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议“用人导向”孙炜东故事是听来的,我权把它当作笑话。说的是某单位食堂录用了两名炊事员,甲学红案,乙学白案。前者勤奋好学,踏实肯干,不长时间就学会了沙几十道菜,且色香味俱佳。后者则不然,心思不往面板上使,不仅高级面点做不来,就是家常饭也搞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2.
孙国 《党史博览》2010,(7):47-50
在人民解放军将领中,有一个独具特色的传奇式人物:他没有专门学过医学,甚至没有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却凭着执着的追求,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死扶伤,挽救了许多战友的生命,成为深受广大指战员信赖和爱戴的战伤外科专家,被人称为战伤外科“一把刀”;《人民日报》曾以《伤员的救星》为标题对他进行报道,他的医术鼓舞了卫生人员,也鼓舞了战斗在火线上的指战员;他老当益壮.在晚年岁月又创造和书写了军队卫生事业的新奇迹和新篇章;由于他的特殊贡献.1961年晋升为少将……他就是红医将领詹少联。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接触英语。长征胜利后,在延安的窑洞里,他跟着来访的美国记者学英语、学唱外国民歌,甚至学跳西方的交谊舞。就是在解放战争中,他也没有忘记学习英语,常常拿着一本《学英语》手册看。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会见了美国女记者  相似文献   

4.
1932年,戴高乐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军军官,却很重视领导学。在《剑锋》一书中,他宣称,领导“没有神秘感就没有威望可言”。在他看来,领导与下属之间、官员与民众之间,因为过于熟悉,产生的不会是尊敬之情,而是轻蔑之感。  相似文献   

5.
曾士迈,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植物病害流行学和植保系统工程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开拓免疫学与流行学交叉的研究领域中也起了重大作用,在研究植物水平抗病性、小麦条锈病定量流行学和大区流行规律及其计算机模拟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很多人形象地将他比喻成——   曾士迈,原籍湖南湘潭, 1926年 4月 8日出生于北京市。父亲曾权从事土木建筑技术工作,曾任职于北京市文化古迹建筑物整理委员会。母亲肖斐青,勤俭持家,教子有方。曾士迈幼年随家迁沈阳, 1935年回北平,入北京师范大学二附小, 1938年被保送进…  相似文献   

6.
彭真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和毛泽东一样,出身农民,少年在农田劳作,熟知农民的疾苦,18岁才进高等小学学习。他没有象周恩来、陈毅等著名革命家那样留过学,既没有到过欧洲,也没有去过莫斯科,是在中国革命人民斗争中土生土长的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7.
正"两学一做",其中一"学",是学党章党规。说实在的,入党30年了,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党章,这还是第一次,也是理解最深刻的一次。如果没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可能不会自觉地拿起党章这个小红本本。在学党章过程中,我想起了一个叫彭有林的老人。他是莒南县大店镇彭家仕沟人,解放后在一所小学当工勤人员。他勤勤恳恳地工作,是人们眼里的模范人物。他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仔细研读过《共产党宣言》,但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第四届烹饪家庭厨艺大赛第二名获得者:沈远倬!”伴随着全场热烈的掌声,沈远倬跑上领奖台,高高举起了奖杯。这,已经是沈远倬第二次得奖了。 年近七十的沈远倬一直就对烹饪抱有浓厚的兴趣。平日里亲戚朋友办个红白喜事,他总会过去帮厨,顺便也偷学几招。上班时太忙,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学习,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沈老就参加了市老年大学烹饪班,一学就是8年。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1997,(1)
竞得桃李尽芳菲——记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米晓东同志□李雪萍王鹏智金色的九月,一个收获喜悦、播种希望的季节。对潞城市第三中学的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来说,这喜悦和希望是和一个人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他,潞城三中至少还要在差等学校的行列中徘徊一些年。他就是潞...  相似文献   

10.
彭真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和毛泽东一样,出身农民,少年在农田劳作,熟知农民的疾苦,18岁才进高等小学学习。 他没有像周恩来、陈毅等著名革命家那样留过学,既没有到过欧洲,也没有去过莫斯科,是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土生土长的群众领袖。 他长期在北方做地下工作,是唯一  相似文献   

