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列宁是否具有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一再提出异议。有人认为列宁在世的时候,根本没有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相反,“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点是列宁的一贯思想。”有的论者还认为,在联共(布)中央的历次论争中,列宁和托洛茨基完全一致,而斯大林的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对列宁主义的修正。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21年3月俄共(布)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后人把它称为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历来都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意见认为 ,列宁晚年放弃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 ,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这是一种曲解。另一种意见认为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同各种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它是列宁社会主义思想走向成熟的表现 ,是列宁思想理论的精华 ,是列宁主义的重要标志 ,是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列宁晚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与革命理论是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这一理论的重要地位也可以从西方“列宁学”的有关研究在其全部研究的比重上得到反证,因为它几乎没有一本关于列宁思想或列宁生平活动的代表著作不涉及这个问题,也几乎没有一本代表著作不通过研究这一理论来指责或者歪曲列宁。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来分析,列宁理论研究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对列宁的党建思想、经济建设思想和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非常深入且理论联系实际,得出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启示;二是将列宁理论的研究和联共(布)领袖对列宁理论阐述的研究相结合来认识列宁理论,以突出列宁主义的精华;三是将列宁理论和我党领袖人物邓小平、毛泽东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后者对前者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有着大量的关于监督的论述。但由于列宁没有为我们留下一本关于监督的完整论著,我们对列宁监督思想内核的分析和概括,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引经据典的论证上,只有通过综合分析,科学抽象才能找到列宁监督思想的内核。我认为列宁监督思想的内核是:社会主义监督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协助调整国家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广泛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为一个考察视觉 ,对列宁的真理观试图通过可能性分析、现实性分析和必然性分析来考察其在新经济政策中的合理运用、丰富和发展,并阐明了列宁的真理观的理论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或列宁的社7u会主义建设大思路,曾经在新经济政策前后发生了一次突变。用列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今天,当我们重温和研究列宁这句饱含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深层反思意蕴的话语时,深感有以下的问题值得探讨,即列宁原来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究竟是什么?引起这一突变的根源与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之后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列宁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对社会主义的深沉思考与战略构想及其留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无疑,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今天我们正在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8.
对“经商农民”的政策调整,是列宁所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政策转变。这个转变,展现出列宁晚年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这一政策转变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和领会列宁这一重大举措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怨或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思路,曾经在新经济政策前后发生过一次突变。引起这次突变的根源,就是对俄国半亚细亚国情的重新认识。因此,认真研究列宁这次突变的思想转变过程,对于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1906年“亚细亚复辟”之争 1906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之间围绕着党的土地国有化纲领,曾经发生过一次重大的理论争论。导致这次争论的根源,是对俄国国  相似文献   

10.
联合策略、斗争策略和妥协策略是列宁在俄国革命中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处理党际关系的主要策略。"斗争"策略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坚守,正是为着这一目标,列宁指导布尔什维克党与各种反动政党和机会主义政党进行坚决斗争,以确保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妥协"策略体现了列宁因时制宜处理党际关系的方法论,正是因着这一方法,布尔什维克党在不丧失革命原则的前提下与其他政党达成的妥协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最大化。"联合"策略既内蕴着斗争,亦包含有妥协,集中体现了列宁在处理党际关系上原则性与策略性、价值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列宁的经典著作为依据,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的使用和历史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和阐述.列宁在使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时,有时对它们未加以明确区分;有时对它们加以严格区分和界定,不能混淆;有时随着场合和情境的变化而侧重和突出某一或某些方面;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列宁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列宁晚年在不同时期随着对俄国国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俄国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进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贯穿列宁土地变革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社会主义。对列宁来说,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都是形式,真正的内容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与列宁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列宁提出这一论断并对对立统一学说作了全面深刻的阐发。这是列宁在前人辩证法思想成果的基础上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也是列宁从当时的时代特点出发 ,为丰富唯物辩证法思想理论宝库而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陈霞 《传承》2014,(10):102-104
传统解释模式没有对列宁主客体思想进行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区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列宁主客体思想的误读,造成了"两个列宁"或者说"两个阶段列宁"的断裂理解。实际上,在列宁的主客体思想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或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思路,曾经在新经济政策前后发生了一次突变。用列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今天,当我们重温和研究列宁这句饱含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深层反思意蕴的话语时,深感有以下...  相似文献   

16.
宋增伟 《传承》2015,(1):66-68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内涵、本质及特征,它的产生距今已有近百年。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帝国主义则是帝国主义在当今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和新帝国主义进行具体阐释,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新帝国主义,更好地以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为指导来有效应对新帝国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对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有一个背离与嬗变的过程。一是利用列宁关于扩大中央委员会的思想来巩固个人权力;二是把列宁在特定条件下实行的干部委任制绝对化;三是改变党内监督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打击异己的工具;四是滥用列宁时期禁止党内派别的规定来打压党内持不同意见者。通过以上措施,斯大林最终把列宁时期所确立的党内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为苏共亡党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从未提出过‘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观点”;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讲的“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说法,是列宁对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一段论述“作了并非愿意的注释”后“所得出的结论”,因而这个结论是“难以成立的。”①我觉得,这个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我们来研究列宁在引述思格斯的一段论述时所作的注释和列宁的结论——“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是否符合恩格斯的原意。列宁的引述和注释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吉文爱 《岭南学刊》2003,52(3):52-55
一、苏共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及演变苏联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确立及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列宁关于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设想及实践。苏共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最初是根据列宁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建立起来的。十月革命后,列宁看到一些共产党员逐步成了官僚主义者,列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倾向必然引起党内群众的不满,导致党内政治生活危机。列宁深刻地指出“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①同时,列宁还发现在党中央的领导体制上,中央政治局在中央全会闭会期间能直接决定许多重大问题,因而政治局存…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一本站在时代高度,系统完整揭示和解析列宁主义、献礼列宁诞辰150周年的通俗理论读物。全书结合作者近30年研究所得,立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变化、俄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以及列宁自身实践活动,特别是列宁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以及通过共产国际帮助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全方位呈现列宁主义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和实践成效。本书内容系统、逻辑严密,材料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