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政治生态作为政治系统中的子系统,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其形成规律可以从影响县域政治生态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外部政治环境、政治主体状况等因素去分析。加强县域政治生态建设,首先应分析县域政治生态中的动力盲区;其次要抓住优化县域政治生态的核心,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内部动力;第三要建立县域政治生态系统与外部系统的良性互动,形成政治生态建设的外部推动力;第四要加强制度建设,改造县域政治生态建设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县域政治生态的恢复力进行测度与评估是研究政治生态的一个新的视角与维度。依据政治生态恢复力测度相关理论对浙江省某市K区政治生态系统中政治、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子系统的脆弱性和应对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其恢复力指标、应对能力指标和脆弱性指标具体表现不同,其影响因素、影响性质和影响程度各异。应从组织机构、内部治理、基层服务、行业规范对县域政治生态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建构。在评估体系建构中坚持总体性把握和差异性区分的基础上,加强主观与客观的双重测度。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8,(6)
复合型生态文明国家战略在推进我国新型城镇空间全域化生态结构逐渐完善和质量不断优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村镇社区生态复合系统培育和发展的进程。社区生态复合系统的发展演进源于外部机制和内生动力的共同建构,要求社区培育制度机能的适度推进和内生组织主体价值的充分发挥。浙江沿海地区示范村镇推动社区治理主体性功能的发挥,遵循社区生态体系建构过程的演变逻辑,构建复合生态系统同构于社区培育目标体系的框架,其做法不仅阐释了村镇生态空间建构中社区主体功能充分发挥的理论意义,同时在现实治理过程中,该区域村镇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融入生态社区共生发展框架、嵌入生态空间的集体行动网络、进入生态场域建构过程等推进了基层社区治理向全域化生态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政治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这既指明了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又提出了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县域要发展,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的支撑。历史和实践证明,县域政治生态不仅是群众观察整个国家政治生态基本面貌的  相似文献   

5.
基层政治生态是社会整体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层党的建设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当前,基层政治生态建设还存在党组织责任缺位、圈子依附、政治生活形式化、民主集中制被异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意识引领不够、能力不强、基础不厚、指导不力。新时代重构基层政治生态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化制度体系的构建与执行,完善政治生态建设监督指导,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考核,把政治生态建设纳入党建督察体系。  相似文献   

6.
《奋斗》2020,(3):20-2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安排,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龙江森工集团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落实好这一战略部署,高举生态建设大旗,模范践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法治定位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县域政权作为我国政治体系中与基层民众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环,充当着推动法治从文件走向实践的"桥头堡"。县域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节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要依托县域治理法治化保驾护航。法治化不足某种程度上阻碍县域改革,制约县域发展,影响县域稳定。  相似文献   