11.
梁营 《党的文献》2023,(1):72-79
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陈云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他指出,没有政治观点就很容易出毛病,要求党员必须自觉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对党忠实、言行一致,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同时强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他是学习的模范,认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强调党员既要学理论,也要学文化;他把纪律视为共产党人的重要武器,强调要靠纪律维护党的统一,要求党员无条件遵守、真心地具体地遵守党的纪律;他高度重视支部工作,指出支部必须在实质上真正能起核心的堡垒的作用,既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又要把群众工作做好,为此党员干部要掌握正确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区分中心工作与经常工作等。学习陈云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论断,对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开明纳土的牛友兰,早已为众人所知晓,但作为对兴县近代教育事业做过卓越贡献的牛友兰,还没有为众人所认识。在举国上下大办教育之时,适逢牛友兰先生逝世50周年之际,回顾这段往事,颇有意义。牛友兰先生,名照芝,1885年生于山西省兴县蔡家崖村。他自幼勤奋好学,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他在京求学期间,就喜欢阅读孙文著作和同盟会办的《民报》等进步刊物,逐渐产生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不满。1909年,他因病辍学,返回家乡,积极宣传新式教育,反对死读圣贤书。1913年,他在兴县蔡家崖附近的北坡村,创办了一所高级国民小学。学…  相似文献   

13.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热爱艺术,喜欢欣赏艺术作品,而且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和社会功能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为革命艺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毛泽东喜欢欣赏绘画作品,对中国传统的国画和源自西洋画的中国油画、木刻都很熟悉。他反对那种否定中国画而盲目崇拜西洋画的民族虚无主义的作法,他在1956年的一次谈话中指出:“说中国民族的东西没有规律,这是否定中国的东西,是不对的。中国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它的规律。过去说中国画不好的,无非是没有把自己的东西研究透,认为必须用西洋的画法,当然也可以先学外国的东西再…  相似文献   

14.
孟红 《党史天地》2009,(11):4-8
毛泽东作为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等方面的事迹尽人皆知.而在学习上的事情,人们也对他喜读史书、于诗词颇有造诣及汉语功底深厚等熟知很多.但对于他学习外语的经历,外界却知之甚少。学外语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父亲大半生没有做过一件他值得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历史。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父亲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爱流泪,用母亲的话说,就是天上掉片树叶也害怕打破头,一点学手续。当我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父亲当时惊呆了。继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二年我进入广东坪石的中山大学读书时,就知道在高班同学中有一个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高才生——余志宏。当时我学的是生物学,和他不同系,他又很快毕业了,所以没有见过面。一九四七年后,我们在长沙取得了工作上的联系,直到湖南解放前夕。我同余志宏同志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他那端庄、严肃的容貌,和蔼、潇洒的举止,他  相似文献   

17.
学习时空     
[故事]粟裕是一个由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和其他一些将领不同,他没有上过军校,也没有出国留过学,但在战争的实践中,粟裕的军事才能不断地显现出来。1944年在车桥战役中,他所率领的部队一次歼敌近千人,攻克据点13处,使苏北敌军闻风丧胆。  相似文献   

18.
大师弯着腰     
董大华 《廉政瞭望》2011,(22):60-60
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科专家郭应禄先生,讲过这么一段往事。有一年,他不慎摔了一跤,头部受伤了,为了不打扰别人,他到远离单位的大儿子家休养,也没有把自己受伤的消息告诉别人。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德薄者终学不成。”夸美纽斯也说:“没有德行,文学技巧算得了什么呢?凡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在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最首要的任务。他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上述中外名人的格言警句,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小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一种弥漫于家长中间的、传染性极强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风气,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言:“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雄师时之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日小曲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他将来喉声一啭彩声雷动时的光景;孩子偶然拨动算盘,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将来或能掌握财政大权……”于是,为了这远大的目标,众多父母不辞辛劳,马不停蹄,东奔西跑,有的甚至不惜重金,那怕紧缩腰带,也要带着小孩子去投师,学外语、学电脑、学绘画、学书法,学吹、拉、弹、唱等,十八般武艺,恨不得样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