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在规范人的行为的同时,还具有解放人的重要功能,所以,道德教育要充分地发挥育人功能,肩负起成人的历史使命,帮助受教育者成为真正的人。反观现代的道德教育,存在成神与成物的两极化倾向,恰恰缺少了成人,因此,道德教育需要实现向成人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道德教育源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是作为引导入们解决社会共同生活中出现的个体与群体、认知与行动、情感与意志、利己与利他等诸种矛盾的方式而存在的,离开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道德教育既没有产生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同时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让人遵守某种务必如此的道德律令,而是为了使人过上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3.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道德素质和水平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生态道德作为一种道德,既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又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因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人与  相似文献   

4.
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是通过向人们传授道德知识和讲解道德理论,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并最后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思想内在地要求在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取向上要依靠人、尊重人、爱护人,并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但其理论与实践的统摄前提在于"人的解放"的实现。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为基点,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人的解放问题的关注与回应以及对当代中国在人的生存与解放问题上的困境与转向进行梳理,可以实现对以人为本思想提出背景的另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儒家诚信作为一种人格美德和社会道德规,作为一项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选择和道德评价仍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儒家的诚信思想,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有其积极价值与意义。儒家"诚信"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公民诚信道德教育资源,并且儒家"诚信"思想还具有现代价值。根据对当前我国诚信危机的根源分析,提出我们要合理运用儒家"诚信"思想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断裂,由此造成了人们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中的道德紧张关系。这是现代社会人们道德生活的一个根本问题。它不仅涉及现代技术性社会中道德本身的聚合力问题,也涉及未来技术化加速发展进程中道德能否提供超验的终极意义以及人们能否对日常道德生活满足的问题。本质上,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合技术化延伸——现实道德是网络道德生成的基础和条件,网络道德则是现实道德合技术化延伸的结果。基于此,必须面向现代技术性社会实现道德根基的公共性转换,在坚守人类共同"善"的基础上,把自由、开放、平等、包容、理性等现代性的要求作为网络道德生成的根基,从道德教育、建章立制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加速生成网络道德的公共性和共享性,从而提高网民自律能力,强化制度约束力以及弥补技术所造成的道德脱域,以期把网络空间建设成为一个共信共喻共涵育道德和精神的虚拟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9.
魏传光 《探索》2004,(5):109-112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就是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思维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培养道德情感增强德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需要不断地探索道德教育的规律,提高德育的实效。本文试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对如何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效果发表一点浅见。一、道德情感在品德的形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品德结构来看,任何一种品德即道德品质都会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最基本的方面。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社会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即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情…  相似文献   

11.
自由乃人之本性,也是人们休闲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共同追求,一方面,自由是休闲的本质所在;另一方面,自由是德育的灵魂。然而,纵观当前道德领域内诸种历史与现实景象,却不同程度地迷失了其自由本性,因此,必须实现休闲在道德教育中的理性回归,以恢复道德教育的自由本性,使人们真正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2.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是一种本质主义的德育。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本质主义德育,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物、人与集体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讲,“文革”并非如许多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不讲道德的,相反,“文革”很大意义上是力图实现一场道德革命。但是,由于“文革”道德革命从根本上违背了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文革”追求新道德最终却走人了非道德、反道德的歧路。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无论在什么样的国家,无论在什么时候,成功的道德教育,都具有使人际关系和谐、政治稳定、社会祥和、经济持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功能。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顺利实现,要求有现代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作支撑,呼唤着现代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与之相适应。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使道德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昌盛方面有新的作为,这是新时代给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道德价值迷失及道德价值解体的根源在于道德自律意识的减弱,而道德自律意识的减弱又滥觞于人的主体性意识的缺少似自觉能动性、创造性、自主独立性为内涵的主体性的确认、回归与解放是道德自律的前提和基础。道德自律意识发展进步的规律、人的主体性解放的规律符合人和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的规律,只有人的主体性的最终觉醒与确定,才能增强道德自律,最终摆脱道德困惑,从而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华  王辉 《求实》2001,(Z1)
“以德治企”是企业全面提升自身公众形象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一、“以德治企”必须首重员工的道德教育员工道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 ,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 ,经济道德、科技道德的教育等等 ,覆盖了员工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范围。在现今社会生活中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打擦边球”等现象时有发生 ,表明在缺乏道德配合的情况下 ,一些人总会千方百计寻找漏洞 ,钻法制的空子。正如古人所云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 ,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没有良好的道德风气、精神文明作基…  相似文献   

17.
道德盲视是一种道德主体满足自身需求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观念。道德教育应该从道德盲视的形成机理着手,找准道德印象形成规律,把握人的心灵特质,突出道德情感体验,用活道德教育模式,唤醒道德激情力量,形成对道德盲视的有效抵抗。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新形势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高等学校是系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年大学生是道德建设的重点人群。高校如何落实《纲要》精神,特别是如何落实到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上,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道德教育是帮助和引导被教育者接受一定的道德价值取向,并将其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最终建立起健康文明、自律自求机制的一种活动。一个人的道德建设与道德状况是在一定的道德价值取向指导下的行为与实践,这种价值取向就是道德观。道德观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的价值目标与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现代道德教育应重视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现代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把人的完整生命纳入道德教育的视野之中。通过反思我国道德教育走向困境的现状,笔者认为要重视开发生命教育的德育功能,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实现道德生命的回归,这样才符合德育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不道德论是目前对灌输论最普遍的质疑,其立论依据是所谓的无灌输道德教育论,它主张国家对道德中立教育中立,是一种典型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在本质上质疑任何教育权力,因而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灌输。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权力观,必须反对任何向不道德论立场退缩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