同,治理内容的协同,治理主体的协同与治理路径的协同。  相似文献   

16.
论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民族自治地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服务是一种以公民为服务对象,强调政府公共管理的多元主体和多元参与,以尊重公民权,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进行社会协调运作的综合治理模式,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针对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要提高民族自治地区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一是要提高其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和服务观念;二是要用竞争性理念重塑民族自治地区政府的形象,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三是构建公民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的表达参与机制,提高公民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四是国家应加大对民族自治地区政府公共服务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17.
走向善治: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目前面临着管理主体参差不齐、管理对象多元发展、管理目标模糊不清、管理内容难以界定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善治理论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提供了理念创新的依据,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变革提供了原则和标准。在新形势下走向善治应成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彧  陆卫明 《探索》2016,(4):5-10
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亮点之一,也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的提出具有理论、实践和制度三方面的基础。首先,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其次,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出现的问题是其提出的实践基础;最后,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当前,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固化、精神懈怠、党员主体地位缺失等导致动力不足的因素,从理论基础、目标设置、实践主体、内外需求等方面构建党的建设的动力机制,就成为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推动高校师德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解决师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必然选择。高校师德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内舍四个维度,即师德教育由单一主体转向多级主体、由威权压服转向平等对话、由道德说教转向体验建构、由单向教化转向互利共赢。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开创双向互动式教育载体、共建“三紧贴”师德规范、建立开放式师德考核机制和培育民主和谐型校园文化等,是推动高校师德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