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些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 :危难之时稳住了社会主义阵脚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在低谷逆境中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再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立意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两个论断进行了辩证解读,力图澄清当前对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传统社会主义只注意到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或初级本质,而忽略了社会主义的深层本质,继尔割裂了社会主义本质之间的关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立足于实践,比较完整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恢复了历史发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丰富的内容;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荣辱观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对于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富贵 《探索》2007,24(2):139-142
列宁和邓小平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列宁主义的重要衔接点之一。列宁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并要求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伟大贡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系统及每一个要素自身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也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把系统观、层次观、矛盾观及实践观引入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建立在完整的科学观基础之上,从而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中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利益思想,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考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物质利益实行的社会制度原则;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王虎 《理论研究》2014,(5):18-22
邓小平同志最为重大的贡献之一,就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既坚持与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邓小平同志人民情怀、人本意蕴的生动展示与客观实践。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对他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人学意义上的深掘,对于维护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晨虹 《探索》2000,4(4):52-54
邓小平理论在20世纪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对处于同一历史阶段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与失败的借鉴与超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作为成功的典范,在诸多方面达到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所未有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这一起点上;在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与客观规律的把握上;在对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建设上。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与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几点正是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一生几乎和20世纪的中国共始终.邓小平的根,始终深深地扎在20世纪中国这块土壤中.要了解20世纪的中国,必须了解邓小平,了解他走过的路,了解他的思想和贡献,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面貌.邓小平是新中国当之无愧的开国元勋.他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冷静地重新思考新中国的前进道路,当他复出并主持党、国家和军队日常工作后,断然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他领导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邓小平一生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使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情缘。一方面,他善于从民族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封建遗毒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此外,他以时代精神观照中华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使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接榫。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最熟悉、最亲切的伟人莫过于邓小平。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邓小平逝去不久,他的业绩和精神还正在被及现代的人们;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介绍伟人时不像从前受很多限制,尤其是对伟人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往往讳莫如深,至于伟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世界,更是从不顾及。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伟人英勇无畏的战斗、一往无前的精神、为国为民的情怀和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等,这些无疑是一个伟人的主要人格和品性,也的确是我们认识伟人所不可缺少的。然而,这些不过是伟人作为人的一个方面,甚至是主要方面;但并不是伟人的全部,仅仅认识这…  相似文献   

14.
1960年,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在26国党起草讨论有关文件的过程中,赫鲁晓夫企图以“苏联为首”的家长制作风压制中国和其他兄弟党,为此,邓小平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方代表展开了艰苦而又机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才知发展。1961年的深圳只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到处是低矮的破房子。就是宝安县城,也仅有一座两层小楼。《人民日报》记者连云山某日到此采访,沿着大鹏湾、深圳到蛇口一线的边境,100多个村子全部走了个遍,在方圆一二百里的土地上像经历过一场战火一样,到处呈现破败景象,非常荒凉,村村人迹罕见。几乎整村整村的人携家带口逃到边界,跑到香港新界。有的村剩十来家,也大多是走不动的老人。沙头角到大鹏湾基本没人烟,一派死气沉沉。不走的中老年人几乎都是村干部,他们见到记者,连连说对不起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不管而…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万民 《学习论坛》2005,21(3):18-2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与远见卓识,审时度势,开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坚持苏联必须消除三大障碍的原则立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主导了这一影响世界局势的重大事件的全过程。此后,他又从构筑后冷战时期多极世界的战略高度出发,关注中苏新型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改善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林元 《学习论坛》2007,23(5):74-77
邓小平精神是由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及邓小平的优良作风体现并升华的伟大精神,其内涵深刻,包括人民利益至上,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切实可行的。抚今追昔,邓小平先生在香港回归关键时刻做出的关键性指示,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诗人外交家”周南,近日在此间接受记者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一贯重视质量问题。他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对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质量问题作了一系列的科学论述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科学地阐明以质量为基础的质量与数量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质量和数量 ,都是质量和数量的统一体。要想以科学的态度做好革命和建设的工作 ,都要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质量和数量及其相互关系。邓小平认为 ,质量是基础 ,是关键 ,是首要的方面。质量好…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孕育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并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一特色突出表现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两个基点,即求实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客观现实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求实性与创新性是邓小平理论的支撑点;科学性与人文性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在品质;主体能动性与客观现实性,既体现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论特色,又是前两者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