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与维护环境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达到其最高成就,特别是不良社会生产方式带来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促使工业文明必将发生转型,走向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但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必须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来实现,保证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设计需要注入环境正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7,(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有了迅速发展,但是环境正义作为一种较新的环境理念,在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中还存在缺失。现阶段,我国环境法治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正义问题主要体现为:立法目的和原则缺乏环境正义理念、环境法治中的权利义务失衡、司法中的环境正义实现制度存在缺陷等。因此,要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原则中确立环境正义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健全法规制度,进行司法改革,以期环境正义在我国环境法治进程中的最终实现,人类与环境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盛军 《唯实》2011,(6):34-37
在类、个体以及群体三种主体样态中,群体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它以集体行为的方式影响人与环境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代际正义,不仅需要树立自觉的群体道德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塑造自律的道德实践品质,以及确立关心后代人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河南社会科学》日前刊登姜国凡的署名文章指出,承继现代文明对社会正义的理解方式,可以从社会形态发展的意义上重新诠释社会正义的现代性意义.现代社会正义不仅具有以往社会正义的利益平等原则,更加入了生态的原则,体现为一种以生态正义为核心内涵的现代社会正义伦理学观点.在这种观点的照应下理解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实践意义.从生态正义到社会正义体现的不仅是社会形态形式的进步,更加是社会形态实质的丰富.生态正义将人类整体性的思考方式纳入社会正义的构建之中,表达了生态转向意义上的文明建设的伦理价值,富有时代精神.从生态正义到社会正义体现了现代生态文明的转向实质:以生态的转向囊括人的转向,以生态正义的有效植入扩充现代社会正义的应有内涵,以生态的发展观取代以利益为中心的发展观,表达了生态伦理视野下的价值观的深层转变.  相似文献   

5.
"环境正义"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环境运动,其核心是指如何处理生态资源分配的正义问题。"环境民生论"则是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归宿。西方"深绿"和"浅绿"的生态文明理论由于撇开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其理论缺乏环境正义的维度,其价值归宿或者是为了维护中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或者是为了维护资本的利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制度建设看成是协调人们之间生态利益矛盾的关键,包含了环境正义的价值追求,并强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把环境看作是最大的民生,秉承一种"环境民生论"的价值立场。"环境正义论"和"环境民生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是手段和目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与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一致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6.
呼唤正义     
呼唤正义秦雪,锦春亚圣孟子曾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崇高源于正义,正义产生壮举。自古以来,崇高正义,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尽管在中国伦理学发展史上,曾有过多次"义利之争"的大辩论.但是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复杂的理论问题。目前,理论界对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理解颇具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观点:一、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主张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三、认为二者同等重要,不应区分孰先孰后。一段时间以来,这几种观点处在一种相持状态,难分高下。  相似文献   

8.
正义必胜     
巨力 《求是》2020,(21):67-72
  相似文献   

9.
正义辨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斌 《探索》2002,1(3):60-62
正义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形式性的概念,难于用通常的方法来定义.正义具有普遍性、统一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历时性、向善性等多种特性.正义也不同于公正公正、公平讲的是"应得",是"等利害相交换",而正义是以"善"为基础的,包含更高的道义原则.正义是国家产生的根据,靠国家等公共组织来维持,世界的正义需要公正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从自由、平等、正义三者的关系来看,正义是自由和平等相互关系的调节者.不同国家的人民对自由和平等具有不同的选择,说明正义观是因不同的国情和文化而相异的.归根结底,正义是为实现人类的自由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论正义     
正义即公正与道义。正义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原则,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把判断是非曲直的心理标尺。人类的向导。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到民族国家,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听天由命、自生自灭,到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再到互爱互助、抱团取暖,人类历史是一部在跌跌撞撞中由正义照亮的发展进化史。人类是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时候。社会由正义支配,偶尔也受非正义骚扰。奴隶主的残暴,帝王的任性,资本的血腥,法西斯的屠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对旧中国的压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邪恶,最终都是被正义战胜的。  相似文献   

