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山西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应促进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应根据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调控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水平,根据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优化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结构,根据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提升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层次,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对于山西振兴崛起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山西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应深入挖掘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通过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进一步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山西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大力打造山西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文化创意品牌的情感内涵;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文化创意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亲""清"的创意产业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西省制造业振兴升级战略的需要,应大力加强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山西省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基础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下滑、人才培养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偏差、人才培养专业布局与产业方向不协调、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为此,要提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完善相关专业结构体系,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途径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山西制造业振兴升级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当前河北省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但河北的"两高"人才数量、质量还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因此,加强两高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旅居养老产业体现了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养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域旅游新发展理念,对山西省顺利实现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发现,山西省打造旅居养老产业优势与劣势都有,机遇与挑战并存,鉴于此,发展山西旅居养老产业,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旅居养老产业行业规范、打造"X+旅居养老"模式、加强区域旅游等。  相似文献   

6.
正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根据国有企业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增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实现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根据国有企业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增强人力资源集约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高密市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平台载体建设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1.6万余人,其中高级技师1300余人、高级工8300余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0亿元,利税150亿元,同比增长13.6%和20.8%。紧扣发展需求,创新技能人才培训平台。高密共有工业企业2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6家,对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8)
文化产业在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时期,具有比较明显的后发优势,是有竞争力的一项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符合林区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实际。目前,林区文化产业建设存在林区文化产业链条短小,林区文化产业结构单一,林区文化产业基础偏弱,林区文化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从围绕切实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夯实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加强各项管理五个方面对林区文化产业建设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必须加强法律职业化建设,在法律职业化建设中法治人才队伍是关键环节。当前,高等法学院校是法治人才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法学教育成为支撑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为法律职业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法学教育要与法律一线工作岗位衔接,培养应用型法科人才;法学教育应与实践对接,明确职业能力导向,培养学生适应法律职业要求的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法律技能与职业伦理。  相似文献   

10.
滨人才 《求贤》2023,(3):20-21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制造强区和创新立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滨海新区出台《滨海新区深化产教训融合发展加强新时代“技能滨城”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技能滨城”建设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既是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提出公共服务理念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供给机制与社会公共服务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此提出了我国社会工作人才供给机制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是促进经济高效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沈阳市为例,基于权重修正指标法测度沈阳的产业结构水平,实证分析其产业经济的现状与问题、转型升级的动力因素与对策建议。在沈阳成为国家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背景下,深挖沈阳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其他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及经济下行压力,长期以来依靠煤炭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山西要针对转型发展中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对症施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要营造创新环境,提升企业创新动力;二要以科技创新城为依托,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三要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四要加强人才培育,突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五要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长春市强化转型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优化提升;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提升;强化绿色创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实现提升;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提升;强化综合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提升。长春市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加强乡村产业振兴规划指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业投融资模式、强化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合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5.
汽车后产业作为"黄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龙泉作为正在建设的"国际汽车产业城",在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的同时,在转型升级中应针对汽车后产业行业基础薄弱,服务意识淡化,综合竞争力不强,行业市场秩序混乱等发展问题,加强产业链衔接,抢占产业高端,落实人才吸引与培养,加强行业指导与监管,充分发挥"互联网+汽车"的作用,促进龙泉汽车后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4,(3)
<正>2011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国家将依托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部分在技能含量高、高技能人才密集的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工作的全国技术能手,以及部分掌握传统技能、民间绝技的技能大师,建立1000个左右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任务是:立足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改造、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在优化政策供给、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教育培训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吴文明 《山西青年》2022,(19):133-135
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我国制造产业的基础保障,对实现我国制造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河南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的展开,焦作市抢先抓住机遇,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战略中加大投入力度,并联合市场需求打造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等平台,以高效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焦作市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基于此,本文就“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背景下焦作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为焦作市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产业转型与接替产业培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摆脱资源过度依赖,加速主导产业多元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提出山西资源型产业转型与接替产业培育的战略构想的基础上,还应对资源型产业转型与接替产业培育的重点领域及依据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与接替产业培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足够数量、较高质量和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作为原动力。要切实解决苏木乡镇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培养,提升苏木乡镇人才队伍素质;拓展领域,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储备人才,积蓄苏木乡镇发展后劲;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苏木乡镇人才队伍建设,为苏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可靠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