8.
陈朋 《学习月刊》2020,(2):26-30
中国特殊的国家与政党逻辑关系形态意味着国家治理是在党的主导下确立的,其日常运作离不开党发挥领导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将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巩固自身执政地位、加强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方略。当前,认真回顾总结70年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历程、主要经验,探索蕴含其间的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对政治生态建设的未来走向作出展望,既有助于回顾总结政治生态建设,也可以进一步明晰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9.
廉政生态建设是中共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构建我国廉政生态的过程中,逐步表现出一种新的时代特征:更加强调廉洁的政治目标、明晰的职责担当、法治的治理方式、科学的工作机制、现代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廉政生态建设是中共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构建我国廉政生态的过程中,逐步表现出一种新的时代特征:更加强调廉洁的政治目标、明晰的职责担当、法治的治理方式、科学的工作机制、现代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县域政治生态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成长的外部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成长过程具有一定影响。转型期,落后政治文化遗留、选任机制存在弊端、基层党员干部精神懈怠、利益纽带、关系失衡以及权力集中等一系列新旧问题相互交织,导致县域政治生态系统存在恶化趋势,县域政治生态不良成为基层党员干部成长的现实障碍。考察县域政治生态不良的影响因素,通过搭建文化体系建设平台、完善基层党员干部任用机制、探索党性教育行动路径、推进县域政治生态法治化和县域政治改革创新、治理"一把手"综合症状等方式,从源头上重构廉洁县域政治生态,为基层党员干部成长搭梯。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逻辑。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治理的多元化、复杂性、法治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需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出发,从视野、理论、价值、实践等四大维度推进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13.
县域作为我国最基本的治理单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域治理成为维护国家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中国70年,我国县域治理不断变迁,在此过程中,治理结构变迁决定治理关系形态转型,进而推动着县域内独特的文化要素形成,反之亦然。县域治理发生在特定场域内,推动县域治理发生的场域要素也在不断变迁。在县域治理场域内,结构要素从根本上决定了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塑造独特的文化形态;关系要素为特定文化形成提供基础,同时又被各种文化要素所反作用。基于“结构—关系—文化”框架,从场域视角来分析我国县域治理场域要素变迁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进程,以期对新时代继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4.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价值维度,县域生态圈是都市生态圈的重要基石,为探究县域生态治理的现状及进阶路径,回应生态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的转换性问题,提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框架和启示,通过S市农郊A县的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县域生态治理的现状,发现隐匿着生态治理内生动力弱化、生态治理综合效益损耗、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失效、生态治理制度失能多重现实困境。鉴于此,应该增强生态治理自适性,提升生态治理转换收益,嵌入市场运行机制,推进环境协同治理,优化生态考核制度。调查研究县域生态治理的现状及进阶路径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探索》2020,(4)
县域治理现代化有赖于政治机制和行政机制的有机统合。县级纪检监察机构是县域治理实践中党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纪检监察权既服务于管辖权,是县级党委权威一统性的表现,亦嵌入于治理权,是县域治理有效性的保障。县级纪检监察机构因融合了管辖权和治理权,其监督机制的运行在县域治理实践及其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通过对A县纪检监察工作的经验观察,发现纪检监察监督网络的全覆盖,使之可以监测县域治理体系的整体运行状况;监督过程的全渗透,使之可以全阶段介入县域治理的政策过程。得益于制度化动员、中心工作、技术赋权等制度化的政治统合机制的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在县域治理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治理功能,具体表现为促进县域治理的决策科学化、政策执行规范化和政策结果制度化。它还是维系县域治理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探索》2016,(3)
国内外对政治生态的分析与研究,经历了由学术话语到政治话语,再由政治话语到学术话语的发展历程。政治生态学是指借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即认为政治系统内部的互动关系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政治生态系统。政治生态学与现实政治结合便产生了"政治生态"这一概念。政治生态是特定政治系统内各政治行为体互动产生的一种总体性状态,它包括但不限于从政环境。政治生态分析的最小单元是县域,最大单元是国家。制度、行为和价值是分析特定范围内政治生态的三个维度。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建设,应以政治生态学研究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应急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构成单元,应急治理效能直接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总体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应急治理,将应急治理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框架下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不断加快应急治理机构改革和国家应急治理体系构建,应急治理的系统性、协同性、韧性不断增强,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应急治理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应急治理的基本遵循、价值依归、基层基础、实践路径、关口前移、保障机制、根本保证和全球思维等方面,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推进应急治理的使命自觉,是新时代开展应急治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南,为国际应急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提出了基于系统性治理下的政治生态观,在理论层面逐渐形成了一套法治、协调、互动、合作、效率理念下的新政治生态理念。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五治融合"(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系统性治理理念,推进以政治生态建设引领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局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生态建设的崭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不仅是一个生态建构的过程,也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从社会学嵌入性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受什么样的社会生态结构影响,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态效果。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既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生态系统,更要充分考虑与其自身要素所依存的现实社会生态结构之间的适配性。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到社会生态结构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政治教育意义的骨架,又具有社会生活意义的血肉,并通过调整、保护社会生态平衡,重构健康社会的道德基石与秩序,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治生态价值秩序是系统化、整体化的政治价值观,决定着政治主体的政治参与、政治角色、政治态度、政治行为和政治选择。中国政治生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标识,转型期以权力运行为核心的矛盾运动成为其基本演化动力。政治价值观及其价值秩序对于良好政治生态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正确区分政治价值、政治价值观及其实现形式是构建合理政治生态价值秩序的前提。在政治生态价值秩序的建构中,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状态形构着民主的序位,多元社会和公共责任的选择界定着自由与和谐的维度和尺度,而公正、民主与法治在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中的含义不同、实现形式迥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