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走向法制现代化的路径有两个:一是对中国传统法律的继承并创新,即法的本土化;二是对西方现行法律的学习和借鉴,即法律移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主要路径是借鉴和创新,而不是完全的西化更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相似文献   

2.
契约伦理与现代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民  刘同君 《唯实》2003,23(3):41-45
法律的伦理属性表明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特性应当为契约伦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伦理的基本要素为个人本位、自由、平等 ,它与中国法制现代化所要建构的法律至上、权利本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移植     
陈金威 《求实》2002,2(4):46-48
实现法制现代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从法制现代化的角度对法律移植的概念、必要性、可行性、适用原则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初步勾勒出法律移植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谭卫  朱莉红 《唯实》2003,(4):47-49
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必经的成长与跃进过程 ,研究法制现代化正成为当代法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的重大论题 ,而法律权威问题则是研究法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应当看到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和法制现代进程的有序推进 ,法律权威也不断随之巩固和提高 ,但它与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 ,应该从提高立法质量、落实违宪审查制度、贯彻司法责任原则、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入手 ,进一步加强法律权威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中国的法律 ,在形式、内容和精神上 ,与传统中国已有很大的背离 ,这应是不争的事实。① 但是如果宏观地历史性地来看 ,中国法律传统虽已中断 ,但联系是依然存在着的。我们不妨先注意一下法律与政治关系模式的内在联系 ,从中可以清晰地察见到历史的连续性。在中国文明形成的最初时期 ,法律大致是由各种原始习俗所构成 ,政治主要由宗教礼仪所体现 ,表现为“巫”。② 虽然巫也发挥法律的功能 ,但首先是政治性的 ,原始习俗与宗教或者说与巫的关系完全可以看成远古中国社会法律与政治的关系。在这对关系中 ,巫是决定性的 ,对习俗具有解释和…  相似文献   

6.
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型期,近代知识分子以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表达了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必然性,展示了民初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发展进程的变革主流.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用西方法律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法律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敏锐的目光洞察近代中国法制变革的病灶,进一步推进了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聂火云 《求实》2005,(9):79-81
传统伦理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起支配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法制的精神相冲突,因而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传统伦理在现代法制中的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概念、理念和发展现状、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简单地运用和照搬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而不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本身的内在理路——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出发,去探讨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向现代化转化的可行道路,可能会对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造成深远的影响;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亟待型塑自己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和促进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我国法制建设已步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作为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法制建设,同样面临着一个现代化发展的问题。由于民族法制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其现代化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制约着整个国家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而且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是民族地区的法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是一次从价值观念、法律观念到伦理观念的更新和重塑.实践中,诸多因素制约着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和实现,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措施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既不能闭关锁国、唯我是尊,也不能机械模仿、盲目照搬,而是对这种挑战作出积极的回应,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问题的产生源于商品交换中各方当事人利益形态的差异。消费者问题的存在和恶化催生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本文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切入,探讨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公法土壤上借用不同利益话语产生的曲折历程,展示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发展的“中国特色”和法律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但与中国内陆其他省份相比 ,四川社会的早期现代化极具典型意义。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 ,由于外力作用 ,清末民初开始的四川社会早期现代化呈畸型方向发展 ,严重加剧了社会内部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活脱脱地折射出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15.
法制统一是法治的重要属性和基本要求,它不仅指立法统一,还应体现在行政和司法的统一贯彻之中.更高层次上,它还意味着法律意识、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的统一.维护法制统一是目前法治实践、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维护国家统一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明确维护法制统一的主体,完善维护法制统一的机制,构筑维护法制统一的责任体系,从而确保法律权威的树立和法制统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郭榛树 《学习论坛》2005,21(10):70-72
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领导中国人民重新启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二是选择了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模式;三是为科学分析我国法制现代化的障碍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直接的参考;四是通过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提供了内外动力;五是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慈善组织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潮》2007,(6)
中国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古代中国,救助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始终是国家。在这样的前提下,古代慈善组织从萌芽到成型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宗教组织发展阶段、家族事业发展阶段和民间组织发展阶段。研究古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对于今天我们发展慈善事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坚持依法治国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心和重视法制建设,为推动我国法律思想的现代化,实现法律体系的理代化,推进法律运行的现代化,引导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心和重视法制建设,为推动我国法律思想的现代化,实现法律体系的理代化,推进法律运行的现代化,引导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