11.
正义与需要——共产主义的正义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5,(12)
共产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理想支撑,也是最现实的社会运动,是我们反思过去和思考现在的外在视角。共产主义社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它使得前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或标准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它实现的是按需分配。然而正是需要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人们的多重误解。其实共产主义视野中按需分配的"需"有自身特定的规定性,它是指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实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对抗性社会关系的消除,看似正义理论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然而通过理性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共产主义社会也存在着正义的需求,它是第一个真正实现了正义的社会,但不是完全超越了正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正义     
经济正义是指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或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正义,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形式.马克思认为,经济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最深厚的基础,"历史之谜"的谜底最终要到经济学的领域中揭开.恩格斯明确指出,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最终只能用一种科学来断定,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经济正义在整个社会秩序中的作用也日渐重要.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客观要求,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正义问题,对于我们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义的殿堂     
正义的殿堂杨万福座落在省城府西街东口的太原市中组人民法院办公楼,威严、肃穆。每当你望一眼那高悬的国徽,然后拾级而上,穿过那笔直挺立的廊柱,站在那块硕大的、镌刻着“执法如山”四个大字的明镜前,眼见那一个个肩扛天平的法官们匆匆而过,你仿佛置身于一个正义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义与醋意     
最近,听朋友讲起这样一件事情。他有一次到一个县去采访,同车的一位干部谈起当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义愤填膺,慷慨激昂,骂腐败一针见血,讽贪官毫不留情。他觉得这人很有正义感。后来到了县上,当地的领导对他自然是一番热情接待。回来的路上,这位干部不再骂腐败了,不停地感叹当地领导热情周到,下次还要来。这时候,我的朋友才恍然大悟,那位干部并非有正义感,而是对腐败心怀醋意,所有鞭笞时弊的表白都是醋意大发的结果。其实,生活中这类对腐败分子充满醋意的人并非个别,他们嘴上骂腐败分子,可心里巴不得自己也能腐败一次。他们一…  相似文献   

15.
白雪洁见义勇为、舍生忘死的英雄壮举,令人十分感佩。然而,我们在为身负重伤的英雄终于得救而感到庆幸之余,对众多围观者面对歹徒行凶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却不能不感到遗憾和痛惜。这种现象时有发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人们过多地注重物质利益,导致正义感、责任感的淡漠和弱化。面对侵害人民生命财产的违法行为,一些人变得怯懦了,胆小了,敢怒不敢言、不敢为,甚至一些党员干部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不敢挺身而出,使我们的英雄不仅身在  相似文献   

16.
正义的号召     
<正>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一阵密集的枪炮声打破了沈阳城宁静的夜空,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夜之间,古老的沈阳城完全被占领。第二天上午,街头的枪声还在继续,日本关东军的布告也贴满了大街小巷。在全城戒严中,中共满洲省委常委紧急会议却正在沈阳小西门附近秘密召开。与会代表神情凝重地分析了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省委各种紧迫的工作任务及应变对策。会议认为,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必将奋起反抗。  相似文献   

17.
正义的火气     
羽戈 《廉政瞭望》2013,(24):42-42
“正义的火气”之说,出自胡适先生。其原文作“正谊”,此词有同义项,可释为“正义”。胡适的同时代人,以“正谊”代“正义”,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18.
王志立 《世纪桥》2012,(23):70-72
摘要:不同的社会制度,正义的内容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正义的主要内容经济、政治和社会性表现了社会主义正义的特色特征。新时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抓好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公民自身的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超锋 《唯实》2014,(2):52-54
<正>所谓面源性环境问题,是指在环境治理实践中无法查明或确定具体环境问题产生源的一种环境问题类型。大多数面源性环境问题的产生源独自无法造成环境问题,而是通过众多产生源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其产生的环境影响相关叠加才能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任何一个面源性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是  相似文献   

20.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共管理范式转移的今天 ,我们不能只顾效率 ,不顾正义。正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当代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已引起广泛关注。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密不可分 ,实质正义的实现依赖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 ,而程序正义是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 ,二者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